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重庆篇)

 日月明书馆 2012-11-03

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重庆篇)

2012年10月31日16:3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红军烈士墓
红军烈士墓

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石泉村苗儿山麓。

为保证遵义会议顺利召开,1935年1月10日,红一军团攻占贵州桐梓县城后,军团部派1师2团在团长龙振文、刘瑞龙和政委邓华的率领下,于1月15日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扼守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后,红一军团直属队和1、2师共8000多人于1月21日从贵州松坎出发,经过綦江羊角乡、羊叉乡宿营石壕镇。1月22日凌晨,部队继续向贵州赤水进发。红军长征途经綦江地区时,在九龙山与国民党盐防军发生了两次激烈战斗,打得敌军抱头鼠窜,仓皇逃命,蜷缩在山洞里不敢出来。

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

战斗中红军牺牲战士5名。一名是红军司务长,在箭头垭场为掩护受伤红军战士突围时落入松坎盐防军手中,于次日在羊叉乡(现属石壕镇)茅坝坪坎下小垭口处英勇就义。另两名是1935年2、3月间在石壕李汉坝漆树坪农民李树清家牺牲的刘姓和恰姓红军重伤员,由李树清等掩埋在油港咀岩洞前面。还有两名是红军到达石壕时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伤员。一名战士牺牲于李汉坝的周家店子道旁,由农民王昌培等就地掩埋;一名战士牺牲于石壕兴隆村,由当地农民杨玉林等将其生前所带军毯包裹遗体掩埋于山坡上。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綦江人民建立了鱼水相依的深厚感情。石壕民间一直流传着“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军爱民来民拥军”的歌谣。

石壕红军烈士墓陈列室

解放后,綦江人民不忘在石壕牺牲的红军烈士。1964年、1966年和1972年,石壕乡、羊叉乡的社教工作队和石壕区武装部先后带领群众,将石壕乡境内的4名烈士遗骨集中迁葬在白果村,并在羊叉乡茅坝坪红军司务长掩埋处修建了一座红军纪念碑。1976年、1983年,由市、县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县委、县政府指定石壕区委、区公所负责,在石壕场附近的苗儿山麓修建了简易的红军烈士墓,将五位烈士的遗骨迁葬于此。1991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綦江县委、县政府集资45.8万多元,征地8亩,对红军烈士墓重新整修和扩建,共由长征诗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馆、题词碑林、红军宣传标语碑林等7部分组成。该烈士墓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533平方米,整体分布面积为6000平方米。

石壕红军烈士墓于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3月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朱海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