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教育重在“创”

 昵称10993641 2012-11-02

创新教育重在“创”

当前,创新教育正得以大力提倡,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正得以广泛开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实践中存在误区。笔者认为,关于创新教育,尚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其一,要注意创新的相对性

什么是“创新”?“创新”即在于一个“新”字, “新”与“旧”相对,“新”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发人所未发,这是人们的共识。然而,“新”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比如说,我国科学家费尽千辛万苦掌握某项新技术或获得某种新产品,而这种技术或产品在国外早已被掌握或出现,那么这项成果在国内是创新,在国外则不是。这启示我们,对于创新不能理解得太狭隘,尤其不能绝对化。

明白这一点对于正确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其实很难,有时一个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可能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对于这种常识性的发现,教育者应当怎样评价呢?我想,只要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已知领域的创新。肯定这种“相对创新”无疑能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将来做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造。

其二,要重视创新的过程

许多人理解的创新只是从结果上看的,这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实际上,创新不但在于“新”,更在于“创”——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似乎更应该表现在“创”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迷信、盲从)、独立探究、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

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这要求创新教育的期望和评价不能过多地着眼于结果,而应该着眼于过程。从目的上看,创新教育的要义在于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独立探究的方法,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开启自然奥秘,不断地从已知走向未知,最终有所建树。从实践上看,创新教育绝不能只体现在几个活动或几项成果中,而应该体现在各门学科的各个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不是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特殊任务,更不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缀,而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最终归宿,是根本任务,创新教育的实践标志是学科教学改革得到大力推进。

其三,要注意创新的价值标准。

   “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 某些随心所欲的标新立异可能是一种愚昧和落后), 而是发现,是超越,超越自我或超越他人,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而是否具备先进性则是判断某种行为是否体现创新精神的标尺,有了这个标尺就可以避免创新教育的盲目和虚无。

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先进性”的表现具体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得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对于教师而言,“先进性”是教育策略必须具备的内涵。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出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

    在此,笔者想到一个故事:

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某导师给学生出一道物理题:试证明怎样能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的顶部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往楼下坠,直到碰到街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就是楼的高度。导师给这位学生零分,而这位学生声称应该得满分,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由一位公正无私的卡兰得拉教授出面仲裁。卡兰得拉教授认为这位学生的答案非常有趣,他让这位学生用六分钟回答同一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他懂得一些物理学知识。这位学生答出了好几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答案,但都不是导师要的答案。卡兰得拉给了这位学生几乎是最高的评价。

这个故事曾经被许多人引用,并且结论往往是那位大学生具备可贵的创新精神,而卡兰得拉教授的做法则是极其的高明。然而,笔者的看法却恰好相反:那位大学生测量楼高的方法其实是多数小学生和每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会想到的(当人们在掌握某些物理学知识以前,这恐怕是首选的简单办法),他的这种办法既不具备“独创性”,更不具备“先进性”,而是一种近乎胡闹和弱智(别忘了他的大学生身份!)的愚笨行为,有何创新可言?而那位卡兰得拉教授给他满分,实则是一种哗众取宠似的迁就,绝不是值得效法的教育之道。

总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课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只有在澄清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走出一条正确的创新教育之路。

2002/12/23第九版《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