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狮城闽南话记趣

 bfbobo 2012-11-04


狮城闽南话记趣

新加坡号称“狮城”,是个华人聚居的地方。一九九六年我随厦门市文化局前往新加坡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个画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充分领略了华人过春节时浓厚的民族传统色彩,那闽南骑楼式建筑,到处张灯结彩和妙趣横生的生肖雕塑令我眼花缭乱,永远难忘。特别是闽南语的对话更使我感到亲切,不但消除了语言障碍,而且一下子把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 

     徐小姐在澳大利亚读书,寒假回新加坡过年,到展厅充当临时翻译,他性格开良,我问她哪里人,她立即爽快地用闽南话答道:我“俺嬷”(祖母)是同安人。我说同安是出名人地方,宋代宰相苏颂、华侨领袖陈嘉庚、民族英雄陈化成、菲律宾阿基诺夫人以及你们新加坡的王鼎昌等都是同安人。她听得十分高兴,交谈中我发现她的冰南话的确有同安味,就开玩笑学同安话说“大抠(个)的煎枣(炸)枣)”,她马上很熟练地说“大抠煎枣”,看来她已从祖母那里继承了地道地同安话。而且她从祖母那儿知道,同安煎枣(炸枣)个大、皮薄、馅美,是闽南颇有名气的美味食品。 

     展出期间,徐小姐是展厅的大忙人,不单会说华语、英语,还会说闽南语,遇到会么人就说什么说什么话,有一次她不在,来了几个洋人我只好作手势当哑巴。一天下午她妈妈开车来接她,我夸她妈妈养了一个聪明的女儿。第二天上班,徐小姐笑着告诉我们,我“老母(妈妈)”一定要我找一个华人,如果嫁给“红毛番”(西方人)她会把杀死,说完又摆动着食指和中指做出跑的样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天,四个来展厅打工的小青年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围着我,让我给他们讲壕中国的故事,特别感兴趣的是闽南风情习俗,他们渴望了解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一切都那么新鲜,感情是那样纯真。外面的展览海报写着“来看来时路”(来参观先辈们来开发的历程),就很有闽南话的味道,朴素而真切。新加坡文化教育部就是想通过这次展览让华人的后代更多地了解他先辈的艰苦创业之路。 

     与徐小姐闲聊时,每提及先辈们的创业精神,一向有说有笑的徐小姐总学着大人的口气诉说祖辈来“南洋”是如何如何艰苦“打拼”,好几代人都过“不直”,穿过市中心的新加坡河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原来这条河又脏又臭,可现在两岸高楼林立。奋斗到父母这一代总算“会直”,现在可好了,父亲经营的木材公司由姐姐接班,两个哥都自己开办了很大的公司……我品味她所说的“不直”和“会直”这两个典型的闽南语单词,“不直”是穷、拮据的意思,“会直”是不穷。这说法闽南一带至今还很普遍。繁体汉字的穷字是由“穴”、 “身”、“弓”组成,也就是穷到在穴里连身都直不起来,可见有的闽南语和汉字的构成是多么吻合,多么形象,也说明祖国文化影响是何等深远。我沉思了好一阵子,就把这些看法告诉他们,引起他们的极大趣。这时,漳州水仙花雕刻师蒋先生走过来,我学用漳州话说“牵马”(赶快)、“吃粒饭”(干饭),又引来一阵笑声。为正月里异地浓烈的乡情增添了欢乐气氛,它几科让我忘了这是在异国他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