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经典总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这句话同样有很多理解。比如:今天的忧来自于过去的无远虑。那么,今天的无远虑,也将导致明天的忧。我个人昨天晚上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个跟教育相关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
远虑,就是长远的目标或眼光。看事情,从长远出发。今天我们教育中。虽然也重视孩子的长远,父母们却快被自己的急功近利给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了。因为我们都太“忙”了。一“忙”心就“盲”了。
生命的特征是:身动心静。可是我们现在往往在做让孩子违背生命特征的事。我们的孩子现在身子静了,心却动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结果,身子貌似定住了,心却不安分,上课时总是“神游四海”。所谓宁静致远,静生智,定生慧。从长远来看,孩子先要有强健的体迫,这需要有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而现在我们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已经没有时间做户外运动了。结果,身体不够好,学习也不好。因为运动量少了,孩子的精力无处发泄,从而导致孩子“坐不住”了。以致于心静不下来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小学生中,有5层左右的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各位在关注孩子分数的同时,是否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初您找对像的时候是否问过爱人:“你小学数学考几分?”
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将有就近的忧愁。离开未来,就没有当下(当然,没有当下,未来也将没有立足点)。因为只看当下,所以就为孩子不能取得高分而忧愁了。孩子最后能够凭以立足社会的,决不只有一纸文凭。其中情商就占很大的比例。成功=80%情商+20%智商。情商是什么?请百度一下。串改一下夫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
对孩子要两点同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