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衰阳期(50岁至天年)心理保健(2011-09-07 10:40:19)
1.衰阳与衰老 《周礼·曲礼》说:“五十曰艾,六十曰耋,七十曰者,八十、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以十分期作了艾、耋、者、耄、期颐五种老年阶段的命名,《灵枢·天年》就根据藏象学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人过五十以后气血虚衰,目不得血养故视物昏花不明,肤不得血濡润而枯槁;视觉触觉的敏感性降低,感觉变得麻木不仁;注意力难于集中,“魄离”涣散;记忆下降,口不从心,而“言语善误”;思维迟钝,神气皆去,易为糊涂,是为老朽。 老年人认知能力、工作能力下降,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致处处需要别人照料,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如意。故朱丹溪在《养老论》中说:“人生到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百不如意,怒火易炽。”老年以后,社会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儿女成家,或侣伴的丧失,或昔日亲朋先后谢世,过去喧哗稳定的家庭,对照如今的孤独、清闲,有话无人倾诉,说话无人听、易产生颓丧空虚之感,常“苦忧悲”,这种感觉又加快了身体的衰老。昔日紧张的工作,如今无事了了,如果老人没有兴趣爱好,又缺乏文娱活动,更有空洞腐朽、“形骸独居”之感。常懊悔不已,“老而没样”。老年性格也有变化,常常变得慈祥而和善,有的变得固执而乖张,一般说来,老人根据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产生对某些事物的固定看法,而且十分自信。也有些老人表现幼稚的动作,叫“老还小”。 2.老年与保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