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心理专家:变性人的性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诊所 2012-10-26

性心理专家:变性人的性心理障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7    更新时间:2012-10-15
【变性原因:太痛苦】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变性人选择变性的原因是什么?
  赵劭祎:我们知道人是有性别的,变性人从心理病理学角度来讲,一般都存在性心理障碍。具体来讲,变性人是属于性心理障碍中的“性身份障碍”,这是一种易性症,他们对变成与自身性别相反的性别有着强烈的愿望。我们可以从有变性需求者自身的“生理原因”和外在的社会“心理原因”来分析。从生物性因素上讲,一个人外表是男的,会长胡须,有喉结,但其实有可能他的内在基因是相反的。
  表面上是个男的,但实际上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就是个女的,是上帝搞错了,把一个男人的躯体安在了他的身上。因此,他会强烈地希望自己变成女的。事实上,更为严重的基因混乱会造成“双性人”,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身上集合了男女两种性别的不同特征。
  从社会心理原因上讲,这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早期教育有很大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父母本来一直想要个女儿,可生出来的却是个儿子,为了满足自己对女儿的渴望,他们便把女孩当成男孩养。让男孩穿裙子,戴耳环等等。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小孩的认同发生变化,他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也认为自己是男孩而不是女孩了,这就也有可能导致他长大后想变成女性。
  记者:通过媒体,我们了解到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细节:我国第一位媒体公开报道的变性人秦惠英的变性是这样开始的,他在一次舞会后回到宿舍,实在忍无可忍,自己用剃须刀割掉了两个睾丸。请问,他的这种行为在变性人中是否具有普遍性?
  赵劭祎:有性身份认同障碍的人确实生活得很辛苦。他们常常被别人视为异类,得不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我认为秦惠英的这种行为是比较过激的,这也集中反映了他的痛苦程度。在痛苦的重压下,他失去了自控能力,进而有了这种反常行为。他应该是个特例,毕竟这种行为过于危险,需要承受的风险太大了,不具有普遍性。
  不过,透过秦惠英的这个个案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有性身份认同障碍者的痛苦。就拿简单的上厕所这个问题来说,男性应该上男厕所,女性应该上女厕所,这是人人知道的社会公则。但对于有性身份认同障碍的人来讲就是个大难题。本身是男的让他去上男厕的话,可他在内心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女的,觉得自己应该去上女厕所;如果让他去上女厕,那女性肯定是不同意的,会说:你明明是个男的,干嘛跑到女厕所来?有人会认为这不是流氓吗?!
  记者:请问变性人的家人是怎么看待变性这件事情的?
  赵劭祎:绝大多数的家人是不认同子女变性的。
  在我的咨询服务中,接触过一些有变性需求方面的来访者。实际上,很多都是父母或别的家人过来咨询怎样去改变或消除这种变性要求,而不是认可。中国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国家,谁家的人变性了,周围人难免会有异样的眼光来看。
  从我们接触到的咨询来看,家人对子女要变性这件事显得非常不认可,他们认为这是怎么能行啊,怎么好好的要变性呢?十分接受不了。他们开始会强烈反对子女变性,轻的是不认同、反对,重则会以死相要挟。
  记者:作为和子女接触最密切的家长,对子女的异样行为应该有相当的了解,为何会感到震惊呢?
  赵劭祎:易性癖的行为其实是很隐蔽的。哪怕是在家里,也会极力隐藏好自己的行为,不让别人发现。(补充:有中国第一变性艺人之称的歌手梦琪,小时候有一次偷穿姐姐裙子,被父母撞见,军人出身的父亲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五条手印在脸上留了一个多星期。一定程度上讲,父母这种惩罚会让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
  有些因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性身份认同者的父母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拿上面举的那个男孩当女孩养的例子来说,尽管父母主观上很希望是个女孩,但当女孩提出想变成男孩时,他们还是接受不了的。在社会的压力下,这种认同很难接受。
  不过,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变性人的同学相比于其家长,是比较能够接受变性这件事情的。在一个小范围内,这种认同的开明氛围比较容易形成,但大的社会氛围还是比较难以实现。
  记者:请您谈谈变性人的爱情与婚姻情况如何?
  赵劭祎:变形人的爱情和婚姻大多数是不幸福的。
  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变形人的婚姻都很不理想。首先变性人的在生理上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做完变形手术之后,虽然从外表来看,多数人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或女人。有些社会功能是没法实现的。举例来说,一个男变女的变性人就很难以实现传宗接代的功能。这与同性恋结婚有相似之处,有些国家或地区在法律上认可了同性结婚,但具体到一个家庭,依然是没法儿解决生儿育女的问题的。
  记者:我们注意这样一个案例,有个男子与变性人谈恋爱,他的理由是只想体现一下与变形女人恋爱和正常女人恋爱有什么不同!请您分析一下这位男子的心理?
  赵劭祎: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动机有多种可能,比如为了哗众取宠,为了标新立异。从根本上讲,他并没有接受这位变性人,之所以与她谈恋爱主要是猎奇心理。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变性人也有权享受甜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但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还存在一个社会接受的问题。这就导致变性人的爱情和婚姻大多数是不幸福的。
  记者:请问变性人的谋生情况怎样?
  赵劭祎:一般来讲,有技能的变性人谋生还相对容易一些,大部分变性人的生存状况都不是很好。
  尽管现在社会比较多元,但主体文化对他们还是不认可的。很少的公司或单位会接受变性人。变性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与其他的弱势群体还是不大一样。比如冬天你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你可能会同情他,会可怜他,甚至会给他点钱。但对变性人就不一样,更多的是猎奇,而少同情。相对来讲,变性人从别人身上很难获得同情等情感上的共鸣和慰籍。
  记者:有些变性人打出变性旗号,利用变性人身份本身挣钱,您怎么看呢?
  赵劭祎:多数的变性人是不愿意公开自己变性身份的,尽管他们此前强烈要求变性。这与女性想购物又想省钱的心理是类似的道理。买了十分想要的漂亮衣服,满足了自己的购物欲望及求美心理,但同时又会很心疼花掉的钱。不是说你做了你十分想做的事情,你就没有苦恼,十分快乐了。利用变性人身份本身挣钱,不是多数人的行为,不具有带表性。
  记者:变性人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呢?
  赵劭祎:与正常人相比,变性人需要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需要更强大情绪调控能力。
  作为变性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压力调好。他们需要更好的条件、能力和环境才能生活得更好,但与此恰恰相反,他们得不到这种支持,境况比较痛苦。这也可以说是变性人生存过程中的又一悖论。
  我国最有名变性人金星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点是非常正确的。变性人在社会中生存确实会遇到很多异样眼光,有时甚至可能遭遇歧视。变性人在性格上要独立,如果太在意别人眼光的话,会生活得更艰辛。其实,普通人也是如此的,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这个人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
  此外,“认同自己”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变性人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并不是说少的就是不好的,就是坏的。我们常说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是这个道理。
  变性人的心理健康需要自身去做好调整。
  记者:让变性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呢?
  赵劭祎:呼吁政府或有关机构能够成立一个相关的社团组织。在心理调节及生活方面帮助这些人。其实,作为同类人他们之间有比较强烈的认同,很多体会也是相通的。在融入社会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同时,也建议普通人对待变性人能多一些理解,努力做到不反对也不歧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在融入社会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