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活在别人的断言中

 niuniuyumami 2012-10-27

     一  不要活在别人的断言中

     小时候,你偶然听音乐入了迷,大人就会说你有音乐天赋,将来适合搞音乐;

  初中时,你数学课优秀,老师就说你将来适合当数学家;

  高中时,你作文写的好,老师就说你将来准是个作家;

  大学时,你主持几次晚会,同学们都说你适合做主持人;

  研究生时,你学的是生物,导师说你将来适合搞生物研究;

  

  这些好的预言还好。若是你有点不好的表现,就会有断言你一生没出息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别人给自己未来下的断言或者预测。似乎人人都成了预言家。

  这些断言,往往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都是建立在没有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预言。如果你接受了别人的预言,把它植入了你的心底,那别人的这些预言就成了你的"潜意识",你就有意无意地按照别人指点的路走。结果,你的一生,可能从来没找到过真正自我,而是一直在按别人的暗示而工作和生活。

  每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一个侧面/一种色彩。每个人,也都有很多潜力可挖。任何一个棱面,在阳光下都可以放射出斑斓绚丽的色彩!

  周围的人,其实多半永远都是"马后课"。你做成了什么,他们才会说你适合做什么。甚至你某天成了明星,你周围的人也不肯接受他小时候尿几次炕我都知道,还能成大明星啊?!”   你的真正内涵,有几人耐心地去分析?  有几人有那智慧透过表面看你的本质?  大多都是雾里看花而已。

  所以,你要活出个自我来,不要让人指指点点。你自己走出自己的路来,让别人看不懂/想不到才说明你没有活在别人的预言中,才说明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生活中,好为人师的人处处都是。佛子还是凡夫,我们要倾听的是上师/三宝/善知识的指点,对于世间人的盲目指引要有自己的判断抉择力/定力。分辨不出好坏善恶,那就成了瞎子走路,无量劫也走不出轮回也.  

二  自我求证——你为什么相信算命师?

    游览名山古刹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师。在他们周围总有几个游客围着要算命,有的人还不时地点头:嗯,真准。神情虔诚至极。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算命师呢?

   日本心理学教授多湖辉对算命现象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算命先生都了解人的心理,他们最惯用的心理招数就是:人们在听到对方语意不明确的几句话时,往往向自己理解方向去推敲,从而产生'对方深知我的错觉。这是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我求证的心理,自我求证根源于我们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识自己开始,我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我的追寻,但我们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当看到别人的一段经验总结,或者被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会从内在去寻找,找到相似之处,然后就以为我们也有过这样对方感慨或者这样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段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时,都倾向于认为这段描述特别适合自己。而算命师所使用的诀窍就是: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让对方去寻找自己的体验,是信息的模糊性具体化。算命师只不过是很巧妙地而且在短时间内察知对方当前的心境和烦恼,并提供一些适合的忠告。一个人如果得到某种模糊的信息,就会从自己的各方面推测,越想越多,从而变得疑神疑鬼。算命师能否巧妙地加以诱导,就是高明与笨拙的区分所在。

   例如,有位女性来找算命师算命。这位女性未满三十岁,个性看起来有点好胜。她似乎对算命师没多大的兴趣,但也并非完全不相信。

算命师首先发问。

你相信巧合吗?

巧合?

就是本来没什么关联的事情同时发生。例如,我今天算了六个人的命,这六个人的血型都是B型,你是

第七个,当然也是B型。

是的你怎么知道我B型?

那就是巧合呀!表面上是偶然的事件,也会被我们不知道的法则引导而发生。

这就是算命术中相当高级的技巧,需要绝妙的时机和很有弹性的说话方式。

当然,今天来算命的六个人都是B型之类的话,完全是算命师的胡扯。算命师之所以推断出这位女性是B型,完全在于察言观色。具体说,算命师一边说六个人的血型全是B时,一边观察她的表情。如果她没有太大的反应的话,就表示她不是B型。此时,只要说好不容易遇到第七个人的你,不是B就好了。  但是此时看到算命师看的哦啊她脸上掠过一丝惊讶,所以不用她开口,算命师就知道她是B型的人。因此,算命师立刻断言:当然第七个人的你也是B型。

算命师继续发问。

你现在正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吗?

