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铜镜的发展

 zp6512 2012-10-22
宋代铜镜的发展: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宋代铜镜,纹饰中花卉的图案占有很大的比例,禽兽纹也较多见,出现了很多的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在众多的图纹类镜子中,以铸有商标字号的居多,并出现了没有装饰图案只有制造者徽记的铭文镜,这说明宋代铜镜已经商品化、平民化。在众多的宋镜形制中,除继承传统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亚字形镜明显增多。葵花镜、菱花镜以六葵花、六菱花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镜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而且新出现了长方形、瓶形、钟形、桃形、鼎形、不规则形,以及自身设有支架的镜形。还出现了不带钮的带柄镜,成为铜镜发展史上的革命。此时,镜子的胎体趋于轻薄,铜质中锡的成分下降,铅和锌的成分增加,铜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另外,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宋代的铭文镜。反映地域特色的铭文镜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地域的铭文镜中有抚州曾家镜、成都龚家镜、潭州镜等。另外有吉语镜和反映其它内容的铭文镜。吉语主要有“万家大福”、“宝鉴清素,传家礼用”、“长命富贵,家和永昌”、缘部有官方印记“东平府银事司官”等内容。反映其他内容的铭文镜嘉德上拍的“满江红”铭文镜等。
  中国铜镜在唐代以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后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菱花形镜以六葵花为最普遍。它们的棱边与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较直,形成六边形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装饰题材的铜镜,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和八卦镜等。
  在中国各个时代的铜镜中,宋镜的外形最为丰富,有圆形、方形、长方形、菱花形、钟形、盾形,鼎炉形、鸡心形等。单从镜形看。可谓空前绝后。
  在中国铜镜的合金成分方面,宋镜也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宋镜与汉唐镜不同,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多,于是一反汉唐镜铜质银白色泽,而为黄铜色泽,质地也不如汉唐镜坚硬,变得粗软。
  重实用不重纹饰是南宋镜的最大特点,宋代除了名号,没有任何纹饰的镜商标铭文镜极为流行。这种情况在唐代镜子中几乎没有见到。

