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旅游城市转型升级之路<上>(2009-09-13 00:19:17)

 智慧旅游519 2012-10-31

中国旅游报2009年9月9日11版刊载博主的文章“传统旅游城市转型升级之路〈上〉”,“传统旅游城市转型升级之路〈下〉将在本月内刊载完成。

   

所谓传统旅游城市是指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大量外国游客的入境,1980年代中期之后旅游城市形态就初步建立,拥有在国内外具有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旅游业在城市产业中地位显著的城市。传统旅游城市可以看作是中国旅游业的最早崛起者和支柱城市。

一、传统旅游城市的特征

1. 拥有顶级旅游资源

传统旅游城市多为资源驱动型旅游地,以山水、山岳、环境、文物、宗教、古城、都市文化等取胜,拥有顶级旅游资源,多为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所在地。

2. 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基础

传统旅游城市具有开发历史悠久、旅游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旅游文化积淀较深、旅游产品类型相对稳定、旅游客源市场相对成熟等特点。

3. 旅游业地位举足轻重

传统旅游城市以观光起步,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发展旅游接待外宾的城市,是城市创汇与对外交流的倚重。其中不少城市因旅游而兴,旅游是城市兴起的源头,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多为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产业贡献率高,是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

4. 城市伴随着著名景区发展起来

通常城市是借助旅游景区的知名而发展起来,一般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城市中拥有部分景区景点,城市烘托旅游景区发展的,如苏州、西安、桂林、承德、曲阜、蓬莱、大理、敦煌等;第二种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城市完全是作为服务基地而配套的,如武夷山、黄山、秦皇岛等。当然还有的城市环境良好,整个城市本身就是旅游景区,成为一个最大的旅游吸引物,如厦门、青岛、喀什等。

二、传统旅游城市的发展问题

随着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大批新兴旅游城市的崛起和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现代旅游产品门类的出现,使得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益发激烈,传统旅游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由于一直采用依托资源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和以国际游客观光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一些起步较早的传统旅游城市开始出现旅游发展危机,竞争力相对衰退,在国内旅游体系中的相对地位逐渐下降,面临着自身调整、转型与优化问题。同时,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市自身的现代化进程、新型产业的崛起对传统旅游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资源优势减弱

传统旅游城市多拥有“二老”资源,即老天爷和老祖宗留下来天然的旅游资源,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欣赏眼光和欣赏视角会发生变化,一些原来不属于资源范畴之列的资源也被发现、被挖掘成为重要的资源,如各个城市中一些新兴的工业资源、社区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都被发现和挖掘。其次,拥有世界级国家级称号的城市日益增多,如1980年代中国只有少数城市申报成功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只拥有6项世界遗产,90年代以后大批城市将申报世界遗产作为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截止20087月中国世界遗产数额已经达到46项,这些都造成传统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凭借的优势资源地位有所降低。

2. 旅游形象过时或缺位

多依靠历史上形成的形而上、威严的文化形象来吸引游客,拉大了城市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桂林主推“桂林山水甲天下”,泰安曾保持多年“五岳之首”的形象,南京“六朝古都”曾经多年岿然不动,这些形象强调第一、唯一,侧重于历史与传统,缺乏亲和力与感召力。但由于现代信息来源多样,游客追求新奇,而传统旅游形象难有新鲜感,缺乏亲和力,起不到引导游客进行旅游决策的目的。有的城市固守资源,没有从游客心理出发推出旅游形象引导游客决策。

3. 产品结构老化

传统旅游城市背上资源包袱,发展惰性明显,开发动力不足,使得要么可提供的产品类型单一,多数为观光,要么旅游产品结构老化,旅游活动缺乏生气,因而游客都戏称有些古城旅游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4. 客源市场萎缩

1980年代至今中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以年均20%的速率增长,但由于大批新兴旅游城市的崛起和新的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分流作用,传统旅游城市客源呈现多年停滞不前的状况,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游览天数逐步缩短。如泰安市主要景区泰山近二十年来接待的外地游客基本稳定在150-200万人次之间,据调查游客在该市的平均停留时间从1990年代的2.6天缩减到现在的1.8天左右,落后于省内的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这说明城市旅游地位相对下降,旅游吸引力开始衰减,需要增强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号召力。

5. 体制机制落后

对资源的依赖导致城市旅游管理处于资源管理状态,而城市旅游资源属于多个部门管辖,部门之间相互制肘,导致旅游建设、发展与管理受限于部门利益的争执之中;旅游产业管理的缺位,又导致商业运作模式难以推广,并阻碍城市景区与城市社区的一体化发展。

6. 门票经济特征明显

部门化的管理必然造成各城市十分重视门票收入,而忽略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与整体发展能带动多样性的游客消费,产生综合性的旅游收入。使得旅游六大要素均衡发展不够,薄弱环节众多,难以形成一条高素质的完整产业链,造成旅游综合收入不高,旅游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