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下令汉族人剃发与明朝降臣有何关系(1)

 都市生活台 2012-10-29

 

明清发法式演变 资料图

 

【核心提示】: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东北满族的习俗。让人匪夷所思,奏请强令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降臣孙之獬。

近年以为背景的内陆影视日益见多,屏幕上男子脑后都拖着一条长辫,社会戏称为 辫子戏 。对于这条辫子,不知底细者讨厌其难看、累赘,识者知是满清逼迫汉人臣服的标志。

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东北满族的习俗。让人匪夷所思,奏请强令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降臣孙之獬。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大庄村人,天启年间进士,由检讨迁至侍讲。当时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时期,党羽遍朝,性好趋炎附势的孙之獬成了 阉党 中人。崇祯登位,捕办魏忠贤,清除 阉党 ,孙之獬被削职为民,由此对朝廷心怀怨恨。

清军入关后一路攻入山东,在老家当了百姓的孙之獬有心投靠,与家人奴仆一道穿起了满人服装。这事传到了清宫里,顺治皇帝为收揽人心,令将孙之獬召来北京,着实夸奖了几句,封为礼部侍郎。

孙之獬喜不自胜,据《野史大观》载,不久他就演出了巴结新主的 精彩 一出。

时顺治皇帝因天下未定,还允许降臣仍穿着衣冠上朝,但满、汉大臣各站一班。这一天孙之獬 标异而示亲 ,上朝时变得 焕然一新 ,从头到脚满官装束,沾沾自喜挤进了满班里。

满族大臣自以为高汉官一等,斥责孙之獬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受 ,结果你推我拉把他赶出班外。汉官见了,掩面窃笑。

孙之獬自讨没趣一脸窘态,悻悻然走回汉班。汉官恨他处心积虑献媚求宠, 以其为满饰也,不容 ,一个紧挨着一个不让其入班。

此君徘徊于满、汉两班间,进退无措,狼狈之极,恼羞成怒之下,上书顺治皇帝,奏请诏令汉人剃发: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顺治本有此意,赞叹曰: 不意降臣中有作此说者。 遂来了个 照准 ,于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六五年)六月下令剃发,大意谓: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令下之后,到处可见剃头匠由兵勇押着,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的粉牌,强迫汉人剃发,将拒不剃发者砍下头颅挂在担子上示众。

衣冠束发 素来是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于是纷起反抗,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 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 的旷世惨剧因此而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