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鲁士军官团,两次世界大战的核心力量

 tjhx0526 2012-10-22
普鲁士军官团,两次世界大战的核心力量


   长期以来,由于德国的对外战争和尚武传统,普鲁士贵族军官团和军队所拥有的特权及政治影响力,在德国社会根深蒂固,一战的失败也未能对其有所动摇,而且他们借助于来自一战的伤痛,在二战的初期找回了自己民族和团体的尊严.
  
第三帝国的陆军精华在于普鲁士荣誉军官团,从卑斯麦、老毛奇开始,到李勃、龙斯泰特、博克、波劳希奇、曼斯坦因……还有负责实施的古德里安、克莱斯特、隆美尔……

德国军官团的前身是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的确是中世纪最有名的骑士团,在十字军东征和征服东欧的过程中都是中坚力量。条顿骑士团的组织一直延续到19世纪,成为德国军官团的前身。普鲁士铁血宰相卑斯麦的家族就是条顿骑士团中的望族。他老爹还教导他“我们是自由的骑士,不是纳税的地主!”一向以条顿骑士团的荣光为荣,不太把德皇威廉放在眼中。在一战和二战中,德国军官团就是德国陆军的灵魂,象希特勒之类的盖世枭雄在德国军官团元老的眼中也只是“那个维也纳的下士”。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是念念不忘的就是对德国军官团进行大清洗。德国军官团(条顿骑士团)的力量可见一般。

军官团的高素质可以说是普鲁士-德国军事力量的核心和精华,对于其成员中出身于贵族却能长期保持较高素质的问题,我有几点看法:首先,对于军官团成员来说,贵族头衔只是一种传统和荣誉,并没有实在的物质意义.普鲁士军官团的建立始于"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建立普鲁士军队,他任命贵族子弟为军官,并与他们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效忠关系,除了便于控制军队外,还有制约当时在政治上比较独立的容克贵族,建立中央集权的考虑,由于“嫡子继承制”加入军队的贵族子弟多是无权继承土地的次子,他们一旦加入军官团,就成为职业军人,一切都仰赖于国王的恩典和军功,同原来的贵族家庭就没多少联系了,并形成世代从军的军人世家,在强调纪律和荣誉的普鲁士军队里,贵族头衔是一种传统,一种身份高贵的证明,而不是同土地,财富和养尊处优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其次,普鲁士军官团有着较多的实战锻炼机会。众所周知,普鲁士国家以军立国,为战而生,特别是在弗里德里希大帝时期,纵横欧陆,频繁的战争给了军官团成员较多的实战机会,有利于增强和保持军事素质。再次,军官团有一整套严格的军事教育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期,就很重视对军官的教育,特别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普鲁士进行了沙恩霍斯特军事改革,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总参谋部制度,尤其强调了对军官,特别是总参谋部军官的教育,使每一名军官都从一开始培养出较高的军事素养,并保持终身。如果还有什么原因,那可能就是德意志民族严谨,坚忍,刻板的民族性格了,这样的民族比较容易出优秀的军官。最后说一句,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后的军官团中,许多军官也来自资产阶级,他们在军队里凭借功绩而获得贵族称号,逐渐封建化了。这更令贵族头衔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

拿破仑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

而荣誉军官团是军官团名誉上的领导,而并非是担任参谋或者高于军官团,真正的意义是军队的"名誉团长(Chef eines Regiments)"。

所谓名誉团长的称号是起源于帝国时代的传统,名誉团长称号一般授予皇公贵族,著名将帅。尽管他无权指挥,管理该团,不过,他的名字将一直记载于团籍。

  名誉团长着用校官的制服,不过佩带将官的肩章,只是将肩章的底色由将官的红色改为该团的兵种色,如步兵为白色等等,并且,在肩章上配上团的番号,其领章是使用团长(上校)用的。

目前一战至二战之间有五个荣誉团长和他们的编号。

  包括兴登堡元帅的第三步兵团。

  奥古斯特 冯 马肯森元帅(一战名将。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征服者)的第六骑团。

  威廉 冯 勒布元帅(二战名将。曾经跟随瓦德西参加过八国联军。后任苏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第26炮兵团

  歌特 冯 隆德施泰德元帅(二战名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任西线总司令)第18步兵团

鲁普雷希特.冯.拜恩元帅(Rupprecht von Bayern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

在这不得不说一下兴登堡元帅
兴登堡元帅是一个很强的民族分子,是一战后容克贵族和军官团的首脑人物
全名: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顿·冯·兴登堡-贝内肯道夫(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Hindenburgun Beneckendorff)
  生卒年: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陆军元帅
  主要战争:七周战争(1866);普法战争(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克尼格雷茨之战(1866);圣普里瓦之战(1870);坦能堡之战(1914);马祖里湖区之战(1914);罗兹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第二次索姆河之战(1918);利斯河之战(1918);埃纳河攻势(1918)
  历史地位: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害。

欧洲的历史学界,对德国的历史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评论:“近代德国的历史,主要就是普鲁士的历史。”而普鲁士军人的历史就是军官团,当时建立第二帝国时,德皇威廉一世就明确的知道,必须要依靠一支高效率,高职能的军队骨干力量来获得战争的胜利,而普鲁士数百年间的尚武精神也因此而有了更多和更好的发挥余地,有关普鲁士军官团有一代来自二战前夕三巨头会谈时的笑话可以感觉到其对德国军队的巨大影响.
斯大林严厉的要求在战后处决一切普鲁士军官团成员,要把他们枪决后"埋葬在后花园",而丘吉尔则以认真的骑士口气反对:"我的国家和民族绝对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在欧洲!"罗斯福为了调解以幽默的口气说应该把处决的人数后多加一个人,但是众所周知的是,普鲁士军官团那些二战结束后的首脑,凯特尔,约德尔等都被送上了绞刑架,而名扬一时的普鲁士军官团从此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