人际关系?

职场问题啦、亲子问题、恋爱啦……”

没错,恋情是有点问题……”

  这就是算命术的巧妙质问法的应用。所谓的人际关系,其实可以做宽泛的解释,而把算命师说的人际关系这个模糊的主题缩小到恋爱烦恼的,并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若无其事地从对方口中套出讯息,这就是巧妙质问法的技巧。

   通常会向算命师求助的人,多半是遇到了麻烦或者难题,希望求得建议或答案。因此如果算命师没有完成这个功能,就算说中咨询者的性格或现状,也不具多大意义。因为算命师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提供困境的解答。即使只是一般人,如果能一语道破对方的烦恼,对方也会打开心扉。

算命师继续发问。

你好像不知道如何是好,感到很困惑。

是的,的确如此,你怎么知道?

你心里几乎已有答案,但是又缺乏自信。是不是这种状态?

是的,虽然已下决心分手,但他还是对我很体贴,所以就糊里糊涂地拖下去……”

……在社会上似乎是个有成就的人…………不是一般的恋爱?

婚外情很辛苦吧?

是的……”

  对话到这时候,她就可能要哭了。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她如此之快就吐露一直隐藏的烦恼和秘密,这说明算命师完全取得她的信任,此后大概算命师要她做什么她就会做什么,要她相信什么她就会相信什么。

  算命师在使用模糊言语的时候,还有一个相当高明的技巧,可以把没说中的变成说中的,那就是扩大或者缩小范围的方法。

例如,算命师首先发问。

最近,你健康上有点问题。

没有啊,我很健康……”

真的?心理健康方面不是有些失调吗?

啊,是的,事实上,新工作是有些压力……”也就是说,把健康扩大解释道精神健康,这是利用扩大范围的方法。

从你的口气中,感觉到你有人际关系的麻烦。

是的,不过现在没什么问题……”

现在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已经克服了。但是,过去曾因与难对付的人际关系而苦恼。

是的。在以前的公司曾遭到老板的性骚扰……”

……

这就是扩大范围的方法。把时间从目前扩大到以前。

人际关系有问题?” “是的。

是女性问题吧?” “是的

和恋爱有关?”“……”

那是年长的女性?”“是的,是公司的上司……”

我知道了。和她关相处不好,对吧?

是的,她是个很难取悦的人……”

……

   如此逐渐缩小推测的范围,慢慢就会逼近核心。这就是笼统的推断逐渐缩小范围的技巧。这就把问题不断地扩大、缩小,即使算命师推测错误,也可以转变成说中。当我们了解算命师的心理策略之后,我们也可以采取措施,找出一个不被冒牌算命师诈骗的方法,那就是完全不动声色法——不管对方说什么,你都不要有任何反应,说中了不要点头,说错了也不要动声色,始终默默听算命师说话。

   例如,算命师故弄玄虚之后说:恩,你的手相中出现了与水有关的纠纷。你应该想到一些事情吧?

   这时候你不要回答他,只要微笑地说:在我给你任何信息之前,请你先说出你看到的事情吧!听到这种回答,任何算命师都会投降。但是,即使你心里下定决心绝不反应,熟练的算命师还是会利用机会,在不知不觉间和你展开对答,千万要小心。

   自我求证的心理现象不仅被算命师广泛采用,生活中的许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影响。

   小时候,当你听到了恐怖的故事之后,晚上一个人独自走路回家,时常会感觉后面有个人跟着自己。当你紧张地回头张望时,黑暗中好像真的有个人影闪过,此时,你的心嘭嘭地跳出喉咙,如果你因害怕而跑起来,就会越跑越快,越跑越怕。

   恋爱错觉也是因为自我求证的心理作怪。如某男对某女有意,于是他往往会我见青山真妩媚,料青山见我也是如是,有意无意地寻找某些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想法是对的。只要那位女士偶然地看他一眼,他就会认为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神魂颠倒,想入非非,造成恋爱错觉

   老板在楼道见到你时,会拍拍你的肩膀说:你最近很忙,好好干吧。你顿时感到老板很了解自己,有一种被理解的宽慰感,工作起来很卖力。其实,老板只是运用了你的自我求证心理而已。

三 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怎样看待你

       一个人在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 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在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衅的眼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