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110——新时代的民生警务(1)

 田王老羊 2012-10-24
草原110——新时代的民生警务
2012-10-17 09:13:39 来源:光明网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10月16日15时27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联防队员斯日古楞放牧时发现,有一名陌生男子身上沾满血迹,骑着一辆摩托车飞速从自家草场附近经过……

    他立即按动了随身携带的草原110GPS定位报警器按钮。由于方位信息反馈及时准确,边防派出所指挥室仅用5分钟就调动3辆联防车从3个方向对这名“可疑人员”实施了包围,20分钟后,“可疑人员”包某被抓获,这是记者当日在内蒙古全区边境草原110建设推进会东乌旗嘎达布其镇演练现场看到的一幕。

    在锡林郭勒盟1000公里边防线和7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有个大事小情,牧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草原110。这种贴心的民生警务模式让牧民感到犹如有了“保护伞”。

    数字化服务保障民生

    570个信息化响应点遍布边境一线

    德力格尔是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嘎查的一位老牧民,几年前因草场划分问题与邻居扎布产生纠纷。今年年初,在边防民警和草原110联防队员的协调下,通过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使双方争议多年的草场终于划清界限,并握手言和。

    今年7月29日,东乌旗嘎达布其镇巡边户哈斯白乙放牧时发现一辆外地牌照越野车陷入泥潭,按下了随身携带的草原110高速报警器上的求助按钮,不到15分钟,嘎达布其边防派出所民警和联防队员就及时赶来,救出了越野车。

    “三十公里做邻居,一百公里串串门”,是草原110的诞生地——锡林郭勒盟边境牧区的真实写照。随着辖区群众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公安边防部队任务职能的不断变化,传统草原110报警系统遇有警情或灾害发生时拨打报警电话等待周期长、转接手续繁琐、辖区面积大难以精准定位等弊端逐渐凸显。

    群众的需要就是工作的方向。今年以来,锡林郭勒盟支队按照扁平化应急指挥、网格化警务联动、实时化信息搜集、常态化走访工作、多元化调解纠纷的“五化”运行机制,立足网络科技创新,投资570余万元,完成了支队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建成了5个大队指挥所和25个边防派出所指挥室,布建了570个信息化响应点。在边境辖区重点地段、交通要道、企业矿点等管控难度大的区段,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33个处,装备移动视频图传车4辆、单兵视频回传点10个、GPS单警定位200个,同时利用解放军边防部队在边境一线布设的14个视频监控点,实现了对重点地段的实时监控。

[责任编辑:金英花]

相关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