北京吉普212
模型比例: 1:18、1:43
模型颜色:绿色
模型介绍:模型品类很多,世纪龙、手版、原厂,款式也有105跑、敞篷、硬顶、箱式车,现在都不便宜了,早年300多一台,现在都过千了,特别是2020一直奇货可居,世纪龙版1:43的做工最为出色。
印象分:★★★★★
儿时记忆: 要说小时候对这车最深的印象就是车里的电风扇,呵呵,再就是当年学车用得就是212皮卡,冬天那叫一个冷,感觉四处漏风。
原车介绍:北京212是我国最早生产的乘用车,BJ212诞生于1965年。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乘敞篷“212”检阅红卫兵至今,土生土长的“212”已谱写了30多年畅销不衰的神话。据不完全统计,其市场保有量达60万辆,累计产量肯定是中国第一。令人惊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汽车销售普遍低迷时,唯BJ212风景这边独好。是我国第一代BJ212采用软顶可拆式车身和高底盘设计,它借鉴了苏联伏尔加车桥技术,并受美国吉普外观的启示,由北京汽车制造厂自行开发设计制造。该车坚固耐用,价格低廉,维修简便,越野性能良好。





VOLVO 240
模型比例: 1:43
模型介绍:很难找到完全跟当时一样的模型,这图是从天强处借的。
印象分:★★★★★
儿时记忆:小时候新大都饭店门口一队队的出租车。
原车介绍:1974年8月,Volvo公司认为推出新一代轿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240系列和260系列轿车就应运而生,这两款车已成为全世界名副其实的安全性能典范。它们的外观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冲击力。车的前端与140系列相同,但是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加长了13厘米。为了符合新的美国安全标准要求,还加粗了240型车的保险杠。这一做法同时也为车辆增添了几分新的外观特性。
Volvo240型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七十年代初期是极其艰难的岁月。汽车的未来前途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事实上,有些人甚至对今后汽车是否能够存在产生怀疑。全球的汽车销售量在下降,而汽车生产成本却持续上升。因此,Volvo公司像所有其他制造商一样,着眼于节省每一分钱,只关注轿车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当时,Volvo公司在世界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仅为0.8%,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人们甚至把这样的低占有率看成是一种优势。
当时,Volvo推出了六款240型车和两款260型车。以增加人们对安全型轿车的选择余地。这些新车的最主要特点,是行驶性能明显改进,并降低了对侧风的敏感度。在引进齿条-齿轮传动机构后,转向精度也达到新的高度。转弯圆的直径几乎与著名的伦敦出租车相同。内部配置也有若干不大然而却颇令人愉快的改进。例如,为前排座椅上的安全带锁配备了照明设施;手刹车位于两个座椅之间,从而可避免在不意间触动。车内搭载的是一台排量为2.1升的B21型发动机。其中,采用化油器模式的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为97马力,而采用连续燃油喷射式的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可达123马力。 Volvo 240型车采用当时最流行的14英寸车轮。车身有三中颜色:浅绿、铜色和银色。

桑塔纳
模型比例:1:18 1:43
模型颜色:黑色、白色、红色
模型介绍:模型版本很多,1:18的威利和1:43的桑旅是做工最好的。
印象分:★★★★★
儿时记忆:小时候坐的过的,是台米色的,其他印象不深了。
原车介绍: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实际是大众帕萨特B2,1985年开始国产直到2011年才退出市场。它的身影遍布全国,退市前每月仍有几千台的销量。




云豹
模型比例:1:43 我是没啥印象,天强说这车当年街头跑过。呵呵。


切诺基 俗称小切
模型名称:Jeep Cherokee XJ
模型品牌:AURORA
模型比例:1:18
模型颜色:白色
模型年代:2011年
模型介绍:这是第一款1:18比例 Jeep Cherokee XJ(小切诺基)模型 全球限量1250台,金属限量标牌,发动机仓及车身5门全开、前、后悬挂带减震可拆卸,方向盘可转动,备胎可拆卸,天线可伸缩。
原车介绍:原北京吉普公司成立于1983年5月5日,84年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了我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同年小切下线。不过由于当时市场因素小切并不成功,到生命周期的末期才被喜爱越野的人士所认可。




