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改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反思

 天雷教育 2012-11-04

                                        新课改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改下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在目前课改中,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一、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

我听了一位老师讲的初一上册《在挫折中奋起》一课,这节课老师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如: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贝多芬、张海迪、布鲁诺等名人遭受挫折的故事或名人名言;有学生编排的有关挫折的小品表演;还有有关挫折的歌曲、合唱,像周华健的《真心英雄》、郑智化的《水手》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闹。但静下心来一想:这种热闹实质是形式上的热闹,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那位教师似乎也只是为了追求这种表面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这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下课时,我问几个同学:“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接着问:“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吗?”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不知如何回答。

由此可见,一些中学思想品德课往往注重了形式了忽略了内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所釆取的教学形式必须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将教学形式与内容很好地统一起来。

二、正确认识师生的地位问题

课改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我在听课时,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有的老师几乎整堂课地让学生表演小品;有的老师整节课地让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占用半节课看书、半节课地唱歌等等。我曾听了一节初二下册《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联系密切》一课。这节课老师让学生自己看书,看完书后,让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四个人轮流提一个问题,其他三人抢答。这节课老师本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果完全成了学生自学,教师成了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的如何呢?我看了就近几组的学习情况,学生大都只提了两个问题:1、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2、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很快就能在书上找到。所谓的合作、探究已是多余,于是一些学生在说闲话,一些学生爬在课桌上无所是从,一直熬到了下课。

其实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我国法律的实施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依靠强制力是不够的?”“为什么说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就能确保我国法律的贯彻实施?”“如何更好地区分法律义务、道德义务”等等。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目前是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绝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我们倡导教师主导课堂,决不是主宰课堂,更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任由学生随意学习。

长期的实践表明,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地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在出现的偏差、错误、不完善的观点进行适时、适度、有效地进行点拔与指导。创设有效情景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老师曾苦恼地对我说:“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太少了,自己动手制做课件釆用多媒体上课太麻烦了,想找一些现成的却很少很少。”其实,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教材、图书、报纸、电影、电视以外,它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发生于时光的每年每天,教师应时常做个有心人,与学生一起及时捕捉、搜集有关信息,不断地创造课程资源。

教材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听课中,我发现许多老师不敢引导学生探究超越教材之外的新知识;不敢与其它学科进行知识渗透;不善于举教材之外的事例,等等。其实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教材的主人,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系的限制。特别是我们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选生活中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事例与材料;还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进行学习,使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时代气息。

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

新课标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三维目标的编排顺序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目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一目标是最容易被忽略、淡化的。许多教师、家长、学生认为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缺乏激情、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激情。我始终认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除了看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师生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最终落实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我曾在不同的两所学校听了两节相同的课:初三的《我国的人口问题》一课。一位老师在上完课后让学生谈体会,一位同学小声地说:“中国人太多,升学就业太难了,出生在中国挺不幸的!”许多学生听了都在笑,老师也笑了笑,却没有表态。而另一位老师在讲完这节课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位学生问:“我国人口这么多,经济这么落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啊?”学生们有不少唉声叹气起来。老师却深情地说:“一方面,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才有责任当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快速腾飞,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发达国家。最近,当我们获悉神舟五号胜利升空的喜讯后,你们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说:“我们感到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祖国而骄傲。”老师继续深情地说:“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边观看张艺谋编导的申奥片,一边为我们的祖国祝福,祝福祖国母亲早日繁荣昌盛!”学生们边看边鼓掌,有的学生激动地流出了热泪。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多么的重要啊!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在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公民、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课改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祝愿我们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在课改的春风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