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牧歌:印第安人血泪史

 一寸大海 2012-11-03
 

印第安人人口迅速下降的原因

                                                               河北省馆陶一中 张振广

新航路开辟以前美洲印第安人总人口大约是4000万左右,但在新航路开辟以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95%,加勒比海地区及热带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只有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保存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肯定是欧洲人入侵美洲的结果,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欧洲殖民者入侵后直接和间接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用屠杀来回报热情款待他们的印第安人,他们屠杀印第安人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利用印第安人不同部落间的矛盾,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另一手段是直接采用暴力战争屠杀武力极其落后的印第安人。西班牙贵族出身的赫南多·科泰斯远征阿兹特克帝国时在武力进攻其力不支的情况下,他就和与阿兹特克帝国为敌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的人达成协议,一方面得到该部落的物质资助,一方面得到该部落的武力支援。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均是武力征服该殖民地土著居民后建立起来的。整个美洲几乎全部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第二,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瘟疫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欧洲人来到美洲,无意中把欧洲的一些瘟疫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鼠疫等带到美洲,给对这些瘟疫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以致命的打击。西班牙的赫南多·科泰斯远征阿兹特克帝国时由于双方力量过于悬殊,赫南多·科泰斯在攻入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特诺奇翟特兰后,在阿兹特克人顽强的抵抗下力量严重削弱后仓皇而逃,但阿兹特克帝国并没有反击追踪,原因是就在阿兹特克人把科泰斯逐出首都时,科泰斯他们带来的天花就在阿兹特克人的首都蔓延开来,天花使阿兹特克人损失了一半人口,其皇帝也因天花丧了命。阿兹特克人无力反攻西班牙人,给了他们喘息和反攻的机会,最后整个阿兹特克帝国被100多人的科泰斯的队伍征服了。1532年皮萨罗率领168人进攻印加帝国,天花泛滥夺取印加帝国大量人口后皮萨罗征服了印加帝国。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比因说:如果说天花就是夺取印加皇帝瓦依纳卡帕克生命的疾病的话,那么,这些病毒就是皮萨罗率领入侵南美洲的为数不多的侵略者的肉眼看不见的先锋。在一定的程度说就是这些瘟疫大规模的消灭了美洲的大量的土著居民,战争直接夺去印第安人生命是无法与瘟疫相比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16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可以绝对肯定的是,美洲被欧洲征服后,人口大幅度下降,或许不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他认为正是瘟疫给了美洲土著人以致命的打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人1788年移民悉尼后不久,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就蒙受了灭顶之灾就是另一典型例子。


   
第三,殖民者征服殖民地后强迫印第安人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压迫死不少的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封建帝国,殖民者建立了大量的封建庄园,开了很多的矿山,他们使用印第安人,大量的高强度的劳动致使不少印第安人受压迫而死。


   
第四,印第安人因被征服造成的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也是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印第安人部落面对欧洲殖民者先进武器的杀戮和瘟疫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他们的文化信仰彻底被摧毁: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天佑白人,这对印第安人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创伤是无可弥补的,对相对落后的印第安人的影响是可以想像的。


    
第五,美国独立后的西进运动加速了印第安人的减少。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扩张,很快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东岸。伴随着领土扩张的西进运动虽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却是灾难。美国独立后的1787年宪法修正案没有规定印第安人任何人权,西进运动时美国人用武力把印第安人赶进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保护地,不走的则武力解决,这使得大批美国的印第安人受到巨大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进运动就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造成了印第安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注: 西进运动的时候,印第安人被大量的赶往西部未开发的地区,欧洲移民着占据了东部最肥沃的土地,还有很多的印第安人干脆直接的都被杀掉了。
印第安人不是欧洲殖民过去的,最初的印第安人是纯正的蒙古人(注意这个蒙古人不是今天的蒙古人,而是原始的蒙古种族的人),他们住在亚洲,到了冬天的时候,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结了厚厚的冰,他们便徒步穿过白令海峡来到了北美洲,并且开始在那里生活繁衍。
   
        
美国印第安人的今昔
            原本就居住在现在美国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却还不能算美国人。通过本文,可窥美国“人权”的一面。

  美洲大陆的亚洲人种

  在美国大部分的影视作品和著作中,印第安人都被描绘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住在提皮中,戴着羽毛头饰,穿着饰有念珠的鹿皮衣,开弓射箭,追逐野兽的红种人。而嗜血如命,残杀妇孺,野蛮凶残则是他们的民族特征。

