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语堂编藏】张岂之:我看《道家与中国哲学》

 自语堂 2012-10-25

【自语堂编藏】
 
我看《道家与中国哲学》
 
张岂之
 

 
  

  凡180万字的《道家与中国哲学》,分为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和明清六卷。我浏览了6卷中部分重要章节,形成了下列一些印象。 

  一、先秦卷关于道家文化源头的考证、考辨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作者重视史料,综合运用传统考据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地域文化学成果,一方面,鉴于“古之道术”之于道家起源亦如“先王之道”之于儒家起源一样重要,作者从《易》、《诗》、《书》及春秋史官志行出发,试图勾勒和描绘“古之道术”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对载藉失传的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考辨和梳理;再者,作者提出了一个看法,即:淮河流域是“道家文化发源地”,这个观点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秦部分诸子令人费解的说法、迁固记传的疑窦、唐宋学者的置疑和断定,及至古史辩派的观点都得到扬弃和继承。美中不足的是,本卷没有更多地运用地下文书对前道家思想观念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二、展示出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的多元互补哲学”,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色。这是贯穿全书的基本思路,也是全书内容上的一个特点。全书目录设计巨细无遗,孔子与老子、战国子学、道家与道教、佛道争论的理论焦点、理学和道家道教等之间的关系,近些年来探讨颇深,但是这套书有它自己的特色。其一是这些问题被放在整体的框架下讨论,其二是作者们的论述以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线索为经,又以范畴学、形而上学、认识论、辩证法方法论为纬,较为完整地把握了中国古代哲学内部持续活跃的互动、渗透和交叉作用,各卷都较为恰当地把握了时代特点。 

  三、这套书有若干启示值得参考。我想其一是,过去学术界大多数人以为道家消极(尤其是在人生观、政治哲学方面)、道教迷信,我想大家读了这套书后会有新的认识。道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延续、深化和传播有重要价值,道教从朴素的民间形式到重玄学、内丹学等众多精致的理论形式,也有哲学思想上的建树,对道家思想的传承发扬起到一定作用,不能以“消极”二字简单化对待。举个例子,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和话语形式就与道家有密切关系,近代启蒙思想家也使用道家话语来格义或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其二是,坚持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结合,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国哲学思想传统有其固有的生态特点,需要完整把握,力戒偏废而主张现代新某家。其三是,全书使用比较的视角,也值得重视。人们通常认为比较哲学就是中西比较、中印比较等,其实一国之内哲学思想史内部、思想体系间、学派间、部分和整体间也需要比较,这一点这套书去做,而且作出了成绩。古代思维方式的谱系和异同很复杂,全书在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深化。最后,全书经过详细的历史检查,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哲学是互补、开放、多元的。我觉得很有启发性。书中关于以因缘观为理论基础的佛教怎样与以“自然”为原则的道家,经过冲突到融合再到创新的讨论,抓住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