捷达
模型比例:1:24 1:43
模型介绍:捷达王、2004年改进的都还买的到,当年的方头捷达目前已经找不到了。
印象分:★★★★★
儿时记忆: 方头方脑是对当时捷达的第一印象,初中时家里做生意的亲戚买了台墨绿色的。
原车介绍: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在一汽-大众轿车厂组装下线,拉开了其在中国的神话序幕。从此捷达与上海大众的桑塔纳,武汉神龙的富康成为了中国人的“老三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1996年,一汽-大众第一次对捷达CL进行升级改造,将原四档变速箱全面改换成五档变速箱;自此捷达车开始不断的技术升级步伐。1997年5月,首台装备五气门发动机的“捷达王”正式下线。
1999年1月,国内首台装备自动变速箱的捷达“都市先锋”轿车率先进入市场。
2000年,换上全新外壳的两气阀捷达又以“捷达前卫”之名风靡市场。
2001年4月,酷爱捷达轿车者众望所归的全新内饰捷达轿车闪亮登场;8月,以两气门电喷发动机装备德国大众AG4自动变速箱的捷达“海风之旅”轿车又占据国内自动变速箱轿车市场…
2004年3月25日新捷达上市。新捷达在保持原有动力性强,耐用,经济舒适等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基础上进行了21项主要技术改进。
2010年3月19日再次改款的捷达上市,虽然转产成都,但是继续着每月万余台的销量。
2012年3月继续改款的新捷达将上市,新车对外观、内饰、配置等进一步升级,并将推出“春天”和“新前卫”两款车型。将在中国继续它的神话! 
富康
模型比例:1:18 1:43
模型介绍:版本众多,目前最古老的价格已经飙到5000了,其他目前淘宝都还能淘到。
印象分:★★★★★
儿时记忆:好像第一部富康的电视广告是朱时茂代言的。
原车介绍:1992年9月,第一辆组装的“富康”轿车在襄樊东风试装厂下线。当年朱时茂代言的广告印象颇深,虽然与桑塔纳、捷达并称老三样,但是销量却一直无法与之相比。几经改款一直生产到2010年,富康不但是是合资车的元老,更是开了国内两厢车的先河。



大发
模型比例: 1:43
模型介绍:PT手版纯塑料,俗称的龟车,哪也打不开,但是无论车身上得印字,还是车顶灯、价格标签、空车灯都完美的还原了当年的蝗虫。
印象分:★★★★★
儿时记忆:1元1公里,有印象的一次坐这车是和哥们一块去工体看国安对某个豪门的比赛。
原车介绍:1984年9月25日晚上10点05分,中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市郊杨柳青镇的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 第一批汽车是日本零件中国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 8个人参加装配。开始时,由于是来件组装的形式,而且技术条件并不成熟,在 1984年最初生产的两三个月里,总共只生产了几十辆车。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津大发广告。仅从字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已经席卷全国。今天,中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站在这个高点回望过去,天津大发曾经的辉煌不仅仅成就了一代人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借鉴。

夏利
模型比例: 1:43
模型介绍:出租车也PT手版纯塑料,俗称的龟车,哪也打不开,但车身细节还原逼真。三厢车夏利做工粗糙,但也是唯一能找到的了。
印象分:★★★★★
儿时记忆:夏天时空调就跟没有一样,打车最不愿意坐的车型之一。
原车介绍:1986年9月30日,以“ CKD ”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并且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奇迹!是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当年万元户的标准,老一点的球迷一定记得当年的国门傅玉斌就开夏利。
从86年至今的20多年中,先后进行了多次改款,7101、7131、7111AU、申雅、静雅、A、A+、N3、N3+等等无数型号,不过夏利一直秉持“省钱、省心、省时”三省理念,造百姓买的起的好车。





长江750
模型比例:1:18、1:12
模型介绍:世纪龙的做工那是没得挑,拍出来的照片都可以以假乱真。
印象分:★★★★★
儿时记忆:当时要是能在后座和斗里坐一圈能兴奋几天。
原车介绍:点击查看