  其实,事不尽然,许多学者通过对印第安人的考证认为,在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祖先们由于部落战争或是饥荒,踏着冰封的白令海峡逃到美洲的阿拉斯加一带,经过几个世纪的艰苦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和风俗习惯。现在世人熟知的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都是印第安人对世界文明的不朽的贡献。他们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造诣也很深,计算的太阳年误差不到1分。印第安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农耕,现在我们所食的玉米、西红柿、番薯都是由印第安人种植并传到世界各地的。

  印第安人喜欢在面部涂上红色颜料,许多人甚至把全身上下都涂成红色,看起来就像红种人一样,从而使人们误认为他们的皮肤是红色的,而在面部的颜料洗去之后,印第安人的面部特征与亚洲人种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属于蒙古利亚人种,黄色人种也称“蒙古人种”,它具有下列特征:皮肤略带黄色或浅棕色,头发黑而平顺,颧骨突出,具有蒙古式的上眼皮皱纹。稍微观察一下印第安人,我们就会印证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真的表露无疑。目前,黄色人种有两个支系:亚洲支系和美洲支系。而美洲支系主要是指北美和南美大陆原有的居民——印第安人。

  美国大概在什么时间出现印第安人的,这还是一个史学和考古学要解决的难题。据一些学者研究证明,美国境内现存有一些文化遗址可以证明印第安部落的祖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例如,美国中西部的芒特维尔祭祀中心就是克里克、恰克托和契卡索部落祖先的文化遗址、现今圣路易附近的奥奈塔文化,这些人类文化,当时已经开始由狩猎、采集向农耕过渡,出现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在美国西南部还有筐篮文化和普依布罗文化,筐篮人已经开始了固定居住的农耕生活,主要种植玉米,并善于用丝兰草和兔皮编织篮子和背包等日用品,用柳条编制盛物品的筐子。这些文化遗址都证明了曾经的蒙古利亚人种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主人,是最早移居美洲的亚洲人。

  暴力追逐的死亡游戏

  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后,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印第安人便不断地遭受杀戮、驱逐、隔离和歧视。西方人宣扬的所谓“北美开发史”,是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平行发展的。当欧洲移民踏上北美这块土地时,最先看到的异族人就是印第安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从此开始。从15世纪欧洲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至20世纪70年代,各种类型的战争就充斥在美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他们之间经历了不下几十次的冲突与战争,为了土地在进行着追逐与反追逐的死亡游戏。在美国的早期发展史中,印第安人的部落被视为是有主权的实体,称其为"nation"。然而,当哥伦布这个伟大的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这块印第安部落生存的和谐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期,这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们还能够和谐相处,印第安人还一度挽救了面临死亡的白人的生命。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白人移居到这里后,土地的扩展变成了主要的问题,于是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便由此开始。印第安部落中存在着一种野蛮的习俗,就是剥掉敌人的头盖骨,在与白人的冲突中,他们也同样这样做,于是,移民们也开始了报复:“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p#

  随着时势的变迁,印第安人的土地几乎丧失殆尽,再也无须与其签订条约掠夺土地。《道斯法令》就是美国政府印第安人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一制定于1887年的土地分配法,印第安人的土地由部落所有转为个人所有,土地化整为零,按每户160英亩分配给印第安人,经25年托管期后,印第安人可获得份地的绝对所有权。美国国会于1934年通过了《印第安人重组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肯定了保留地存在的重要性,重新宣称印第安人有管辖自己事务和经济活动的权利。发展印第安人教育的目标应是“促进对印第安人文明、艺术、工艺、技术和传统的研究”。

  不识改进的土著部落

  在欧洲人初登北美大陆时,印第安人对他们示以友好,与其结盟,使其得以存活;在欧洲人扩张领土时,印第安人四处奔波,举家迁移,无处安身。他们不是没有反抗过,只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相互闭塞,不求改革。他们也不是没有英雄,如黑鹰、特克姆塞,只是当英雄远去时,印第安人又开始犯错误了,他们一如既往的不再团结。可以说,学费交足,错误犯尽,但是,历史是不容重复出错的,他们再也没有学费可交了,从一个强大的群体逐渐衰弱下去,没有了反抗的力量。

