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 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 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 ◆人有三急. 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人一生必须要的, “内急,性急,心急”. 内急,即上厕所急。 性急,即结婚入洞房急。 心急,即老婆在里面生孩子你在外面等急。 二●说就是人一天必须要的. 即“尿急,屎急,屁急”。 其实尿急,屎急,屁急归根到底,都是内急的一种。 ![]() ◆七情六欲. 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 喜、怒、哀、惧、爱、恶、欲; 在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 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 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 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 ◆胡说八道. 原指「胡人」到内陆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说:胡人说讲。 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 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简作胡说八道。 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 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 ◆五大三粗. 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 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 ◆六亲不认.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 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一、●据《左传》. 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 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 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 ◆五毒俱全.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 人的五毒是吃、喝、嫖、赌、抽。 ![]() ◆十恶不赦. 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 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 北朝时的《齐律》; 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 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实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 它的主要内容有: ◆ 谋反. 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谋大逆。 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谋叛。 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恶逆。 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不道,无道。大不敬。 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 ◆不孝。 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 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不睦。 ◆不义。 指殴打、杀死长官: 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内乱。 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 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诸恶之外, 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现今十恶多为泛指。 ![]() ◆三姑六婆. 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 ◆五光十色. 五光: 红、黄、蓝、白、黑。 十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外加一个透明。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 四体指双臂双腿,中五体是加上头。 五谷: 一说是黍、稷、麦、菽、稻; 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