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虐待幼童者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爱家更爱夫 2012-10-26

温岭幼师颜艳红“一时好玩”,揪住一表情痛苦幼童的双耳向上提起的照片,引巨大争议。网友发现,其对孩子变态惩罚手段层出不穷,包括胶带封嘴、铁桶罩头、垃圾铲盖头、扔进垃圾筒等。温岭公安称,颜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犯罪,现已对其予以刑事拘留,另一名参与拍照的女教师童某,也被行政拘留七日。

 

为人父母者,看见这组流传的照片,心头莫不涌起一阵酸痛和愤怒。这等千奇百怪的羞辱教育,会给孩子留下怎样的阴影,让人担忧。如果不是意外的网络曝光,这些恶行还要持续到何时,也令人后怕。颜某和她的同事均被拘留,很多人仍觉得如此处罚过于轻饶。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虐童行为,该受何等处罚才适当,仍待有关部门去查实论证。我更为不解的是,对孩子堪称憎恨、对自己岗位毫无敬畏感的人,是怎么做上教师的呢?

 

回溯一下记忆,就可知道类似的教师虐童事件,发生已经不止一起。我不相信这些想出千奇百怪的办法折磨孩子的人,是出于对教师这一岗位的热爱而做出选择的。很可能或者因为父母志愿、家庭背景,或者出于个人的盲目,而所供职的单位,有的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则存在人员管理上的失职。以这颜某来说,网上流传的她和朋友的对话如果确实,那她连从业资格证都没有,是通过关系搞进去的。这种“双向选择”的失误,也就埋下了虐童的隐患。

 

这些虐童的画面,刺痛了民众的心。但需要追问的,不仅是个体的恶行以及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失责,还有在就业层面经常失效的“双向选择”机制。追求稳定、福利丰厚的工作乃人之常情,但如果求职者仅仅看重的是物质所得,对工作本身缺乏热忱,那日后注定会发生敷衍乃至事故。更值得反思的是,在很多关系横行的地方,岗位的遴选变成逆向淘汰,有志于工作者求职无门,有权有钱有关系者胜出。如此的虐童事件,只是形象的证明,这些在就业上的利益勾兑,对社会可能造成怎样的伤害。

 

幼教老师,本就是一个非常繁琐和需要付出精神的职位,如果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纵然不发生恶性事件,也很难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助益。其实,细究起来,所有的岗位莫不如此。盲目的幼教老师会虐童,盲目的医生何尝不会虐待病人,盲目的公务员何尝不会虐待纳税人?只是那些“虐待”不容易被发现罢了。

 

就此而言,就业上的不透明、不公平,是一个社会极大的隐患。但很多行业正在出现“世袭化”的现象,子女的就业很大程度由父母的职业、关系网决定,而非个人志趣。天天在自己未必喜欢的岗位上受折磨,难免会暗生折磨人的恶趣味。这样错乱的情形多了,有多少司法和行政资源来防范和纠正潜在的恶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