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芳,你怎么看”,我“挺”

 Z教授的e 2012-10-29

“元芳,你怎么看”,我“挺”

 

    “元芳,你怎么看”本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一夜之间却红遍大江南北。从“奥巴马和罗姆尼论辩”到“这两天降温”,都可以加入“元芳,你怎么看”……在网络上,QQ签名、空间、网名、群以及各色微博、微信都热热闹闹地戏谑并快乐着“李元芳”。

    “元芳体”为何突然爆发,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了呢?

    在《神探狄仁杰》这部悬疑剧里,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仔细观察“元芳体”会发现在言语交际时,李元芳不会作为语言交际的会话发起人,即使偶尔为之,也是有疑而问。因为他和狄仁杰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必须要遵守“角色常量”原则。

    电视剧中的“元芳体”之所以在生活中受到追捧,要放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量。试想古人除了四书五经想说点什么“不正经”的话绝无可能,单是文字狱就足以令人生畏了。如今时代开放,言论相对自由,尤其,当下的我们更是生活在众声喧嚣的媒体时代,语言交际太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曾几何时流行的“火星文”,“淘宝体”和时下的“元芳体”都是明证。

    笔者以为,虚拟空间对语言的传播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小觑。“元芳体”流行的背后隐藏着交际主体对生活的态度和立场。“宅”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工作“达人”们,工作空间狭窄,工作节奏紧张,精神多有焦虑。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主动微笑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身心欢愉了。因而,当“元芳体”这么一个语言单位几乎可以出现在“万能语境”时,年轻人不但没有理由拒绝它,而且会来一个热情的“拥抱”——“今天公司的销量报表很差,元芳,你怎么看?”本是一个严肃的并有些令人觉得悲摧的问题,掺和进了“元芳体”后,也就变得相对轻松了。

    “元芳体”在学术上的解释可以有很多,无论是文化学、传播学、语言学还是社会心理学都可以有相关的理论为其流行作出学理上的支撑,但我以为学术也可以是轻松的,别让“李元芳”太累了,所以就“元芳体”表达了上述看法。

    “元芳,你怎么看”,我“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宋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