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红字》论纯洁与丑恶

 北阴King 2012-10-26
就《红字》论纯洁与丑恶

 


图片

 

艾馨儿。文 

 人性的多面性决定了人的矛盾,而人类却总是用绝对性的框架去困住自己包括他人。                                                    —— 题记。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想起读这本书是偶然间在某条微博中说,余华在看完经典作品《红字》后放言也要写一本这样震撼的小说,置于家中懒散而悠闲地写完了那本震撼很多人的《活着》。当然这是前话,只是介于这样一句话,让我突然想要整篇读完这部处于19世纪美国女权运动高涨时期的小说。

 

        起初断断续续读过十几页,异常缓慢,多数名著小说其实并不适合普遍阅读,就如同上千万元华丽的跑车并不适合拉货、办公一样。《红字》里奢华的文字描写与紧凑的论述观点非常耀眼,但也拖延了快速阅读的进程,像是时刻都在高潮的马拉松比赛,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曾一度想要放弃阅读。

       读完通篇,没有很强悍的心理震撼,像是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方式的结尾,这种很普通的结尾。丁梅斯德牧师终于将7年来日夜缠绕自己的罪恶公布于天下后死去,罗杰这个曾经被他人背叛的人报复后却迅速老去,死亡,而本书的女主角,这位处于那个时期饱经出轨后带来屈辱的海丝黛·白兰,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依旧守着那间森林里的木屋老死在那里。

 

       我只是在思考两个哲学性的问题,这或许也是作者在文字中想要透露的某种人类社会道德标准的批评,纯洁与丑恶的矛盾。究竟什么是纯洁,什么是丑恶。千万年来,无论是曾经道德标准苛刻的封建时代,还是现在自我主义贯穿的现代社会,人们惯于用两种或几种绝对式的标准框架去衡量一个人,但其实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丁梅斯德牧师是整个小镇所有人敬仰的纯洁之人,可是他却让一个女性独自背负代表罪恶的红字“A”长达7年,为了树立所谓的牧师在人们心中纯洁的形象,他日日带着虚伪地面具,扮演人们所愿看见的那个神赐予的样子。可是,完全性纯洁的人存在么?不,不存在。只是无论何时何地人们的思想善于总结归纳,好与坏,丑与恶,人们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建立起来所谓的道德标准,不仅囚困了他人,也囚困了自己,将所有人困于这座庞大体系的牢笼中。

 

       海丝黛·白兰是罪恶的吗?是。丁梅斯德牧师是罪恶的吗?是。罗杰·齐灵窝斯是罪恶的吗?是。所有的人都是罪恶的,但同样也是善良的。人们总是习惯于掩盖自己的罪恶,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一旦邪恶的一面露出时,人在思维方式与社会舆论下就会恐惧而惊慌失措,然后去判断自己是否是个坏人。多么愚蠢的思维方式,这就好比,你永远想要看见地球面对阳光的一面,却永远不肯去承认同一时刻总有一面是照不到阳光的。道家里的太极,讲究阴阳两面才是全部,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固执的思维决定了人类活在表象中的艰辛。

 

       尼采在《尼采生存哲学》中写道:“道德中的每一种自然主义,也就是每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反自然的道德……也就是反对生命本能的,它们是对生命本能的隐藏的或公开的、肆无忌惮的谴责……它们否定生命的最深最高的欲望。”     

       人性的两面性决定了人的矛盾,而人类却总是用绝对性的框架去困住自己包括他人。我们伪装成自认为高尚的文明人类,但根本上却还是无法脱离动物学理论的兽欲,不是吗? 海丝黛·白兰用善良的意志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精神,但总体而言这个人物如同所有小说中一样,被刻意地有些许神化了。海丝黛·白兰没有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么好,她毕竟是个曾经为了爱欲背叛丈夫的人,罪恶与高尚于一体才是真正的他们。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近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晨馨恋”,如果你看完《红字》,或许你就更能理解,张馨予这个女人在这场恋爱里所佩戴的罪恶红字“A”,舆论决定了罪恶,舆论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批评一个人的好与坏,丑与美,纯洁与肮脏。公众视角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绝对偏见。

 

       或许我应该说,《红字》的背后是句隐晦的标语:积积口德谢绝议论,为干净的世界更为另一面肮脏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