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住了时间考验的五点经验 《三字经》

 hnr360 2012-10-28
经住了时间考验的五点经验

 

 

《三字经》是一本已经流传了五百多年的启蒙教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它留给我们的是最宝贵的财富。特别是给我们今天的小学教材编写者提供了最为难得的经验!我们探讨它,是为了给今天编写小学教材提供方式、方法,找到一条新的路子,也给今天的家庭教育以实际有效的启示。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贯彻《三字经》始终的是勉励学生树立读书的志向,掌握学习的内容,形成刻苦学习的精神。小孩的启蒙从此入手,是最佳选择。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的第一课是:“来、来、来,来上学,大家来上学。”第二课是:“去、去、去,去游戏,大家去游戏。”第一课学五个生字,第二课也是五个生字,看来是以识字为目的的教材,但语气中带着强烈的欢快。我妻子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开始教小学的,小学语文的开头是:“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那时的教育是以政治挂帅的,是以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为主旋律的,一副很严肃的面孔。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学拼音方案作为开头的,是以学会拼音为目的的。没有哪一种教材是以促使小孩树立刻苦读书的志向为目的!

有一点是清楚的,今天的每一种新教材出来,都只能讲好,不能讲坏。而新教材没有多久就很快变成了旧教材,又要编写新教材,又要讲好。好上加好,如此循环,始终是一个好字。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小学语文教材总怕换过近十次了吧,因为它们是随着政治任务而变化的。而这本《三字经》,竟然五百年不变!可见,它编写的内容与形式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

我们赞赏它的这种以立志读书,养成刻苦的学习精神为入门课。既然上小学是一辈子读书的开始,政治思想也好,道德品质也罢,更无论自然常识与社会知识,都是学习的内容。若不刻苦地读书,学习的内容怎能被学生掌握?读书就成了一种名义!小朋友们只要热爱读书了,有了学习的渴望,解决了读书的内驱力,学什么,怎样学,都好办了,家长的任务是督促其按时休息。如果连书都懒得读,总是要家长督促、逼迫、打骂,孩子愤懑、抵触、反抗,往返循环,还能学到什么呢?我很赞赏这种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一个根本问题的做法。在内容上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突破那个带根本性的一点。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俱失!突破一点就能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而带动大局,能获得最佳效果。同时,《三字经》又能达到以识字为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是《三字经》的一大特色。它完全能由为小孩子掌握,又能总领人生全局,还对孩子的一辈子有长远影响。这种编写法不叫我们赞赏都不行!

现在的小学教材是以拼音开始的,我觉得有点不适宜于刚刚启蒙的学童。用相当长的时间教刚入学的小朋友学拼音方案,确实难为他们了。这本来是大学文科专业的教材《现代汉语》的第一单元,让小学生学起来,难处多多。首先是枯燥无味。汉字本来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一个字都能生龙活虎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三者是分不开的,学起来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平时的生活环境让小朋友见汉字的机会还是较多的,甚至已经认识一部分汉字了,学起来也有一定的基础。拼音则不同,字母的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形与音,形与义,音与义也没有任何联系,平时在生活中又很少接触到。特别是发音部位的任何细微区别,都能影响发音的准确性,这是很难让小朋友掌握的。拼写规则又繁多,大学生学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更不待说了。与此同步的还有英语,其字母与拼音字母基本类似,发音又大不相同,小学生容易混淆。何况接着又是汉字的笔划与笔顺,也是教学难点。这么多难点集中在一起,又没有故事性,不仅激不起小朋友的读书兴趣,对他们的读书积极性还是个打击。我们夫妇都是教师,在辅导我们的那对双胞胎小孙孙学拼音的时候,我们使尽了浑身解数,晚上还要与小孙孙在一起学,效果还是不佳,因为它与小朋友的实际相差太远。老师教得很艰难,我们两个也辅导得筋疲力尽。在我看来,就不如《三字经》的在树立读书志向,养成刻苦学习精神中认字的好。

《三字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读书的切入点选得准确,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整体性。《三字经》是一本全书,不是一课一课的文章组成。我们的小学教材无论哪一种,都是分课文、分单元编写的。这也确实有它的优点,便于一节一节地独立教学,安排的内容也可以面面俱到。《三字经》整本教材浑然一体,有一个前后贯通的完整的中心思想,也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虽然是一本书,语文、思想道德、历史知识、自然常识却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体现了知识方面的整体性。如果在《三字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生词量,尽量减少重复文字,那就更能节省小孩子的时间与精力了。如果我们的教材能像《三字经》一样,减少了教材的本数,小学生就不要用行李车拖书包了。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分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常识,还有其他一些学科。每科又是分课分单元,文字与内容都重复得特别多。还有“课堂点睛”等等课外辅导资料。小学也与高中一样,以大容量的课外练习资料取胜,以反复练习为提高成绩的手段。于是,重复的内容就更多了,小朋友耽误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无法计算了。这些东西又没有整体的系统性,重点不突出,背不好背,记又记不住。虽然在内容上做到了“高大全”,能影响一辈子的却很少,学过后又忘记了,会给教育教学的长期效果带来负面影响。与《三字经》比较起来,似乎声誉不高。

