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躺在诗行赏秋醉

 阅舒也 2012-10-25
  文/吉建平

    

    季节追赶,黄叶而至,“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秋意一点点沁入天地之间,躺在诗行赏秋醉,好不惬意。

    天空碧蓝,洗去了浓丽,只留下纤巧。刘彻一首《秋风辞》绘声绘色“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云薄了,风凉了,南飞的大雁一字排开,用它们优美的身形,在空中写出美丽,不断变换艺术造型。当人们仰望天空的时候,一声“秋高气爽”,是季节的叹息,还是大自然的自语?

    大地渐收华彩盛装,显露素颜。大树苍郁,卸下蝉鸣,抖落绿蓑,枝杈开涨;远山明晰,近川无遮,视野开阔而深远,绿艳嬗变,姹紫袅娜,一一尽收眼底。心情愉悦,屈原的诗章便溢上舌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古典而唯美,把赏秋人带到远古的水畔:凉风吹拂,洞庭湖水波微澜,树叶颤微微飘飞,好像精致的蝴蝶,向大地散发请柬。《诗经》的意境更是惟妙惟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域幽静,芦花在风中瑟瑟而苍苍,凄迷的感觉,越过千年的帷幔,慢慢地渗进心中。

    秋天,不就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么?似乎是从古典的水畔游来,从历史的云端驾临;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淼的画。外加西沉的夕阳和斜飞的水鸟。这秋天的意境,在孟浩然看来,则是由近而远的一幅动画,遥望大树如小草,沙洲则如一轮弯月,景物由大变小,画面感更强,“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秋天,赏荷别有一番味道。苏轼笔下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言简意赅,来鹄对秋天荷叶更是刻画入微:“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原来在盛夏的时候,有很多人折下荷叶当伞,因为它很大、很圆。露珠一掉在它的茸毛上,就变成圆圆的一颗颗小珍珠,在荷叶上跌宕,跳跃。但是秋风萧瑟,步步紧逼,短短一夜,荷叶就变得枯萎残破了。在最深最冷的秋风里,人们忽然发现早晨的荷叶已经被寒霜剪破了。这时再雨,它还托得住吗?原来周邦彦写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不见了。懂荷的李商隐却深情不减,“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荷叶显然已经托不住那些珍珠了,但留下来听着雨打荷叶也是好的,当是另一种况味。

    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唱着婉约而略带伤感的歌儿,从屋檐滴落,从人的心上跑过。每一颗敏感的心儿都会被雨洗过,清透,清爽,而微凉。若是听着秋雨的滴落声,那会带来无尽的遐思,诗人李贺笔下想象大胆超奇,出人意料,“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雨是最容易带来缠绵的,它会让诗人们写出多情的诗句来。“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塑造人物形象逼真,眼中情人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情深深,羞答答,会面又怕别人看见,只能不语,少女内心活动跌宕起伏,生动感人。

    秋天,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看,“银汉无声转玉盘”,光阴也在无声地转啊;看,“天阶夜色凉如水”,情思绵绵也如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笔下的新雨空山如此之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泊舟的建德江如此之静。当年的苏子落拓黄州,于月下游赤壁,便是秋夜,诗思与才思凝结,绽放成千古奇葩。

    读罢秋辞,赏过秋诗,一览秋韵,心已秋心,便随之高远。自然之美,天人合一,掠过春的青涩,阅尽夏的奔放,必然迎来秋的淡然高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