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业为魂,浙商整装再出发

 尘埃光年 2012-10-22
       改革开放30多年,在土生土长的“专业市场+乡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下,浙江这一资源小省的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在经济发展开始“爬陡坡”的今天,“速度浙江”正在告别惯性,也需要告别惯性。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去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速出现小幅下降。对此,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等人认为,在“爬缓坡”阶段,浙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创造过20%的经济增速。进入21世纪,浙江省经济增速相对稳定,没有大起大落。一方面说明浙江经济的成熟度,转型升级有足够的依托;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经济再上台阶面临更大难度,如果不在结构、运行质量、自主创新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这一步很难跨出,过高的经济增速已不再可能出现。
  经济运行周期如同“春夏秋冬”。面对造船业的不景气,同行纷纷减少人工压缩成本,而金海重工却在201 1年下半年新引进设计人员70多名,今年还将持续增加。公司总裁张革毫不讳言,这正是为企业下一轮转型发展储备人才。
  在人工、原材料.融资、环保等多重成本上升的严峻背景下,有的企业收缩战线,学习“猫冬”;也有企业想的是如何强身健体,学习“冬泳”。面对需求萎缩带来的风险,荣盛集团的掌门人李水荣告诉记者:“冬天是来了,但我们有准备就不怕。”因为荣盛已向产业链上游不断延伸,以化纤工业起家的荣盛现已成功转型为石化企业。他说:“1998年、2008年等非常困难的年份我们都挺过来了。别人冬眠我冬泳。”刚刚过去的2011年,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达300多亿元。
  心无旁鹜,拒绝诱惑,可以让企业长得更强壮。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池建伟一到上班时间就和工人一样穿上深蓝色的工装,这位从事技术工作20多年的“老工人”说:我不炒地、不炒房、不炒股,这两年的发展还是坚持专心本行业,谋转型,从表面看赚的是‘慢钱’,速度也不快,但这样的钱赚起来稳妥、安心。”
  在浙江,像高宇公司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转型升级需要较大的财力与精力,有些投资无法在未来两三年内形成回报,但企业家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减速发展,苦练内功,谋划转型。因为他们相信,浙商要回归到制造业才有机会再创辉煌。未来30年,浙商根本仍在于实业。
  浙江被称作“中小企业王国”,量大面广是整个浙江省企业的旧格局。但2011年以来,部分企业兼并重组,呈现出新的“聚合现象”。浙江台州的临海市就出现“董事长”变“股东”的现象。
  去年圣诞节前,欧洲市场的订单让当地的LED灯饰企业生意红火起来。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订单排到年底,总量高出当地其他企业总和。公司董事长周小林说,广普电子是去年7月份才由当地11家同行业小企业以股份形式联合重组并运营的,一批企业主成了股东。
  与以往通过协会联合企业不同,这次整合十分彻底。原来11家企业全部注销,设备、人员、市场等全部折股“搬进”新企业。愿意留在新企业工作的企业主各司其职,擅长文字和协调工作的担任办公室主任,营销能力强的做营销经理。在企业所在地东塍镇,镇党委书记厉维军说:这是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共同打造的东塍镇‘彩灯航母’,现在看来,‘试水’成功。”
  原本“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主,何以心甘情愿地解散自己亲手办起来的企业?广普公司总经办主任、原台州华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主王涛说:“如今要生存,必须进行整合和升级,当不当老总是次要的事了。”2011年,LED价格低迷,销量下滑;外省LED企业也插足临海,打起价格战。“当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再无序竞争,大家都别想生存下去了!”周小林说。
  重组后,规模优势显现。新企业相比原来11家企业,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分别下降25%,市场竞争、新产品、新技术的优势也集中发挥出来。正式投产后两个月,销售额从500万元上升到800万元。现在广普公司的直插式LED产品已在行业内领先,成为省内最大的直插式LED生产企业。
=========End=================End=================End=================
 
浙商整装再出发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一波波寒流席卷全球经济。冬天来了,浙江的民营企业过得好吗?

  冬天的浙商是冬眠还是冬泳?是四处碰运气,还是冷静判断方向再启程?

  浙商能否抵挡寒风,度过冬天?如果又一波寒流袭来,他们还能坚持住吗?