《三字经》的第三个特点是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从来不存在纯知识的传授!总是突显道德,讲究实践,主张知行统一。《三字经》的特点就突出了礼义道德的教育,反复鼓励刻苦读书。全书的故事性都很强,故事就有实践性。还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言行是结合的,教育的重点放在道德与精神层面上。我们只要看一看《三字经》的第二部分,思想品德是以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为切入点,以演习礼义(即实践)为重点,传道与授业是紧密相结合的。

《三字经》的第四个特点是每一句的内涵都非常丰富,教学时的弹性特别大。别看它的文字浅显,三个字一句,四句也只有十二字,可以演绎出两个一千多字的故事来。“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每四句都只有十二个字,就有两个刻苦读书的故事在其中,总共有八个故事。在诠释这些故事时,可长可短,可高可低,老师讲课的可塑性特别大,就有如李白的《静夜思》,幼儿朗诵其优美的语言,中学生欣赏它的思乡情怀,大学生可领悟其高远的意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讲解与分析,不存在没有话可讲的情况。现在的课文虽然是直白的,一览无余,但干巴巴的,又没有趣味,不像《三字经》那样有故事性,也不要动脑子,教师很难发挥,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直白的语言也不利于思维的开发,内涵丰富的语言,可以让小孩子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脑是活动的。

《三字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全书都是由三个字一句组成的韵文,也并非一韵到底,而是很灵活地转换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变化无穷。这种形式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短句,好读,利于背诵,也便于记忆,并且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全不像现在的课文,好朗诵又便于记忆的课文不多。并且,其意义也没有长久记忆的价值,对人的一辈子没有多大的影响。

牵动全局的突破口,浑然一体的整体感,传道授业的结合体,内涵丰富的故事性,朗朗上口的好形式,《三字经》的这五个特点是现在的小学教材所不具备的。还有一点,古代的启蒙教材都是在历史上有很高地位的大师级人物编写的,我们的大师级人物对启蒙教材是不屑一顾的。现在能不能编出像《三字经》一样的教材?不是不可以,只是困难太大。不仅是我们在思想上、理论上还有许多问题不够成熟,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伟大著作就不多,那个一生的必读书目录就很难开出来,连应不应该有大家公认的信仰与道德范畴,应不应该热爱祖国,在精英们中也有争论。思想混乱到如此程度,像《三字经》一样的启蒙教材如何编呢?这是客观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主观原因。我们的教材编写,一贯崇拜“权威”,“名人”或领导定了的,一般编写者就不敢去改动,在群众中更不允许有讨论,思想没有解放。特别是如何对待传统的启蒙教材所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都研究得很少,研究了也没有什么人来采纳!教育基层中有真知灼见的人,因不会讨好领导,无钱也不愿请客送礼而得不到领导的重任,他们的好意见不能上达。大师级的综合素质高的人物本来就不多,他们又瞧不起启蒙教材,要想编出历史性的经典教材来,难度太大!

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科系林立,互不干扰。各科的系统越来越严密,也越来越庞杂与繁琐。各科又严守边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小学生的书包要用行李车来拖呢?一是课程多;二是课外读本或辅导资料多,这是主要原因;三是所带作业本与文具多。铅笔不知要多少种,为铅笔服务的东西也不少。如此一来,怎么不把小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中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学科更多,课外的东西就多得数不清了,屉子装不了,屁股下,脚板底,窗户上,到处都是书籍与资料。拼教材、拼资料、拼考试、拼时间、拼生命,从高中拼到小学,现在还拼到了幼儿园来了。拼来拼去,全然不顾小朋友的身体好坏与品德高下,不仅苦了小孩,还拼得直到整个国家无人去打仗了!

先说说社会科学吧。小学的语文与思想道德分什么家呢?语文不是正需要思想道德作为自己的灵魂吗?思想道德不是正需要语文这个外壳吗?我们国家从来就讲究文道统一,二者合一就编不出一本好教材来啊?小学一至三年级,编三本(每本分上下两册,每期一册)就行了,像《三字经》一样,全都用语文的形式,内容主要是道德、历史、自然与社会常识。要精炼、典型,着手源头,够一辈子用的,大多数要能背诵。至于课外辅导资料,全都搁置一边,严禁编写,严禁出版,严禁使用。到了四年级,自然常识分出来,全编一本就行了。我没有学好物理、化学、生物,不知是不是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古代的五行学说有许多不科学的东西在内,但它毕竟把它作为万物之源,统领了万事万物啊。

至于中学,我在这里不想多说。只想顺便说一句,它更加繁琐,精简的潜力更大,能精简的内容会更多。高、初中的历史就不需要重复,政治课本中无用的东西很多,语文的许多课文就不典型,物理、化学、生物何必那样系统?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不怕累坏了学生的身体,也不怕民族的道德滑坡,只怕分数上不去!如果从人的一生需要出发,精减无用的,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德要突出,加强读书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善思维的训练,我们的教育也许能走出一条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路来。

当然编出这样的教材,编者的知识面要特别渊博,是不是有这样的编者,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我相信,中国的教育总要走这样一条路的。繁琐主义压得我们的学生抬不起头来,摧残了小朋友的身体,思想道德提高不了,学生的思维也被严重窒息,民族的素质正在滑坡。有钱的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极度不相信,只好让自己的小孩漂洋过海,远走外国求学。无钱的家长在苦苦思索对策,好让自己的小孩走出这一误区。大多数家长只能听天由命。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不知对此有何感想?在我们所期盼的教材编写不出来时,希望我们的家长也可从古代的启蒙教材中吸取许多有益的经验,给我们的家教提供新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