卡车篇
嘎斯-51
模型比例:1:43
模型介绍:苏联老模型,做工尚可,价格偏贵。
印象分:★★★
儿时记忆:看着就眼熟,但是应该后来逐步被解放和东风代替了。
原车介绍:嘎斯51是苏联生产的最为知名的卡车,同时也是生产时间最长的卡车之一,它的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早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它的原型车就已经被制造出来;量产车型在1946年便开始了生产。1947年在载重为2.5吨的4×2的嘎斯51的基础上载演变出重为2吨的4×4动力的嘎斯63。这两款汽车配备同样的动力为70 hp (52 kW) 的6缸发动机,排量为3485 cc 。其中嘎斯51的演化版嘎斯63一直生产到1968年,而嘎斯51则生产到1975年。由于此车应用非常的广泛,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在苏联的许可下波兰、朝鲜和中国也对其进行了技术引进与批量生产。
波兰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 Lublin-51。
朝鲜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sungri-58。
中国引进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yuejin NJ-130(即南京跃进130型卡车)




老解放系列
模型比例:1:24
模型介绍:禹谷出品,做工精细,国产车模型玩家必收之物,价格也比较合理,零件精细,消防车、油罐车能开的地方最多。
印象分:★★★★★
儿时记忆:雷锋叔叔开过的车,满街都是,跟妈妈去部队探亲时还坐过老爸开的解放卡车。路过消防队门口时还会放慢脚步仔细端详。
原车介绍: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汽车走下了生产线,车头上闪闪发光的“解放”二字取自毛主席为《解放日报》题写的“解放”二字的手写体。解放卡车是新中国成立后研制的第一辆汽车,它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汽车的尴尬历史。型号为解放CA10俗称“老解放汽车”。
解放CA10型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后改为李哈乔夫汽车制造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的。空车重3900公斤,装备四冲程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1Kw,最高速度为每小时65公里,载重量为4吨。整车结构较之苏联1955年以前生产的汽车做了部分改进,比如依据我国气候比苏联热的情况,小改动了车头进气栅,以降低水温,还将一根长传动轴改为两根一长一短,增加了汽车在行驶中的稳定性。
由于解放汽车具有发动机稳定性好、刹车系统安全可靠、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车型本身也适合我国当时大批量生产、燃料供应情况及公路、桥梁负荷等条件,所以日后一汽又在解放CA10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适合军队使用的CA30军用汽车。并且根据需要又在CA10的基础上改装成为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公共汽车、加油汽车、运水汽车、倾卸汽车、起重汽车、工程汽车、冷藏汽车和闭式车厢载重汽车。为我国在国防与国家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随着新一代解放牌汽车的广泛使用,老式解放牌汽车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永远令人难忘!











解放141
模型比例:1:24、1:43
模型介绍:1:24的做工不错,可动部分很多,图上这个是30多收的退伍官兵纪念品,类似玩具。
印象分:★★★★★
儿时记忆: 也是满街都是。
原车介绍:车载重量5吨,可拖带6吨重挂车,装备CA6102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99千瓦最高车速90千米/小时,每百千米耗油22.5升。该车性能优良,可靠性好,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修里程20万千米以上,可改装成多种变形车。该车使用钢制轮毂,轮毂有八个螺丝,可与东风,黄海(较小的客车),牡丹,远征等卡车和客车互换。该车维修简单,结实耐用。方向盘是黑色三幅,形似奔驰车标志。

东风EQ140
模型比例:1:43
模型介绍:散装的,好像还有水果车、大米车,不过做工都很一般,价格更贵。
印象分:★★★★★
儿时记忆:小时在街上见的最多的卡车了。
原车介绍:1975年11月1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牌名正式命名为“东风”。 1978年7月15日第二个车型EQ140五吨载重车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从而成切实现了军转民的转产。
140还经历了140-1、140-2二度改款,酒水车、吊车、翻斗车等变型车种类超过100种,一度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巅峰时期甚至超过了老大哥一汽。
140-2到现在的销量已经超过100万台,由于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目前仍然在生产当中。当时主持开发的负责人黄松这样评价道:“140真正让二汽开始赢利,是东风能够起家,生存下去最早的一个动力和基础。如果没这个车的话,东风公司不能发展到今天。”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驻港士兵就是乘坐着EQ140,通过落马洲口岸和文锦度口岸进入香港。这也成为EQ140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