  宋辽金镜不但量大,更难得质精的令人赞叹,这对于端正学界传统的中国铜镜宋以后便“中衰”、“衰败”之说,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从现已能看到的宋辽金铜镜,中衰之势与汉唐相比,确实有之,但毕竟不是主流,中国铜镜真正中衰期是在明清,宋辽金更多的是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 由于镜子铜质配比的变化(或者说是配此“失传”),宋辽金元铜镜的表面质量,和汉、唐银光熣灿的铜镜相此,已不可同日而语,确实有“中衰”之征,而宋金之人正是利用该时期铜质疏软的特点,创制出了“雕工镜”,最典型的便是宋金时期的雕工双鱼镜,寓意吉祥如意的主题,巧夺天工雕刻技术,神韵灵动、栩栩如生的双鱼所表现出的绘画技巧,不蒂是最具该时期特色的“海兽葡萄镜”,是该时期铜镜艺术登峰造极的产物,是宋金时期铜镜创新发展标志性镜种,汉唐时期铜镜高锡青铜的质地,硬而脆的特性,产生不了雕工镜。
  二, 铜镜纹饰题材丰富多彩,花卉蜂蠂、芦苇秋雁,山水飞瀑,八卦符咒,降妖伏魔,诗书钱纹,踘蹴春游,无一不能入镜。尤其宋金元的神仙人物、历史典故人物镜, 其题材品种之丰富,存世量之大,更是唐镜所无法比拟的,在工艺制作上,也别具特色,除铸制工艺外,个别镜种也应用了雕工工艺,令人耳目一新。该时期的许由巢父,柳毅传书,麻姑献寿,唐王月宫,张羽煮海,犀牛望月,八仙过海,王质观棋等题材的铜镜,名闻遐迩,深受广大镜友的青睐和爱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 镜形推陈出新,多姿多彩。该时期镜形除了承袭唐代菱花、葵花、亚字、方形等传统镜形外,还创制出了鼎形、炉形、钟形、花瓶形、桃形、心形等种类繁多五彩滨纷的镜形。丰富了宋辽金元铜镜文化,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有些镜形仅为该时期所独有,如鼎形、炉形、花瓶形,自然也是该时期的最大特色之一。
  四, 带支架、带柄铜镜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古镜必须悬而用之、架而用之的传统使用方法,支架镜可以支而以用,增加了铜镜的便携性和实用性。而带柄铜镜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决不能看做是圆形镜仅多了一个柄,此柄的出现,有其深邃的社会需求的支撑,是整个社会交往(尤其上流社会)礼仪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古代铜镜中心具钮,不管是架而用之或悬而用之,镜子是固定的,这就把人也固定了,“对镜梳妆红”,准确的写出了妆容时镜与人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伟大恢辉煌的另一面,采光不足是通病,雨霾天气更甚,这就增加了宫厅闺房用镜的局限性,促生了有柄镜的出现。首先,以手执镜,镜隨人走,要比架镜、悬镜映照整容更方便又隨意,可以“逐光”而照。其次,与架镜、悬镜相配合,可以窥视、修整发髻、发形头首后半部分的梳理妆况,而没有带柄镜,这一需求便很难滿足。以中国铜镜为代表的东方具钮镜系,在其发展的最后时刻,由于社交、生活需求,在中国,带柄镜逐渐增多,而在日本,具柄镜要多于具钮镜,便很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这应该是宋金时期人引以为傲的事情,也是对中国铜镜发展的一大贡献。
  五, 反映在社会思想文化方面。中国铜镜的纹饰内容,自它开始有纹饰始,就和图腾崇拜、宗教祭祀有关,灵禽异兽,神仙羽人充斥其间,这种状况一直到隋,一脉相承,没有大的变化。从唐开始,中国铜镜的纹饰出现了回归自然、回归凡尘的倾向,完全写实的猎人、啄木鸟、矢鸡、仙鹤、蝉、野猪、羚羊、蜂蠂、蜻蜓开始出现 在唐镜上,反映宫厅贵族现实生活的狩猎纹、打马球纹镜更是令人爱不释手。这一倾向,到了宋辽金元,形成了一股更加世俗化的风气,换句话讲,铜镜的使用更加普及,而进入到更多的世俗百姓家。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发展和需求是其最大的支撑和基础。其次,唐镜铜质配比的失传,在毫不掩饰是科技倒退的同时,由于锡的比例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含铅量上升,也降低了铜镜成本。当中部分原因跟当时「存天理,去人欲」的社会风气有关,这使自由的艺术思想受到窒碍;加上宋代经济发达,大量铜被采用作铸币之用,也间接使铜镜的发展受到影响。第三,和唐相比,宋人不讲侈华,清静无为,“有路不行船”的社会风气,使宋镜普遍采取斜缘较薄的镜体,最后,大量流行于社会几近素镜的湖州招牌镜、浅雕花草镜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工艺的简化最终都会降低宋镜的制造成本,为“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創造了条件。铜镜在全社会最大限度的普及,这时的镜形制则呈多样化的发展,除延续了唐代的菱花形、葵花形外,长方形、钟形、盾形、心形、鼎炉形、手柄镜等花样繁多。比较流行的纹饰有缠枝花草、双龙、双凤、神仙人物、八卦等,素镜和带有商标铭文的铜镜占有很大的比重。整体呈现的是素雅纤秀的风格。使使用铜镜的阶层变化了,铜镜纹饰必定要反映社会各阶层审美情趣和爱好,这就是铜镜纹饰题材丰富多彩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基础,也是宋辽金元镜的另一时代特色。中国铜镜越来越世俗化的潮流,自此始而走向了清末民初。

鉴别特点: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宋镜造型仍继承唐代多样化的风格,并创出了一些新式样。纽制变小,纽弓窄而孔显大,纽顶趋平。无纽座、圆纽座和花瓣纽座居多。镜缘主要有两种:一种较宽,里厚向外缓坡;另一种为窄边,比较方正。带柄镜的镜缘与镜柄的凸边连成一气。宋镜大致自北宋政和年间开始出现铭文,铭文绝大多数为商标铭记,多置于镜纽一侧的方格内。
  宋、金铜镜开始大量运用浮雕工艺手法,金代铜镜在以高浮雕工艺为其表现手法的同时,往往在人物、树石细部有雕琢痕迹,尤以镜缘立陡处甚为明显;镜钮孔往往也非铸制,而是有明显钻打痕迹,这是该时期大尺寸铜镜的重要特征。
  在宋代以前,部分铜镜的含锡量都处在20%以上,属于高锡青铜,其基体为Cu-Sn-Pb三元合金,当地为中性偏酸的高湿度土壤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埋藏时,古铜镜等于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电场环境内,湿泥土为阴极,铜镜为阳极向外释放电子,相当于铜镜在一个电镀槽中进行反镀。在三元合金中,铜的电导率最高,铜分子向外迁移最多也最快;当失掉的铜分子产生空位后,就会有氧及其它酸性物质进来填充;随着表面铜分子的流失,锡含量相对富集于表层,慢慢地形成了表面的二氧化锡层。黑漆古的化学成分即为二氧化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