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封繁(po)塔,这个繁的发音,我出了几次笑话,一直读成(fan)。位于开封市郊区东南1.5公里左右,禹王台公园的西面,穿过一个铁路桥就能看见塔影,从一条狭窄的东西方向的陋巷进去,门票10元。天下毛毛雨,虽说已近中午,光线还是很弱,对于手拿卡片机拍照的人真的很郁闷!
繁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pó)台之上,故俗称繁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
繁塔原为六角九层、240尺高的巨型佛塔,故有“铁塔只搭繁塔腰之说”,至元代,由于雷击,毁去繁塔两层,但繁塔仍十分高大。明朝国初朱元璋“铲王气”事件的影响波及繁塔,“塔七级去其四,止遗三级”,清初在残塔上筑六级小塔,封住塔顶,便形成了现在这样状似编钟的独特面貌。
现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一砖一佛,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不到塔下,您不会感受到此塔规模的庞大!从塔脚下向上,只能看到残存的三级重叠在一起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
构成塔身的每块砖均雕成佛像,可见此塔确实很“繁琐”。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虽天下小雨,也还是能隐约能看清这座七级实心小塔,但必须站在远处。
佛像雕塑颜色有差别,部分为近期修复时所加
塔檐相对简单,塔表面的每一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佛像的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
佛像砖雕
新的多,旧的少
新的砖面发灰色,线条生硬,旧的砖面发黄,雕刻线条圆润飘逸
这几座位置较高,应为古代遗物
这是基座部分的砖雕
这个塔身的菩萨像没有主次,均一样大小,济济一堂倒是没有长幼尊卑之分,大同世界啊。
写着“周府兴”的砖雕很多,应该近期修复时的工匠名字,也可以千古了,羡慕
佛像的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的佛像,有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有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位菩萨,还有生着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其佛像表情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其实佛像多有重复,挑拣了几尊有代表性的拍下
北面有塔门可进去塔内,繁塔的内壁也遍雕菩萨
这些彩色雕塑用玻璃罩起,也许是古代遗物?
此塔可以登临,塔内幽深漆黑,木梯很高,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直通3层塔室。大家可以看到头顶的每块石上均有一处颜色较深,凑近看能发现均有文字存在,这是想当年摹捐者的大名,当时应该是倾全民之力修建。
这是其中的一块
已经登上第三层,这是从南门的塔门向北(塔内)拍照,甬道两侧也雕满菩萨
这两张照片曝光时间已经达到了8秒,没带三脚架,找到支撑点真的很困难,所以有些斜了
甬道两侧的菩萨雕塑,线条流畅,可惜基本头部均遭破坏
甬道再内部,实在是没支撑点了,照片模糊
可见此塔很“麻繁”
汗啊
从这就可上到三层塔顶平台了,可惜不知怎么上去?
站在三层向塔外张望,四周许多建筑已经拆除,据说要和东面的禹王台公园连成一个景区。
古塔的未来:
据悉,繁塔扩建项目已经被省计委批准立项。该项目完成后可与禹王台公园形成开封东南景区,将明显拉大开封旅游框架。预计繁塔公园建成后年游客接待量将在70万人次左右,按门票20元/人计算,年门票收入将在1400万元左右,年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
将来的繁塔公园气势恢宏,景色秀丽。该公园建设规模为78.3亩,总投资为4902.9万元。届时,人们将会观赏到前院为国相寺、中院为天清寺、后院为白云阁的三进院建筑布局,辅以水榭、花池等,被誉为“汴京八景”之一的繁台春色将重现古城。
以下为延庆观内繁塔景区远期规划模型:很不错啊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历尽劫难的繁塔若有灵性,一定要为自己在新千年的美好前景欢呼雀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