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治法与方药(易水学派)_新风新雨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2-10-28

脾胃病治法与方药(易水学派)_新风新雨

脾胃病治法与方药(易水学派)


                                               脾胃病治法与方药(易水学派)

   
脾胃病治法与方药
    王氏治脾胃病的方法与方药有几种,有些治法与方药很少单独使用,如承气法,多半是与
其他方法合用,或在其他治法中体现出来。为整理总结方便,本文作了相对的分类,相应的常
用药物附录在每条之后。因篇幅有限,除健脾补益、理气、除湿类药外,其余药物不作解释。
    1 补气健脾法:以脾胃气虚为主,或兼夹气滞痰浊,倦怠乏力,纳呆,脘腹胀痛但不重,大
便不成形,或慢性腹泻者,常用方药为四君、异功、六君、香砂六君、参苓白术散。
    这类方中,补气健脾的药依次为人参、白术、山药、甘草、莲米、扁豆、苡仁。方中人参可根
据具体情况选用党参、泡参、太子参、北沙参(王氏常用的是泡参或太子参);理气的药物有陈
皮、木香、砂仁、桔梗;淡渗、芳化、除痰的药物有茯苓、苡仁、白术、法夏、桔梗、砂仁。
    2 益气升阳法:以脾胃气虚,中气不足,甚至下陷为主,头昏、气短乏力,耳目不聪明,脘腹
有坠胀感,内脏下垂等。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
    这类方中,在四君汤基础上加用黄芪升补中气,用柴胡、升麻、葛根升举清阳,使结滞甚至
下陷之气能升,实所以理气;白术、二陈、独活、羌活除湿。
    3 养阴增液法:脾胃阴液亏耗,多见于久病大病,如癌肿病人经放、化疗后,食欲差,口易
干,大便正常或干,舌绛少苔甚或无苔。常用方为《温病条辨》之益胃汤、增液汤、沙参麦门冬
汤。
    4 气阴双补法:脾胃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少气乏力,头晕目眩,耳鸣,食少,口渴,大便
正常或溏泄,舌质嫩,苔少或花剥苔。常用方为参苓白术散、益气聪明汤加增液汤或天麦门冬、
玉竹、石斛。
    5 疏肝理气法:凡肝胆郁滞,乘犯脾胃,作胀作痛,或呕或泻,当辨其标本虚实、轻重缓急,
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逍遥散、越鞠丸、四逆散、金铃子散、痛泻要方等序列方,可与后
    411
面肝气论治节互参。治土虚木贼的培土疏木法,当与补气健脾法互参。王氏常用的疏肝理气
药为柴胡、香附、苏梗、川芎、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片、香橼皮等。
    6 理气除湿法:脾胃素多湿邪,复感外湿(包括伤于生冷饮食瓜果等),内外相合,湿浊更
盛,阻滞气机,闭郁阳气,总是以脾胃为中心,呕恶,不知饥,或饥不欲食,胸脘腹痞闷胀痛,泄泻
等。舌苔最有诊断价值,多为厚腻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视湿浊从化而定。当辨其寒热表
里标本虚实,分别选用平胃散、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三仁汤、温胆汤、茵陈五苓散、连朴饮、
蒿芩清胆汤等。总不离宣上、畅中、渗下、分消。王氏常用的除湿药物是藿香、佩兰、砂仁、白
蔻、苍术、厚朴、郁金以芳化;茯苓、苡仁、猪苓以淡渗;除痰湿多用二陈、白术;利湿热用茵陈。
    7 理气导滞法:多用于食滞不化,作胀作痛,嗳腐、泄泻。常用方为枳术丸、保和丸、木香
槟榔丸等。王氏常用的消导药物为枳壳、陈皮、木香、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
    8 温中散寒法:脾胃气虚,寒湿阻滞者,脘腹冷痛作胀,善唾,脉沉细,舌苔白略腻等。方
用理中汤、良附丸;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
    9 温肾扶理法:肾阳虚衰,火不暖土,五更泄泻,或脾胃虚寒,下利清谷者,方用四神丸、附
桂理中汤。
    10 益气建中法:脾胃久病,中阳受损,形寒自汗,脘胁虚痛喜暖,夜间尤甚,进食稍减,大
便或溏,方用黄芪建中汤。
    11 化饮和胃法:久病咳逆上气,损伤脾胃阳气,饮留胃中,心下动悸,呕恶,多痰涎,形瘦
食少,便溏,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香砂六君子汤。
    12 润肠通便法: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发烧后肠液不足,无水舟停,大便秘结,腹胀腹
痛,方用麻仁丸、增液汤、新加黄龙汤。
    13 逆流挽舟法:初春秋末,气寒秋爽,感受“寒疫”之邪,恶寒身痛,腹痛泄泻,或注下如
水,表邪尚在者,方用荆防败毒散。
    14 白虎、承气法:伤寒、温病中求之(从略)。
标签: 中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