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灸

 顾樾老师助教 2012-11-01

泥灸

泥灸是在祖国传统艾灸基础上传承发扬、创新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将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的火山能量泥和多种中药成分巧妙结合,对肌体产生的远红外、天然岩矿热辐射及温热效应来达到灸疗目的,仍属灸疗范畴。

编辑摘要

     泥灸传承发展了祖国艾灸技术,他将矿物质火山能量泥、珍珠泥粉、托玛琳泥粉、天然岫玉粉、艾叶精油、三年以上陈艾绒药粉、邱天道膏药基质、敷于病灶部位。其中天然岩矿泥粉的热辐射作用、天然中草药的特殊穿透力以及邱天道膏药基质的远红外透皮吸收三效合一,使药力直达腠理,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泥灸”简单易行,舒适安全,适合家庭操作,坚持常年施灸,可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泥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以现代医学为依据,根据分子医学理论和生物医学全息理论以及内病外治医学理论,通过最新透皮吸收技术精制而成的新一代改良型远红外泥灸系列。它采用多种岩矿泥粉的热辐射技术,将高科技纳米白金陶瓷微粉、珍珠泥粉、托玛琳泥粉、天然岫玉粉、多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多种天然中草药巧妙结合,利用远红外纳米微粉促进血液循环、吸收人体自身辐射的能量和直接发射远红外光波的特性,加强代谢作用、增强肌体细胞活力;运用强力透皮吸收技术,使远红外高分子材料全现纳米状态,智能定向的将药物有效成分由孙脉到络脉、入经脉,层层推进,循经感传,调整阴阳,激生正气,作用于相应穴位,修复人体神经系统,打通经络,使疼痛不再复发,使疾病早日康复。 
    泥灸产生的辐射能量是红外线和近红外线,通过对人体面(病灶周围)、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浓药区,在泥灸热辐射力的作用下,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种功能。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共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扶正祛邪等功效以治疗人体疾病。

   我国在古代医学中,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用井中泥敷于伤面治疗疾病的方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用井底泥敷于局部,以治疗蝎螫伤等。唐代孙思邈、王焘等的医书中也载有类似内容,如《千金要方》中用灶心土(伏龙肝)加香油调和涂敷,治疗杖疮肿痛;《外台秘要》用蚯蚓泥加水调和涂敷,治疗丹毒等。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用蚯蚓泥研细,加水调和作饼,敷贴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清时期,本疗法应用更为广泛,均有泥灸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可谓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由此可知,凡因脾引起的疾病,用泥灸治疗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泥灸是在祖国传统艾灸基础上传承发扬、创新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将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的火山能量泥、珍珠泥粉、托玛琳泥粉、天然岫玉粉、邱天道膏药基质以及邱天道临床经验秘方巧妙结合,对肌体产生的远红外、天然岩矿热辐射及温热效应来达到灸疗目的,仍属灸疗范畴。它采用与人体“同气相召”的泥土作为载体,低过敏、有效避免了对人体体表的伤害,其主要成分火山能量泥粉经由天地自然形成,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自然激发远、近红外线,配合内含的邱天道膏药基质及邱天道临床经验秘方纳米级药粉,开启经络脉络之外门,直达腧穴腠理,把有效成分以最短的距离送入病灶处,让人体恢复健康。珍珠泥粉有效滋润人体皮肤,使之健康美丽,焕发活力。托玛琳泥粉天然电气效应,有效调节人体微循环,让您走出亚健康的低谷。天然岫玉粉更是能补充人体很难摄入的多种有益微量元素。且温热刺激效应让人体更加舒适,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泥灸养生调理法神奇而高效,它满足了人们健康长寿的各种需求,是目前养生领域的不二选择。

新包装盒
新包装盒

 

