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脐疗贴治疗小儿汗证350例疗效观察

 河南咳喘网 2012-10-29

【摘要】  目的:观察脐疗贴治疗小儿汗症的疗效。方法:五倍子粉、陈醋调匀,塞入患儿脐部,脐疗贴固定。结果:观察350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本法疗效可靠。

【关键词】  脐疗;小儿汗证;五倍子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小儿乃纯阳之体,白昼或入睡时微微汗出,尤其头颈部明显,而不伴有其他症状者,乃清阳发越所致,属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别治疗,正如清代江涵暾《笔花医镜·盗汗自汗》云“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若长时间汗出过多,不仅消耗水谷精微,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还常因汗未拭干,汗孔常开,卫外失护,外邪乘袭而反复引发外感,甚至变生他病。

      小儿汗证,在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并无明显时间特征,乃因小儿肌肤嫩薄、腠理疏松、自我调节系统尚未成熟,汗液极易外泄,故而常常自汗盗汗并见,区分甚难。近年来,我科采用脐疗贴治疗小儿多汗证3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50例中,男219例,女13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2岁;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5d;自汗者142例,盗汗者79例,自汗、盗汗均有者129例。患儿动则出汗或睡中出汗,自头至胸背,汗出不温,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肢体无力,大便溏薄,面色白光白,唇舌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沉弱或指纹淡红。

    2  治疗方法

    2.1  挑选无虫五倍子适量,干燥,粉碎,过80目筛,每取3g分别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备用。

    2.2  用药方法  每晚睡前先将患儿脐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取五倍子粉3g(1小袋),用适量陈醋调匀,稍等片刻,待呈褐色膏状时,塞入患儿脐部,用特制脐疗贴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4d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小儿出汗停止,临床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有效:小儿出汗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汗止,1-2个月后又多汗者。无效:小儿出汗及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汗暂时减少,但停1个月即多汗者。

    4  结果

    本组350例,经过2个疗程内治疗痊愈者257例,占73.4%;有效74例,占21.2%;无效19例,占5.4%,总有效率94.6%。

    5  病案举例

    张某,男,1.2岁,2007年4月3日就诊。患儿形体消瘦,易感冒,汗出偏多,动则尤甚,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胸透肺部未见异常。给予五倍子脐疗贴敷脐,翌日汗出已减,3d汗出已止,巩固2d,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6  讨论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汗多则耗伤气津,导致小儿虚弱,体虚则易感受外邪,引发其他疾病。临床常用内治法治疗,多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清热泻脾法为主,由于疗程长,口服中药困难,小儿不易接受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脐疗是一种经穴外治法,属于经皮给药范畴,是WHO推荐的第三代给药法,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1]。近代研究认为,脐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并且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力较强,易于穿透,弥散迅速而通达全身[2]。

    现代研究表明,不断地刺激(包括药物)脐部皮肤,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藉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使机体康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方中五倍子酸平,长于敛汗固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倍子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呈收敛作用,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脐疗虽然给药途径和方法与内治法不同,但其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一致的,实为殊途同归。有研究显示:脐部比其他透皮给药法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美国学者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3]。此外,汗出之时,应嘱避免风寒,防外感,汗出之后及时擦拭,保持干燥清洁,平素饮食有节,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