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竹枝词寻尚书家

 心静意定 2012-10-25

读竹枝词寻尚书家

 

西竹枝词》

张家潭水带长渠,

万顷烟波绕屋庐。

莫道乡间无俊物,

此中曾出两尚书。

----【清朝】万斯同

 
 

 张家潭村原为布政乡,今属古林镇,明代时,此村曾出过叔侄两尚书;张邦奇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官至礼部尚书;其叔父张时彻年龄小邦奇十六岁,于嘉靖二十三年官至兵部尚书。

 
 

张邦奇(14831544),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浙江鄞县(布政张家潭人)。年十五,作《易解》及《释国语》。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初,提学四川,迁南京祭酒,以身为教,学规整肃。改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掌翰林院事,充日讲官,加太子宾客,改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改南京吏部尚书,又改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一月七日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邦奇之学宗程朱,与王守仁友善。著述甚富,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两汉书议》等。

经历

参见《明史·张邦奇传》

  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进士第,由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参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

  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

  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

  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嘉靖九年,1530年)、吏部左侍郎并代理尚书职(1531年)、南京吏部尚书,终仕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

老照出自包腊先生的相册,摄于1870年代。

现今只有几件残缺的构件

 张邦奇,1484年—1544年,明朝政治人物。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与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

 

 平生著作有:

《释国语》

  《大学传》

  《中庸传》

  《甬川史说》

  《学庸传》

  《五经说》(易说》、《诗说》、《书说》、《春秋说》)

  《兀涯西汉书议》

  《环碧堂集》

  《纾玉楼集》

  《四友亭集》

经历

张时彻(15001577),字维静,号东沙,又号九一,汉族,鄞县布政张家潭村(今属古林镇)人。曾为福建参政,官至兵部尚书

成长经历

  张时彻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少时师事张邦奇。明正德十五年(1520)中举,嘉靖二年(1523)成进士。

 

官场生涯

  历官南曹郎,以按察副使督江西学政,简汰甚严。适圣庙火灾,嫉者乘机劾他虐诸生所致,被罢职。十二年复出,历任临清兵备副使、福建右参政、云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四川巡抚。二十六年,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升任兵部右侍郎。时四川饥荒,赈济有加。旋遭忌,解职返家。两年后复任江西巡抚、南京刑部侍郎等职,旋因北边告警,调任兵部侍郎。曾聚官伏阙为前都御史商大节讼冤,触怒世宗,被连降两级。三十三年,倭寇犯东南,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次年七月,倭寇自太平攻南京,闭城三日防御,遭御史弹劾,复受严世蕃排挤,遂辞职归里。居家肆力著述,兼治农事,与范钦、屠大山主甬上一时文炳,人称“东海三司马”。

 

个人作品

  编纂《宁波府志》、《定海县志》。又留心药理,编《救急良方》。另著有《张司马集》、《芝园定集》、《东沙史论》、《四明风雅》、《明文范》等。

 

考证

张时彻卒于1577年,见钦定四库全书《州续稿》九十四,明王世贞撰,文部墓志铭。

 

 

淡泊名利

张邦奇不但从小智慧过人,且在仕途上变是淡泊名利,并屡进屡辞。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得中进士,正德十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修建书院并教导学生“如果学问方面不学孔、颜,行为方面不学曾、闵,不管你文章写得多好,我也不会赞成的。”可见他对学生德智的双重严训。

湖北的安陆封地的兴献王朱厚(后来的嘉靖帝)让其儿子学邦奇。于是知邦奇的才识,即邀他出任四川提学,旋升吏部侍郎。后因父亡,回家按旧制守丧。

当皇太后与嘉靖帝按惯例拜祀皇陵时,太后向嘉靖帝说:“先皇常言,提学邦奇伟器其识,他日可以为

 鼓靖帝越来越看重渊识博大的张邦奇,为此,每次看他的奏章后,常情不自禁地边夸边用手指在自己衣带间比划着张邦奇的名字。宫内宦官都知道皇上的这种习惯动作,有的为达到献媚目的,即报与张。但张邦奇却说:“皇上如果要用我,我当以饶舜之道讲;如不用我,我也有田可耕,仕途进退之事,毫不介意。”宦官们自讨没趣。嘉靖帝还时常邀最宠幸的都尉崔元、道士陶仲问及张邦奇的才华学识,俱说乃栋梁之才。当他俩了解皇帝的意思是“欲认邦奇为相”后,即派人向张邦奇夸说皇帝的意思。当时张只要在崔和陶二府上拜会几次,让他们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宰相之位唾手可行,但张邦奇没有去。皇帝与大学士夏言了商议过任张为相之事。夏告之张时,还向其索讨海鲞(宁波特产:干鲜品)。张邦奇对家人说:“这是明显地向我索贿了!”可见淡泊名利的张邦奇。