泥灸 - 泥灸的特点

    泥灸的特点,就是热灼和熨烫,属熨灸法范畴。
    传统熨灸法是指将艾绒(亦可据病情加入某些药物)铺于穴区,用熨斗等工具在其上热熨,从而达到灸疗作用的一种铺灸法。本法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元?沙图穆苏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提到封脐艾法即是,方法为“海艾、蛇床子各一两,木鳖子两对(生用,带壳用),右为细末,与艾叶三味相和匀。作一纸圈,于内可以容熨斗,将药右用绵包裹定,安在纸圈内,放在脐上,用熨斗熨之。”
    创新的泥灸熨灸法,可以说是外治医学中集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于一身的佼佼者,并将这四个优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以温和灸为主流的泥灸疗法,其操作步骤十分简单,不像艾灸那样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泥灸疗法作用面积大于艾灸,取穴略有偏差也无大碍,同时也无痛苦,易被大众接受,而且安全妥当,无创口感染、损伤内脏之虞。
    便:一般情况下,泥灸疗法比服用中药更为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并且通过动员和利用体内储备力量,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和感受部位,迅速发挥功效,而不像服药那样,需要下咽后才能进行吸收与分布。
    效:泥灸疗法适应十分广泛,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对阳证、虚证、寒证尤为有效,可以起到:养生保健,抗老防衰;温阳补虚,回阳固脱;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益气活血,散结消肿,扶正抗癌,平肝降逆,引气下行的作用。
    廉:传承经典的中医药理论和艾灸文化,泥灸疗法科学而独特的秘制配方,取材简洁而不可复制。泥灸疗法具有特异性免疫作用。能旺盛脏腑功能,调整内分泌,提高抗病能力。

 

泥灸的得气、补法与泻法

1. 泥灸的得气
  《黄帝内经》中不仅指出针灸得气时医生手下会有感觉,还指出得气时患者亦有感觉。《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云:“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这句话,指出了针灸时,要达到“神变而止”的目的。这里的“神变”,即指患者对针灸有了感觉,神情都为之一变。就像现在,当针灸得气的时候,患者往往会有惊呼“哎呀,麻了,像过电一般”。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认为,针灸得气时,医生针下会有滞涩、沉紧的感觉,就好像穴位下面有东西在拖扯,同时,患者也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在对针灸比较敏感的人身上,不仅会在接受针灸的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这种感觉还会顺着经脉的走向传导。所以也有人称得气为“循经感传”。如未得气,则医生感觉针下空空如也,什么信息也感觉不到,患者除了可能出现的疼痛感觉以外,也同样没有什么感觉。
泥灸的得气是指患者施灸时,施灸区域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发热等灸感,实际是经络的气血集中在被泥灸施治病灶处的一种表现。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常按照五十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气血的高潮28分钟出现一次,其他时间处于低潮。当患病的时候则可能在某些经络中打乱这种运行规律,或使气血运行量减少。通过泥灸的方法使施灸区域得到振奋,发挥自我改善功能,使气血向施灸区域处集聚,施灸区域出现明显调动和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这时施灸区域就处于得气状态。所以得气首先是施灸区域的振奋。施灸区域要达到振奋状态,就得有气血的集聚,有了气血的集聚,施灸区域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就会增强。得气一词见于《灵枢?小针解》。它是气至的继续,是守气的依据。没有接受过泥灸治疗的病人一般都会问:泥灸用后有感觉吗?除了个人的感觉和承受力外,泥灸得气感与施灸区域有关,如肢体的内侧、较少受到碰击或暴露的部位,这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在施灸时较为敏感。此外,泥灸养生调理师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灸感(得气)程度。 
   泥灸的感觉称“灸”感,是指泥灸在操作前运用一些手法(如在病灶处用灸油进行点按拍打按摩等手法)后,患者在局部感受到酸、麻、胀或少许疼痛的一种混合感觉,有些人形容为百“感”交集。有时,这种交集的针感还可循经脉的路线传导、扩散,传至发病的部位,这在临床上称“得气”。所谓“气至效至,气不至效不至”,在泥灸过程出现这种酸、麻、胀的灸感,既是好现象,也是衡量疗效的标准之一。有经验的泥灸养生调理师都知道,如果给患者用泥灸时(施灸区域)毫无感觉,或只有发热的感觉;那么,可以说治疗效果一定比有酸、麻、胀的灸感逊色。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得气”,此时养生调理师需要在泥灸施治区域用灸油进行点按拍打按摩等手法加以调整;二是个体不敏感,这与个人体质有关。
泥灸得气现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①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重、胀、疼痛五种感觉。这五种感觉并非越强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如身体虚弱长期失眠的病人,神经脆弱,只要略有一点发热或痛胀感即可,多了则起反作用。②穴位处出现红晕:红晕一般随着得气的过程逐渐出现,范围可大可小,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在做完泥灸以后逐渐消失。若是没有得气或得气感不明显,则红晕不出现或颜色很淡。少数人因体质不同而出现黑紫现象。③泥灸后会出现透明结晶体颗粒:结晶体越多则说明得气越明显,反之则说明得气或得气感不明显,也有少数人因体质不同而不出现结晶体,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没有得气。
   得气是疗效与预后的标准。泥灸做完后虽然全身舒畅,若不得气,效果必然差,或者是预后差。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得气是泥灸疗法的基础,但是不得气不等同于没疗效。不得气仅仅是疗效差,而得气虽然可以提高疗效,但对不同的人处理方法也不一。有些年纪大的人,机体反应性差,不易得气,这时可以选用泥灸能量袋加以辅助,往往能取得效果。当然机体反应性好,容易得气,效果自然好。若机体敏感,看似非常容易得气,但多是病人自己的感觉,若处理不当,其结果也不一定理想。
    泥灸后有部分人会有“灸”后余感———即躯干或肢体仍有一种酸重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稍后可自行消失,也可通过活动肢体或以手指按压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消除。 
    2. 泥灸的补法
    补法用泥灸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补法相应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根据病情急缓和体质虚弱程度,又可分峻补与缓补。《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即所谓“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临床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易致阳虚;阴虚和血虚都可表现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阴虚与血虚往往互见。因此,补气与补阳,补血与补阴之法往往相互为用。
在补法这一方面,泥灸自有神奇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中医养生补法繁杂冗长,笔者写的越多越详细,读者反而越不理解。而往往大道理总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向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看似再平常不过,但是个道理,以人类的认知水平,还是不能够解释个所以然出来。那么怎么样才能补法得当呢?这个不需要您去了解,泥灸主要成分为火山能量泥、珍珠泥粉、托玛琳泥粉、天然岫玉粉,这些岩矿泥粉中本就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配合天然中草药,通过膏药基质的国际尖端透皮吸收技术让各种人体需要的成分直达四肢百骸,全身经络,既补气、补血,又补阴、补阳;整个过程简单而高效,这就是泥灸的补法。