  冬练三九 稳中求进

  “这是绝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描绘的景象,某种程度上或许也适用于一些浙商目前的心理感受。

  经济运行周期如同“春夏秋冬”,冬天来了,春天也近在咫尺。两年前的寒冬,让浙商相信——“坚持就会胜利”。

  面对需求萎缩带来的风险,荣盛集团的掌门人李水荣告诉记者,“冬天是来了,但我们有准备就不怕。”因为荣盛已向产业链上游不断延伸,以化纤起家的荣盛现已成功转型为石化企业。他说,“1998年、2008年等非常困难的年份我们都挺过来了。别人冬眠我冬泳。”刚刚过去的2011年,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达300多亿元。

  去除旁枝,可以让主干长得更强壮。大字不识几个的潘阿祥,断然剥离房地产业务,在高端装备制造上投下重金。为了第三次创业的“阿祥重工”早成正果,他一方面要再加大投入,一方面寻找与央企合作。这位湖州企业家并不担心自己不能跨过这个产业较高的资金技术门槛,而是想让自己走得更稳健。在这股韧劲下,他在亚麻、铝业等产业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铝业现在做到了华东第二,亚麻生产规模全国第三。

  抵挡寒风、度过冬天,归根结底要练就强健体魄。

  “我强身健体的秘诀就是,苦练内功。”刚当选“科技新浙商”的浙江金盾控股集团总裁马夏康这样说,其所指的“内功”正是科技创新。

  面对造船业的寒冬,同行纷纷减少人工压缩成本,而金海重工却在2011年下半年新引进设计人员70多名,今年还将持续增加。公司总裁张革毫不讳言,这正是为企业下一轮转型发展储备人才。

  论体魄,“娃哈哈”的强健让人称羡: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上交税收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65%和19.1%。当同行不无嫉妒地议论“娃哈哈”几乎是用经销商的垫付资金来扩大再生产时,董事长宗庆后清楚,正是20多年的坚守主业,才形成了今天“娃哈哈”的独特竞争力。

  坚守,需要学会拒绝诱惑。无论企业大小,概莫能外。

  曾亲眼目睹老东家、昔日鞋王“霸力”倒下的郑志成,如今将创立不久的宏诚鞋厂厂房搬到“霸力”原来的生产大楼,“这样做,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专注做实业。”当年,霸力因盲目对外投资而失败的教训,使郑志成更懂得这个普通车间的意义,知道稳比快更重要。

  转中求好 化危为机

  当全球经济放缓脚步之时,各国都在思考应对危机的方式。今年达沃斯冬季年会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这正契合此刻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脉搏。

  2011年末,“广厦”创始人楼忠福率领团队抵达舟山群岛新区黄泽山岛,为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工程正式动工鸣锣,“广厦”因此成为“非公新36条”出台后进入原油中转储运领域的首家民企,楼忠福一年前关于进军海洋经济的愿景终于成为现实。

  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新年之际回顾2011最满意的是转型初见成效:在未增土地和员工的情况下,“新光”借助科研和品牌、销售渠道建设,业绩增长50%以上。

  一提起“韵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八音琴。15年前,“韵升”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八音琴生产基地,但创始人竺韵德不满足于此,稀土钕铁硼材料进入了他的视野。他认定,随着国内信息产业高速增长,这种新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于是通过并购迅速在稀土永磁这个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

  仔细观察,“韵升”近年来的新项目大多是借梯登高,迅速掌握市场话语权。多年前,“韵升”曾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生产商美国西南风能公司生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金属部分的永磁材料、线圈等。 2008年下半年美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韵升”向其提出了以股权换技术的合作建议。

  2011年末,宁波华翔电子集团签署了收购德国塞尔纳汽车配件公司核心业务的协议。这笔总金额达6000万欧元的大手笔收购,将帮助“华翔”以最快速度进入国际汽配的高端领域。

  携手共进 迎风绽绿

  几乎是从踏入商海的第一天起,浙商就天天面临大考,年年转型升级。恰恰是一路坎坷风雨兼程的历练,造就了他们永不言败的勇敢的心。

  他们迎战寒流,收获冬去春来的果实;他们携手抱团, 应对潮起潮落。正因为他们,浙江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创造出了“浙江速度”、“浙江奇迹”,赢得了“经济大省”、“市场大省”和“民营经济大省”等桂冠。

  人们记得,8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大命题,并把它上升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而言,为浙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任务在今天愈加凸显。

  2011年秋天举行的世界浙商大会,浙江省委省政府向“闯天下”的浙商带去问候,更是为他们加油鼓劲——期盼浙江民营经济不畏寒冬,期望浙商创业创新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来自省工商局的数据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浙江市场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持续走强。截至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23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达到72万户。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44席,连续13年居全国之首;全省百强民营企业中,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企业42家,超500亿元的企业4家。

  常青树企业家鲁冠球常这样说:“万向”走过的弯路、遇到的困难,我们自己最清楚,其实一点不比人家少。但重要的是,“万向”都走过来了。面对危机,最要紧的还是树立信心。信心没了,什么都是空的。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则认为,全世界的经济形势在未来三年内未必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好的企业都是在坏的经济形势下诞生起来的。

  携起手来,也许冬去春来的消息很快就可以听到。

  携起手来,这就整装再出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