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中药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

 河南咳喘网 2012-10-29

【摘要】  目的 总结自制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经验。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腹泻婴幼儿采用自制中药(五倍子10 g、花椒10 g、公丁香2 g)外用敷脐治疗。结果 治疗36例,显效29例,占80.6%;有效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无需服药,注射,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关键词】  腹泻; 敷脐; 婴幼儿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带有消化不良物及粘液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重者可并发全身中素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冬季节(10~12个月)是发病高峰。我院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门诊婴幼儿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2岁,病程1~6d。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有的伴轻度呕吐,少数患儿有低烧,每日大便5~10次,量中等,大便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或稀水便,伴有不消化食物,并有轻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有少量白细胞,小便次数减少或小便量减少。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五倍子10 g,花椒10 g,公丁香2 g,上药研成细末,过筛。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备用,患儿脐部清洗干净,把药膏纳入脐孔,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包扎,稍加压用热水袋敷片刻,24 h换药1次。大便次数多、有脱水症状者给予相应的口服补液盐,并指导饮食治疗。

    1.3  疗效标准  显效:敷脐24 h大便次数减少到每日2次或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48~72 h大便减少至每日2次或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无效:敷脐96 h,大便次数仍在每日2次以上或性状无明显改变。

    1.4  治疗结果  显效29例(80.6%),有效6例(16.7%),无效2例(5.6%)。

    2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主要病因是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侵犯小肠黏膜,使小肠绒毛细胞结构破坏、脱落,肠道水电解质转运失调,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腹泻。该病在中医学属于“泄泻”范畴,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季节,小儿在“脾常不足”基础上,复感风寒,致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致泄泻,“脾虚湿困”是发病的根本原因。

    脐为人体先天之本源,又称“神阙”穴。脐位于腹部中央,及血脉之蒂,内联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故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皮肉筋膜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屏障功能最弱,最有利于药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药力可直达病所。方中五倍子性酸、涩,功能涩肠止泻,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制止腹泻,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花椒性辛、热,入脾胃经,功能温中止痛、燥湿、散寒、止吐止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公丁香性辛、温,专入脾胃经,功能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三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涩肠止泻之功效。

    抗生素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滥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疗法临床效果明显,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且克服了婴幼儿服药、注射难的问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