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恐慌症与心理治疗

 suoban 2012-11-04

地震恐慌症与心理治疗

  (2008-05-15 09:40:00)

地震恐慌症与心理治疗


四川地震,使我想到那些突然间失去亲人遭遇灾难的兴存者,他们会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吗?心理治疗对他们会有帮助吗?同样,人们会不会因此而患上地震恐慌症?对此,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同时寄上对灾区人民的祝福!

心理治疗应有几个特征:

(1)人与人的互动:透过谈话、肢体语言,甚至是治疗者与患者彼此间的各种互动(眼神或彼此气味都有可能)来造成治疗上的影响。

(2)矫正不舒服的情绪:心理治疗要有清楚及可达到的目标,所以天南地北般的闲谈不算是,策划如何选举造势不算是,搭讪聊天也不算是;有一方是治疗师,一方是被治疗者才能算是心理治疗。

(3)它是一种过程:别期待心理问题能被一两句话给“顿悟”,通常心理治疗都需漫长时间方能展现它的治疗力量,所以我说心理治疗不该被神格化,通常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被治疗者两人共行的一条漫漫长路。

心理治疗到底是如何有疗效的?

在这里介绍一个专业术语--“矫正性情绪经验”,它包含了两大部分,“矫正性”及“情绪经验”。

“矫正性”其实就是治疗性,我们知道发高烧时医生会想办法降低患者的体温,找到原因使体温回复正常,而心理问题与因扰就如同身体出了毛病般使患者不适,所以心理医师会分析及探索患者心理层面(包括成长过程、人际关系……)所有可能的线索,找到关键处而加以矫正,当然这需要经验及时间方可达致;而 “情绪经验”则指的是:如何将关键性的议题成功的重新处理一次,而在情绪层面能“记忆”并“下载”这个全然不同的成功经验,如此两阶段的努力,方能使得心理治疗有实质上的疗效。常见心理治疗挫败的原因不是流于“矫正性的过度说教”,就是“不断重复原来错误的情绪经验”。

举个的例子,有位害怕自己随时会当街恐慌发作、喘不过气的恐慌症患者,每当他要独自一人上街时,都会回想起曾在大街上恐慌感来袭的情境,心悸、冒冷汗、喘不过气,想叫救命而不知找谁,所以至今虽已不再恐慌发作,但仍不敢独自上街外出,这即是典型的“灾难性的情绪经验”,虽然门诊药物治好了恐慌发作,但“矫正性的情绪经验”仍无法被建立,所以心理上的障碍一直无法被突破,透过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患者可以有一次“安全独自上街”的经验,恐慌症带来的心理阴影就不再有了!

心理治疗在情绪精神困扰上有其重要及必要性,它应是日常生活化,可亲近的,别把它当成神话般的偶像地位来看待,因此别忘了,每个人每件事都可能需要“矫正性情绪经验”来帮忙。

心理治疗的神奇力量其实是来自建立起“矫正性情绪经验”,其重点来源透过: (1)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2)重新矫正不舒服及创伤的情绪。 (3)长期修正的过程。要做好心理治疗除了治疗者的技巧和热忱以外,病患本身的动机和信任也是决定性的因子。

另外,心理治疗绝不是神技,它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别怕心理医师一眼就将你看穿,他也需要时间和你的安全感,这是一个帮助你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