    3. 泥灸的泻法
    泥灸泻法其机理有三:①以热引热,散热泻邪:使邪外出达到以热引热,使邪热泄之散之。②开辟门户,引邪外出: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汗出,皆为给邪以出路。③温通行散、消瘀散结:因气血得热则行,行则通,通则散,故郁结可通,毒源可清,瘀滞可散。
    泥灸的得气、补法与泻法通俗点说就是,泥灸通过经络,开启腧穴之外门,通过热力,把身体内的不健康因素和病理产物拔出体外,从而让人体保持健康,此乃养生之要诀也!
    总之,泥灸补泻的机理可归纳为“双重调节”作用,即当机体虚弱时灸之可补,邪实时灸之可泻。

泥灸的治病机理

 

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


  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养生防病的方法,施灸区域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50℃~60℃,使皮肤内温度在局部形成一个热环境。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泥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还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经研究还发现,“泥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泥灸的这种近红外线辐射作用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机体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辅助恢复正常功能的养生功效。

2.经络调节机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肤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可以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应(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泥灸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它作用

  泥灸的治疗作用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因为泥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调阴阳的整体作用,并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泥灸的养生机理,是通过天然岩矿热辐射灼烫过程,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效果上的倍数效应。



泥灸 - 泥灸的三大特点

一、借热助阳

  即借助热力,温壮阳气。这种被导入的热量,通过病灶处或特定部位在人体内可以激发精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 

二、开门驱邪

  特殊穿透力的药物以最短的距离直达病灶,通过泥灸施灸于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络脉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 

三、以热引热

  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借助热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将致病物排出体外。 

泥灸 - 泥灸养生适宜人群

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难以胜任繁重工作。 

2.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用药物进行彻底控制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 

3.需要进行体质调理的人群

  虽然他们暂无不适的困扰,但由于体质偏颇,不属于平和体质,具有强烈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能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 

4.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 

泥灸 - 泥灸临床应用

       泥灸在临床医学上的作用非常广泛。当肢体局部受到了泥灸的热效应后,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血氧浓度升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产生新陈代谢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的良好作用。同时,泥灸在冷却的过程中,体积缩小,对组织有压迫作用,可以促进水肿的消退。泥灸中还含有油脂,对皮肤有润滑作用,使之富有弹性,具有美化皮肤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一、在风湿骨痛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利用泥灸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疏通经络,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拔除风湿毒素,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二、在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应用: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寒、湿、热、邪症状。通过药物吸收增强卵巢能量、滋补子宫、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经期不规则、痛经等现象。   

三、在身体器脏保养方面的应用:加强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使得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全方位调节各个脏器的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总之,泥灸在养生方面应用范围广泛,保健效果立竿见影,施灸处感觉温暖舒服,十分轻松,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中,是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绝好保健方法,《扁鹊心书》中提及:“人无治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百余年寿矣。” 
 