  究其原因又很多,但印第安人内部的一些原因便成了众多原因中的一个显著的硬伤。他们在殖民者侵袭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是灾难的到来,反而是利用这些殖民者的力量去攻打其他的部落敌人。但他们没有想到,在白人灭掉了他们的敌人之后,反过来就是来消灭他们,可以说,印第安人当时还没有悟透唇亡齿寒的道理。而白人的这种方法却是百发百中。这就像瘟疫一样在印第安部落蔓延着。当他们要对此开出药方时,却又是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他们又一次站错了队伍。北美最初的三次战争,印第安人都选择站在殖民地的对立面,当时他们可能是处于报复白人的心理,这倒是可以理解。然而,历史又重重地捉弄了印第安人,他们所站的队伍都以失败告终,这留给印第安人的不是机遇,而是灾难的再一次来临。当时的美国人肯定不会给攻击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宽恕的,这样就为殖民者掠夺他们的土地提供了口实。

  上述可能是印第安人的民族特征和看不清历史发展,然而,当资本主义的时代号角吹响时,印第安人还是在部落内部固守着陈规,不思改革,在白人一次次的攻击中,节节败退。

  主流社会之外的公民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居民,因而被称为“唯一真正的美国人”。然而,几百年后,这些主人却成了自己土地上的乞丐,对过去,他们持怀旧的目光;对未来,他们绝望无指。

  美国政府的决策人从来不把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看成是美国的公民,而只是承认那些接受“现代文明”的个别的印第安人的公民权。而接受“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是否拥有私有土地或财产,并完全脱离部落生活。美国政府一直在授予印第安人公民权问题上表现出犹疑、反复和举棋不定。在1905年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中宣称“印第安人在获得份地之日起即是美国公民,而不必等25年托管期满”。国会于次年又通过《伯克法》,又重申以25年为授予公民权的期限。1911年最高法院的另一案判词中宣称“没有能力的人尽管是公民,或许也不会有控制其人身与财产的完整权利”,而且,“公民身份中并未包含与印第安人土地的监护相冲突的东西”,这些自我解围的说辞,暴露出美国政府在印第安人公民权问题上的矛盾心理,这种政策上的矛盾和草率给印第安人造成了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和苦难。

  就这样,印第安人在政府摇摆不定的政策上艰难地生存着。二战后,大部分印第安人带着对城市的向往,离开保留地到城市去。这就需要他们改变自己的传统经济观念,重新学习新的技能,接受培训,加上保留地内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缺乏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困难。于是大量印第安青年走出保留地流入城市,可是在他们移居城市后受到的冷遇感和失落感,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很差,根本就找不到正规的工作。南于找不到出路,他们便用酗酒、吸毒、甚至自杀来排遣痛苦。1986年12月8日法新社从华盛顿发出了一则标题为“美国印第安人的苦闷”的专稿,报道美国西部怀俄明州的一块保留地上,正蔓延着一种真正的自杀流行病——两个月内就有10个印第安人自杀,另有9个被送进医院,以防止他们自杀。一位印第安人对报界解释说“我们部落有伟大祖先,但我们不能求助他们来满足孩子们精神上的需要”。正如美国印第安人协会的一个负责人所说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因为他们远离朋友和家庭,被抛弃到另外一个世界”。城市印第安青年被称作“柏油路上的印第安人”,有很多人也是从酒精中寻找欢乐。据一项研究报告,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印第安人酒精中毒。许多在城市找不到出路或不满意在城市的处境的印第安青年又回到保留地。#p#

  留下的人继续经历着与白人不同经济观念的冲击。印第安人长期习惯于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他们的生活不是根据人为的时间观念,而是由自己的身体需要调节的。以前,印第安人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他们觉得白人很奇怪,要挂闹钟才知道什么时候饿了,需要吃饭,什么时候困了,需要睡觉。因此,他们对城市每天工作八小时,天天上班感到压抑和受不了。也使大多数白人雇主们把他们拒之门外。美国目前大约有190万印第安人,在150万属于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中,有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只有不到1%的印第安人拥有自己的土地,要想获得生存,印第安人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融入主流经济中;一种是固守产业待产业耗尽后,走向消亡。

  进入到二十世纪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使印第安人的原始部落制基本消除,部落政治功能丧失殆尽,部落成员失去了部落的保护和控制,但又未能融入美国的政治系统中,在政治上居于极为尴尬的地位,传统的生活习俗受到禁止,许多部落语言失传了。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土著居民文化与主流的政治文化不能整合。这样,印第安人虽在1924年被列为美国公民,但参与政治的机会却很少,致使他们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主流社会之外公民的尴尬境地,使印第安人正在经历这痛苦的蜕变,要么改革获得生存,要么回归部落,保留传统,要么在主流文化的激荡中走向灭亡。印第安人的悲哀,在于他们无力抗拒西方船坚炮利的“硬实力”,又无法适应西方的生活方式。从外部强加的所谓“开化”,总是结不出甜美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