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二越婢一汤

 昵称10961261 2012-10-21

实验表明桂枝汤、越婢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均有解热作用,从解热作用趋势看,桂枝二越婢一汤解热作用优于桂枝汤、越婢汤组。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各家论述】①《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②《古方选注》:连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③《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④《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其营卫,非营卫也。

案例1:

   白某,女,75岁,神头村人。因冠心病住本院内科治疗,近感冒发热五日,症见头痛骨楚,腰背疼痛,无汗恶寒,咽干微痛,口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细。

     脉症相参析之,酷似太阳病表寒内热之大青龙汤证,然年高体弱,脉象浮细,大青龙汤发散峻猛,显然不宜。似此气血不足者,不予扶正,何以汗出热退?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青龙汤功用相近,既能散表寒,复可清内热。惟力小性缓耳,体虚脉弱者,正所宜也。拟: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甘草3g  石膏15g  生姜3片  红枣5枚

     一剂症减,二剂痊愈。


表郁内热轻证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0岁。深秋感受寒之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乃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之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3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玉竹3克。
  共服2剂,得微汗出而解。


从桂二越一汤到大青龙的点滴猜想(李医生)

    桂枝二越婢一汤,见于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较虚弱者不宜发汗)个人愚见以为,桂二越一汤非发汗方。桂二越一汤的组成是:“桂枝(去皮)芍药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麻黄十八铢(去节)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咬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首先我们来看桂枝汤,桂枝汤后云“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凡欲用桂枝汤解表者都应温覆喝热粥,否则便发不了汗,从桂枝加桂汤用治心阳虚,寒气欲上冲之证可以看出。其实桂枝汤还有一用法,我们来看387条“吐利止,而身通不休,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本条未说温覆,喝热粥。用桂枝汤在于调和阴阳“小和之”解肌而不发汗,治疗正虚邪微之证。从桂枝加桂汤到387条在到临床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得出若用桂枝汤,不喝粥温覆的话,发不了汗的

     我们再来比较下,麻黄和石膏同用的方子,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参考38,39,63,162条。)大青龙汤用以治疗外寒内热,表郁甚发汗力极强麻杏甘石汤,用治疗邪热壅肺,见“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功用是清热宣肺。而越婢汤运用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住之。”本方有自汗出,且方后“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可以看出本证或有阳虚因素在内,本方后也未言温覆,发汗,故知本方用意不在发汗。我们看三方中石膏于麻黄用量。大青龙汤,石膏一鸡子大(约为汉3.5两),麻黄6两;麻杏甘石汤,石膏8两,麻黄4两,;越婢汤石膏8两,麻黄6两。方剂用途及药物剂量,我们不难看出,石膏配麻黄,如果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的,而不喝粥温覆的话,就发不了汗。(石膏寒凉,用量大就在体内清热了,内热不足,则汗不发。石膏+麻黄,辛凉。

     我们再来看桂二麻一汤,从药物上我们可以看成是桂枝汤加麻黄石膏,而石膏二十四铢,麻黄十八铢石膏用量大于麻黄,所以本方温散不及麻桂,凉透不及越婢。方后也未言及温覆等。可知本方实非发汗方,本方用于治疗表郁邪轻,外寒内热。“消息和之”。

    了解了这些我们在来看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条云不可发汗,宜桂二越一汤,这样提法便成立了,那么为什么要说“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呢?回答此问题前我们先来看38条。

    38条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体虚者,或素来体弱,或久病而虚,或劳累过度,或汗出过度等等,脉弱,阳微,切忌不可发汗)其中“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即言不可服,是于可服的大青龙证相鉴别,既言鉴别,就应该有烦躁之症,否则“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就不会误用大青龙汤了。那么,脉微弱,汗出恶风而烦躁,不可服大青龙汤,该服什么方呢?如果我们把大青龙汤证看成是,伤寒表实证,外郁甚而内“烦躁”,用麻黄汤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再加姜枣一则调和营卫以资汗源,一则内热未伤津化燥用姜枣温脾建胃以防石膏之寒。那么脉微弱,汗出恶风而烦躁,我们可以看成是伤寒表虚证兼内热烦躁,我们就用桂枝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在加麻黄助桂枝散寒解肌,又可反制石膏之寒。这就自然成了桂二越一汤了。仲景组方常是对立统一的。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那么我们可以把大青龙汤于桂二越一汤看成是某方面的对偶统一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看出此处的脉微弱是相对于脉浮紧而言,即脉象比浮紧弱

     我们再来看27条就容易了,“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此处的脉微弱可以看成是脉较浮紧弱,无阳可以看成是较阳郁甚少或轻(这样理解似乎比较勉强些,个人认为完整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是体虚不能发汗的,一种是体不虚但也不需要发汗者,因为表郁较轻)。不可发汗是说不可像大青龙汤证那么大发汗。这样理解的话,此条通也。

      后注:27条在现在都理解为,这是汉文的倒叙发(包括现在的大学讲义),当然这样说可以让我们很简单的搞懂,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呢?这样是否更有助与我们理解大青龙汤证呢?当然这些都是个人之看法,不到之处,望方家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各家论述】①《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②《古方选注》:连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③《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④《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其营卫,非发营卫也。

 

----------------------------------------------------------------

 

三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平常感冒不会有烦躁的现象,烦躁是因为肺里面太热,肺藏魄,魄主静,所以肺阳很正常的时候人很静,过热的时候,魄就失守了,病人才会有烦躁的现象。一般肺很燥热的时候,给的处方就是石膏,石膏色白专门去肺热,肺热去掉以后,胸阳才能回头。而且这种烦躁的现象,都发生在半夜的时候,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示病人有表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就是告诉你,小心点,张仲景在开处方,给病人发汗剂的时候,一定先检查病人有没有条件发汗,本来已经虚掉了,一发汗就更凶,如果病人有烦躁,脉微弱,就代表里面虚掉了,也就是津液不足了,就是因为津液不足,所以病人才会肺过热。肠胃的津液,土生金,津液就像云雾一样排到肺上面,当津液少了,摸到的脉就会变的微弱。阳的作用在于固守阴,阳气要固而密,阴才会停在里

面,如果阳不足,又发汗,阳会丧失更多,会汗出过度。

人的胃气不动,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胃气很足,如果脉一息二三至,脉很弱,代表胃的功能没有了,代表肠里面的津液没了,上面的肺像太阳一样很热,很燥热,这就是无阳,不可以发汗,在给病人发汗的时候,先看看舌头,很干燥的就不可以发汗,舌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面来的,此条辨就是病人里虚的状况,津液不够,又有表证的时候,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变方。杏仁换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麻黄和石膏在并用,石膏能清肺热,让上焦虚热降下来,所以不会发汗。临床上看,会用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还有一种情形,忧能伤肺,心胸很狭窄,怕死,烦躁,嘴巴干的,查又查不出病来,因为心里有病,所以一种是外表看到运动过量或津液丧失掉了而无阳,一种是心里胡思乱想的人。

「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石膏可多用些,能去肺热,这里的烦躁最主要是脾土不生金,所以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解肌健脾阳,因为他的脾湿不够,所以病人如果津液不足,病人有表证,就可考虑「桂枝二越婢一汤」。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十八铢  甘草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囊

右七味,?咀 ,以水五升 ,煮麻黄一 二沸,去上 沬,内诸药 ,煮取二升 ,去滓,温 服一

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倪海厦中医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