泥灸 - 泥灸需用微波炉加热

   10多年前邱天道研究员提出了“三联医学外治理论”,这么多年他自身都在实践这一理论,泥灸的发明也是在三联医学外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至于泥灸用微波炉加热有能量波的神奇作用,是他在参加量子医学国际研讨会上一位专家讲到微波炉煮食物、超声波洁牙而顿悟出来的。
    泥灸产品经过微波炉3~5分钟量子化以后,就具有“高频能量波特性”即量子能产生每秒高达上亿次的振动,形成高频能量波。可以与人体细胞的磁场能量波形成共振和传导,像超声波洁牙一样,振荡剥离细胞上的污垢;另一方面纠正磁场波动混乱的细胞,并且修复受损细胞,补充细胞能量,提高人体生命力。泥灸量子化以后,在临床治疗时,就不只针对于局部,而是针对于整体。有的人可能是因为风湿骨病进行治疗,可是最后发现,前列腺疾病、糖尿病、妇科病等各种疾病有了全面的好转甚至是痊愈。量子后的整体治疗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巧妙结合。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后证实微波炉加热泥灸有两大好处,一是:因为微波炉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食物“煮”熟了,这就是波的神奇作用;所以说,泥灸用微波炉将其成分经过微波炉量子化以后,就具有量子的特性;在量子医学中,量子能量波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然而由于其抽象性,人们往往较难理解,但是它的神奇作用却令人惊叹!就像人们虽然不理解微波炉为什么在20到30分钟内能做熟饭,超声波为什么能清除钢刀都刮不掉的牙结石一样,在感受和事实中,了解到了这些“能量波”的神奇力量。二是:经过微波炉加热反复使用上百次左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紫外线、光波、微波三合一”杀菌消毒功能。比如美的“紫微光”微波炉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美的“紫微光”微波炉2分钟即杀灭99.99%以上的肺炎克雷伯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白假丝酵母、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等微生物菌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报告显示,美的“紫微光”微波炉1分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菌种的杀菌率为100%。
    但是还要说的是“量子”所采用的顺势疗法与传统医学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它是通过采用量子能量波激发人体自愈系统以及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快速、安全、自然、温和的根治疾病、逆转衰老,所以它对人体没有任何的伤害。
     这些是邱天道研究员从理论上阐述泥灸使用微波炉的好处,其实最实际的一点就是微波炉方便使用!除少数偏远农村,微波炉的普及程度相当高,一般家庭随处可见,泥灸只需在微波炉中加热三到五分钟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后放入微波炉加热恢复原状的同时还可消毒,整个过程方便卫生。相较于其他加热方法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泥灸 - 泥灸注意事项

1.操作需细心大胆,防止烫伤。
2.将泥灸用微波炉高火加热3~5分钟彻底融化。
3.当泥灸过稠时,可加入适量软化泥或泥灸专用油,请勿加水。
4.注意“泥灸”的热度,以病人感觉舒适无灼痛为宜,操作过程随时注意询问病人的温热感受;施灸后以患者病灶部位出现潮红色反应带,有细密的水珠(或黏稠物、结晶体)渗出为度。
5.灸后病灶部位或穴位及其周围皮肤会有痒、麻、灼热、刺痛等各种不同的感觉,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担心。
6.偶有施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晕、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7.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灸泥勿过热,避免过热灼伤,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
8.泥灸热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
9.腰背、腹部施灸,用量可多:胸部四肢施灸量宜少;头颈部更少。青壮年施灸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量应少,时间宜短。
     10.用微波炉加热泥灸时,如“灸泥”溢出容器外,首先要切断电源,再用热水冲洗,而后用干抹布擦干即可;如不慎将“灸泥”滴落在衣物或地上,可用沸水冲洗即可。
11.泥灸是天然活性生物营养成分和加入一些强力透皮吸收剂和快速反应能量合剂,由于其萃取后成为小分子状态通透性极强,此时进入骨骼关节需要层层渗透,此时新陈代谢加速,所以会出现热甚至灼热感觉,这是营养物质进入的好转反应,不必惊慌。若感觉强烈可揭去泥灸,其感觉会慢慢消失,或者在使用前涂一些凡士林可以减轻灼热感觉。
12.少数患者在使用泥灸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疼痛加剧现象属于典型的“气冲病灶”的现象,此乃邪气盛正气较弱,不能战胜邪气所致,不久即可减轻,是病情好转的正常反应,请勿惊慌,(换一部位做一次泥灸,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一般一至三天疼痛加剧现象即可消失。

