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师生一起吃饭ktv 就能有效防止“潜规则”?

 都市生活台 2012-10-22

许多学生为了能和老师拉近关系,往往会采取请吃饭、请唱歌等“交际方式”,但在双节来临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公布了一道“禁令”:严禁老师和学生一同吃饭唱歌出入ktv夜总会等,违反规定轻则通报批评,严重者或被开除。该规定引起校内外的热议,有人觉得犹如及时雨,有人却觉得过于严格和死板,学生和老师一起吃饭娱乐,正说明这个老师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图文无关

http://www.tudou.com/v/uExSErkETtE/&resourceId=0_04_05_99/v.swfhttp://www.tudou.com/v/uExSErkETtE/&resourceId=0_04_05_99/v.swfhttp://www.tudou.com/v/uexserkette/&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视频]新校规:师生不得一起吃饭ktv

观点pk

赞成 防患未然值得称道

文/司马童

看到一所高校不早不晚地公布了这么一条奇特“禁令”,倒让我很快联想到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节前禁止滥发钱物”通知。不过,相比于后者的总是“慷公家之慨”,前者的埋单方肯定都是学生。倘若常常是老师出钱请同学们吃饭唱歌,估计高校就不会抛出那样一条“禁令”来了。一来学生都是纯粹的消费者,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即便个别学生家境殷实,那也不是胡乱花钱的充分理由。二来,假如此风渐盛,攀比渐旺,又让那些寒门学子心何能安、情何以堪?

高校在节日前夕明确宣布“严禁师生同乐”,看来类似的现象,在平时早就搞得“风生水起”、引人侧目。于是,考虑到“双节”期间的大把闲暇时光,学校方面未雨绸缪,干脆直截了当地明示“禁令”,要说也是为了不留模糊空间和变通余地。如此“严管”之下,相信还敢“顶风”请客和受请者必是难见一二了。

别说禁令很霸道,这不应被视作“阻隔师生正常交流”的矫枉过正之举。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要是只把心思用在“私娱私谢”上,甚至还形成了一定气候,那么有关高校当机立断地发布“禁令”,则着实可称是防患未然、很得人心。

高校禁令值得称道,但也颇难让人绝对放心。现实语境中,那些“禁止节前突击花钱”的规定和通知,好像常常也不是执行得严密彻底;作为一所高校的“禁宴禁歌令”,稍经时间消磨,难道就不可能虎头蛇尾,或是又回到“眼开眼闭”的老路上去吗?

因此,规则的过硬,更离不开监督的周密。而人们也未必不存忧虑:如果有些“霸气举措”的出台,从一开始就缺乏坚持不懈的真正用意,其最终的实效,恐怕还是会令人遗憾地联想到“三分钟热度”。

反对 潜规则不在于娱乐场所

文/禹海君

一码归一码,有时好心也可能办错事。就严禁师生同赴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而言,虽能避免潜规则之风由娱乐场所吹来,却不能在根本上遏制。相反,这种硬性规定,反倒会给正常的师生交往带来不便,比如学生请老师唱歌吃饭如果仅仅只是一表心意,则这种规定就显得有些霸道,更有扩大防范范围的嫌疑。

其实,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不是潜规则盛行的原罪,即便师生同赴这些娱乐场所,也不一定就会发生潜规则或不公平交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平等意识渐浓的情况下,师生一起吃饭娱乐本就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此,作为高等学府,完全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师生的正常交往,更别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必须看到,大学盛行的潜规则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即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各种弊端,比如针对老师的不合理评价制度,教育教学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就是一切,以及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使得各种制度、程序往往容易被“关系”突破等,正是因为这些现实因素,才使得各种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影响到校园风气。

因此,要想真正遏制校园潜规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从根本上铲除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而这,一方面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即给予师生双方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对导师不满意,经过一定途径反映、申诉,经一定手续后可予调换导师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运用法律的利剑遏制潜规则。

新闻解读

担忧 纸上谈兵实施困难

文/金真

学校设立这道异常严格的“禁令”,初衷是为了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管理,推动形成一种正常、健康的师生关系,并在不合理的交际关系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但是,这条“禁令”真的能起作用吗,“禁令”内容又合情合理吗?

首先,如果学生请教师玩乐的目的真是为了与之拉近关系从而牟取私利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有多种办法来规避“禁区”。比如不吃饭、唱歌,那么可以一起组织郊游、运动等。这一具有特定范围的禁令往往就会如同禁止官员吃燕鲍翅之规定有着类似的情况。到时候,难道学校得一直不断地完善禁令内容?另外,学校能有什么方法确保禁令得以实行呢?莫不是要广泛地建立小眼线、小探子来打小报告和揭发?显然,“禁令”的实施仍然是缺乏手段的。

其次,师生间建立学业以外的正常感情并无不妥。早些年读大学时,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不管是上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都与自己的距离非常遥远、鲜有交流,甚至四年下来一些老师都完全不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其实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有这种想与教师拉近距离、加强沟通的理念,我们应该要鼓励而不是禁止。

对大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深远的隐性课程就是培养自己的社会性和社会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与同学的交往能力,同时更应包括与教师、辅导员等非同级、同辈人士的交往。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里开始培养这种交往意识和能力。否则,踏入职场后他们就会非常难适应、难融入新的环境。

所以,“师生禁令”可能最终只会成为无法落实而又缺乏实际震慑作用的纸上谈兵。与其如此,倒不如没有这项规定。

新闻观点

ktv没有原罪。只要搞潜规则、不公平交易行为的人,会得到“严刑峻法”的处罚,相信再暧昧的场所,也难以有潜规则滋生的土壤。

微言大义

@李治:可以一起吃个饭啥的,酒店这词有歧义,去纯粹的饭馆可以,ktv、夜总会还是不去的好,那地方的猫腻还需要说吗?

@刘晓冉:要表心意,一条节日短信也可以。

@然玉:“交往禁令”何益?徒增谈资而已。

@若遗:仅凭一纸禁令,便想有效防止“潜规则”等现象的发生,实际上也是一个显得过于简单天真、一厢情愿的想法。

@鸭绿江水甜:大环境无能力治理,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抓一抓小环境也不错。

@gregory_h:表心意,谁都懂。要是老师完全不看私情,你还会这么主动的表心意?

@丁雪峰:不如再定细致一些:一三五为老师去,二四六归学生。让ktv生意更好!

@丁洪峰:不良校园风气不是只要禁止ktv之约就能清除的,也不是简单出台几条禁令就万事大吉的,相反,防范潜规则滋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与风气,需要多管齐下,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情认真对待。

@谢杰:如果仅仅是禁止老师和学生一块吃饭一块唱歌,那么老师还能和学生一起旅游一起逛街等,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可以完全禁绝?

@赵青青:学生爱打擦边球,不爱练真功夫,这种禁止有什么用呢,好吃爱喝的老师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不吃不喝学生的老师即使ktv免费都不陪学生散散心,这禁令,没事都变成有事了。

@张洪:其实,分别进去,也是一招。表面文章而已。

@钱佳:又一个脑残的规定!

@方家萍:这个规定好!

@张诺:虽然听起来很怪,但也许对一些学生是好事。至少对我如此。导师爱k歌,因此经常被迫“认真”听他唱歌,次次如此。如果他这个爱好被剥夺,难以想象他将多么痛不欲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