    张邦奇最后凭他的才能,晋升为礼部尚书,后以其母亲年老需要照顾为由,改任南京吏部事、兵总参赞机务等职。当时,嘉靖帝与严嵩商量调他到北京大用,严嵩却借口张邦奇母甚孝不能来北京加以反对。因此,一直未召其至北京。

可见,皇帝对张邦奇的器重,而张邦奇的耿直为人和才能,却遭到大臣们的排挤。仁途对其来说,是上级对下级的任用尺寸,而不是自己要官计官的阶梯。不但为人知礼明哲有廉节,行谊甚高,而且学识博大,著作勤奋,白日所为到晚上必记于册。他一生著述十余种。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卒。皇帝为失去这么好的一位大臣,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张邦奇诗
张宾客邦奇一十六首
  【题画】

  鸠性爱雨花爱晴,同倚东风不同情。
  春光三月浓于酒,双鸠醉寐不复鸣。
  双鸠不鸣花相语,无令鸠醒叫天雨。


  【云安仙客行赠王五峰都宪】

  放舟下鱼复,势与蛟龙争。
  纬
云摇三峡影,微茫月照万川城。
  可怜万里飘蓬客,苍苔露冷东山石。
  见说仙翁此结庐,暂向云阳停挂席。
  是时边关豺虎惊,朔风正搅黄沙碛。
  翁昔威灵辽海间,今皇拊髀兴叹息。
  问翁翁不言,举觞视遥天。
  愿续扶嘉隐,高歌郭子篇。
  青灯白发照奇骨,永夜玄谈真夙缘。
  五峰拔秀出浮
,百壶雅致忘高年。
  君不见盖世英雄固陵道,只今但见虞姬草。
  又不见挥金买赋悲长门,时违屏弃如孤豚。
  风尘廿载无宁处,黄鹄乾坤成再举。
  一醉翁家曲米春,江皋细洒如酥雨。

【三汀以荆门复会作诗识喜次韵】

  自笑疏狂甚,穷通不顾渠。
  随缘关意马,乘兴解腰鱼。
  世业遗残砚,行资在券书。
  十年吴会想,今日并消除。


  【九日宿院】

  玉署逢重九,秋花傍苑墙。
  天涯来弟侄,客邸似家乡。
  槁叶池鱼响,深松海鹤藏。
  院虚宫漏永,趺坐月微茫。


  【送李巨川】

  高踪不可及,羸马过溪桥。
  欲别青山暮,相看白发饶。
  断烟横远浦,急雨乱春潮。
  望望仙旌尽,鸟鸣云树遥。


  【冬日杂咏(三首)】

  落叶打尊盎,空山酒自波。
  《九歌》凄宋玉,三易老田何。
  赤岸疏杨柳,高檐响薜萝。
  岁寒心想绝,朋旧已无多。

  草枯连野旷,牛饱背童归。
  独鹘饥偏厉,孤云冻不飞。
  松风哀涧玉,苔石曳寒衣。
  霜白鸣鸿远,潭光溅竹扉。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夷陵山行至九湾绝粮】

路险仍遭雨,人疲又绝粮。
  山花空的历,我马自玄黄。
  草屋家家破,秋田处处伤。
  昔年羁宦者,青史著欧阳。


  【述怀答东田弟】

  六十不归去,八年空及瓜。
  何时觞北渚,陪汝弈东沙。
  仙构须依竹,吾庐亦寄槎。
  赓吟犹有日,棠棣正敷华。


  【上巳日周玉岩司寇拉游蒋山枉诗见惠次韵】

  郊行长为簿书迟,胜友壶觞已翠微。
  夹路桃花迷入洞,傍溪鸥鸟忆临沂。
  松阴坐久还移席,草色春深欲染衣。
  红日下舂湖水碧,石桥齐踏彩霞归。


  【次韵写怀】

  春雨萧疏老紫荆,硗田下自留耕。
  林中果熟呼儿摘,谷口人来听鹤迎。
  江郭好风催月上,海楼晴日看云行。
  关门令尹今谁是,随处青牛得避名。


  【夏日村居(二首)】

  巴川日夜苦离愁,乞得归来宿愿酬。
  遍插园蔬防旧客,豫栽篱菊待清秋。
  池亭坐爱青田鹤,郊牧行牵宁戚牛。
  一着荷衣心似水,卧听凉雨竹边楼。

  风摇蔹蔓响高檐,装裹残书手自签。
  凤管玉楼邀素月,碧筒深树遣朱炎。
  东皋过雨施长屐,南亩逢秋试短镰。
  筮仕廿年家食半,独于山水性非廉。


  【午风亭为序庵太史】

  青草池边绿树枝,晴空白日游丝。
  湘帘半卷飞花入,正是午风吹客时。


  【建岙即事】

  乱峰堆里禅居隐,落日松风兴无尽。
  山僧乍喜远客来,手把长
新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