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3)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

 增智书斋 2012-10-23

 

      歙县渔梁街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已形成街市,距今已有1251年,是当时徽州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重要市镇之一,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渔梁形态似鱼而得名渔梁。它是一个典型的商业交通性聚落,其布局形态、街巷空间乃至建筑单体均呈现出与大多数皖南古村落迥然不同的面貌。古代渔梁居民大多为码头工人、渔民、商家等组成,除明初乡老姚琏、清代金石家巴慰祖等少数几人外,几乎没有什么官宦人家,渔梁社会生活的平民性是有别于其他皖南历史街区的一个显著特征。

  

                                                    歙县 渔梁坝

                                                            ympchuan 

      渔梁街内部大多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破旧,显然旅游业创收不佳。

 渔梁坝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渔梁街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徽州古城-歙县

  

                                            古坝媲美都江堰

                                                         风景旧曾谙 

      提起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人们自然会想到四川的都江堰,而此地练江上的渔梁设计建造及功能足可以媲美都江堰。渔梁坝位歙县城南2公里处练江上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自唐代开始修建,屡遭损毁,历经宋、明、清历次修缮,此后采用青白两色石,垒彻二十层,使用燕尾石榫互为连锁,并用竖立石柱穿插其间,使整个石坝融为一体坚固异常。坝上自南向北有三条渐次抬高的泄洪槽调节着上游的水位。当年徽商兴盛时,有数百条船停靠码头,徽商经营着粮、茶、盐、布、丝绸、纸张而迅速兴旺了。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天微明的时候,练江急流色如白练。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小店所在的巷囗走下百步阶梯,即到练江。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大坝由远而近的三条泄水道渐次抬高,调节着练江水流。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已立了11年了。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歙县渔梁坝文物保管所立碑内容很祥细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乘船巡游是此地待客的保留节目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带着宠物徜徉在青山绿水中,特别惬意。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这么多石块连缀在一起组成了雄伟的大坝


                     渔梁风味店

     到小巷口面朝练江的“渔梁古渡人家”。小小的旅馆下面是饭店,2、3楼住宿。在楼上远眺,渔梁坝几乎在正前方,练江流水轰鸣清晰可闻,出门走下百步阶梯即可到江边,位置绝佳。主人巴利清、胡小仙夫妇嘘寒问暖、亲切友善。言明可包办食宿饭菜、随主人搭伙,也可自行点菜、丰盈自定。提及3楼位置最好、空着的房间,胡小仙正色道:作人一定要讲信用,接到机动三轮车代我们打来预定住宿的电话后,已婉言谢绝了许多游客了。一时有些感动 !正是晚餐时间,1楼游客齐聚,小小的客厅席开四桌, 那边厢巴利清煎、炒、烹、炸、调和五味;这边厢胡小仙满面春风、殷勤待客 。当下点了几个菜:有红闷土鸡、石斑鱼、梅干菜红烧肉及竹笋等各色时蔬等。 游客来自四方,萍水相逢自是缘分,酒过三巡、菜至五味气氛不由热闹起来,一干旅友、驴友隔桌敬酒、交流攀谈,此中有父女徒步行走“徽杭古道”的驴友,亦有自由职业者手持佳能5D单反相机的新锐青年,有面容稚嫩的高中生,更有绘画写生的艺术家,大家谈旅游的感悟,分享旅途的收获,并对“渔梁古渡人家”这夫妻老婆店称赞有加:男主人巴利清是清代篆刻名家巴慰祖后人(小街西首有巴慰祖故居),忠厚寡言,烧得一手徽州风味的好菜;女主人胡小仙是一位阿庆嫂式的人开朗健谈、快人快语,大家都是听朋友介绍慕名而来,享受这闲适随意家庭式的氛围。夫妻二人诚实待客、声名远播,生意想不火都不行,小小的农家饭店不预定是绝对住不上的!胡小仙适时过来闲聊,她颇为自得说:小店虽小,但接待过美、英、德、法、意等各国来宾(她当场秀了几句法语),北墙上挂的90岁老人的书法作品“渔梁风味”、东墙上挂的一副书法挂轴:“渔梁古渡;上里巴人”被游客摄入镜头,放在互联网上,连外国朋友都耳熟能祥。转而谈到家里的事胡小仙说:早年曾患皮肤病而极难治愈,花了很多钱不见成效,以至生计一度难于维持而心生绝念,言及伤心处,胡小仙一时眼含泪水--- 然而丈夫不弃不离,二人遍访名医、终于治愈顽症---俩人携手走来实属不易,众人闻言不禁为之动容!所喜现如今小店生意红火、二人夫唱妇随,一爿小店办的风声水起、遐迩闻名。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梁上挂着腌肉,小狗依偎在脚旁。柜里摆着美酒-喝过算帐,电饭堡里有米饭-添饭自盛,家庭式的小饭店/旅馆很温馨。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一番忙碌之后,夫妇俩才抽空下点面条作睌歺。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九十老人的题字“渔梁风味”挂在店堂醒目的位置。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小店的主人被赞为“上里巴人”

古坝媲美都江堰--皖歙县渔梁坝

“写生过巴慰祖后人家歇脚,撰此联以志追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