泥灸 - 泥灸养生禁忌

1.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泥灸养生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者不宜使用泥灸养生法。 
3.凡是“器质性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肝囊肿等养生调理时,疗程一定要长(器质性疾病最好找执业医师就诊),一个疗程是24天,三个疗程可以做一下检查,如发现“肌瘤或囊肿”范围大了,一定不要惊慌,这是泥灸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治疗囊肿或肌瘤中医简单说是“软坚散结”;治疗囊肿肌瘤的“金不换泥灸”就是先把囊肿或肌瘤散开,然后才把这些“病理产物或称垃圾”排出去。泥灸是养生调理产品,不是治疗药物,所以效果比较慢,不要让“顾客”一个疗程就去检查,那样容易造成囊肿或肌瘤“顾客”的惊慌。

泥灸 - 养生禁忌区域

1.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施灸;颜面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施灸。
2.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直接灸疗。

泥灸 - 影响泥灸养生调理效果的要素

1.做完泥灸得贴上泥灸专用贴系列或便携式泥灸增加效果。
泥灸生物活性和能量波极高,做完后皮肤表面还会有一层泥灸成分,容易与外界空气产生反应,为保证泥灸完全吸收,贴泥灸专用贴系列或便携式泥灸后一可保证成分单向渗透,防止有效成分挥发;二是可有效防止生物营养物质活性降低,从而建议做完泥灸后一定要贴泥灸专用贴系列或便携式泥灸增加其效果。 
2.多次来使用泥灸后要用“泥灸热袋”来持续热感。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是否产生长时间热的感觉并不是判断泥灸是否有效的标准。有的患者体内寒重,阻塞经脉,造成经络不敏感,所以使用时没有明显感觉,一般在使用一个月内,随着体内不断排寒,自然会有感觉。 再一个原因,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同样的泥灸,有的人感觉很热,还有的人感觉很小,但立竿见影之效是毋庸置疑,遇到这种情况,做泥灸时可用“泥灸热袋”就解决了。 
3.泥灸“得气”越多,效果越好。
邱天道研究员常常对泥灸使用者们说:泥灸使用时一定要“得气”,也就是说患者在使用泥灸后局部会感受到热胀或烧灼及少许疼痛的一种混合感觉,有些人形容为百“感”交集。有时,这种交集的得气感还可循经脉的路线传导、扩散,发病的部位微微汗出,此时看见有少许晶体(这是“虚证”患者的一种表现),“实证”(寒气重的患者)患者使用泥灸时,务必在灸泥的上面加上强力泥灸能量热袋,此时局部出汗就比较多,可看见大量的晶体,这在泥灸临床上称“得气”。所谓“气至效至,气不至效不至”,在泥灸使用后出现晶体(局部温度必须令“汗出”,晶体才出现,寒湿毒等邪气才能随汗排出)是好现象,也是衡量疗效的标准之一。虽然是笔者发明的泥灸养生技术,由于不能亲自传授这项专利技术,但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好泥灸,让泥灸有更好的疗效;所以专门用“晶体”做为衡量疗效的标准。讲到此大家肯定说这种“得气相”笔者可谓用心良苦啊,且只能说这是“方便法门”(比如修学佛法总要找方便的法子,所有方便法门当中要找到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直捷、最圆满、最快速的法门,无过于信愿专持名号,念佛求生净土)。说白了主要是为那些不懂“灸法得气”的人而特别设立的泥灸“得气相”,大家到养生馆或在自己家里做泥灸,不管你过去懂不懂灸法,只要做泥灸的部位出现晶体就有效果了(必须病灶部位温度够了),专业术语就是“得气”了,病灶处的“邪气”比如酸麻胀痛就会有立竿见影之效。此外,有经验的泥灸养生调理师都知道,如果做泥灸时患者局部毫无感觉,或只有热的感觉,但不出汗(热度不够),那么治疗的效果一定比有出现晶体的患者逊色;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得气”(热度不够没有出汗),此时可在患者使用的灸泥上加能量热袋或热水袋;《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刺激量,表热里不热,则疗效欠佳。二是个体不敏感,这与个人体质有关。泥灸使用后有部分人会有灸后余感———即躯干、肢体仍有一种酸重的感觉或没劲(气虚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稍后可自行消失,也可通过活动肢体或喝点白开水、小米粥之类增加能量而消除。总之,得气是泥灸养生中的一种技巧,所谓“泥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泥灸只要得气则疗效一定好,而不必单单追求晶体的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