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建筑”你未必住得惯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05

“生态建筑”你未必住得惯

  □云无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设,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或者说“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关键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常听到,也经常提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绿色建筑”跟绿化无关

  许多人理解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就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比如美国的生态建筑标准,是一个叫做LEED的认证体系,翻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是“能源和环境的领先设计”。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像我们看到的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花草,需要昂贵的维护,虽然非常“绿色”,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反倒是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

  LEED到底认证什么

  “绿色建筑”的认证算得上是新鲜事物。

  199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USGBC。很快,他们认识到需要一套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1998年,这样的一套认证体系出台,就是LEED1.0版。经过广泛修改,LEED2.0版在2000年出台,到2005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大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登记申请。该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协作,对以上六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和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再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可按得分来分级,比如获33分到38分则为“LEED银级”,获39分到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

  LEED认证中的每一个小项,都伴随着一定的建筑成本,有的实现成本高,有的实现成本低。比如,在“可持续的建筑位置”大项中,避免修建过程中的污染是一项基本要求,必须达标后才能进行其他认证。在“能源与环境”大项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例如,如果一座建筑采用太阳能来满足整座楼2.5%的能源需求,就会得到1分。提高这个比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采用了某些优化设计,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比标准消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要达到黄金或者白金级的LEED标准,建筑成本自然会很高。

  2009年,UCGBC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范围更广,评分更加细化。不过基本理念还是一样———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之类,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住宅评估

  中国在2006年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居民住宅的,主要参考LEED认证体系,基本目标是“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这个评估标准分为五个大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按照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各项评分标准和细则。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随着建筑功能的强化,非住宅建筑的能量资源消耗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的“生态化”势必是一大方面。

  生态建筑关键“保护生态”

  显然,“生态建筑”或者“绿色建筑”,强调的都不是把建筑修得更漂亮、更气派。它的核心是面对整个自然界的生态保护,途径是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但是,追求方便舒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生态建筑”也无法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比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而强行不许使用空调,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也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

  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化”,高科技的应用是根本途径。比如说,如果大量使用透明玻璃,那么对自然光的利用率就会增强,可降低照明用电。但是,用玻璃代替墙,要求玻璃强度足够大,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玻璃的隔热效果也必须足够好,否则对空调和暖气的需求增加,又会增加能源消耗。

  只有把所有的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才能做出更加“生态”的决定。可以说,“生态建筑”的评定标准,既然是“领先设计”,那么就会随着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建筑毕竟是给人用的,“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概念,也必将要通过人来实现。比如,“生态建筑”鼓励节能的交通方式,如乘公交、拼车、踩自行车等途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把驾驶豪华车作为追求的话,建筑设计中为此做的所有努力都无法实现。再比如,节约与循环用水、分类回收废品,都是要靠使用者的“生态意识”来保证。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人类生态意识的强化。当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意识地去追求,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会得到贯彻。

  链接

  “地球屋村”生态住宅

  瑞士建筑师事务所Vetsch设计的一系列名为“地球屋村”的生态概念住宅(如图)。它们的特色在于,房屋与场地融合的形态让人有种错觉,就像突然看到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和中国陕北农村的窑洞,让人难以相信它们竟然是现代建筑师设计出来的。

  仔细观摩,你会发现它们颇有些“高迪”风格,看上去住起来也应该相当舒适。

  生态住宅是指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生态系统基本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住宅。它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益于人类健康,还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它同时还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在材料选择方面总是要求无毒、无害、隔音降噪、无污染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在户型设计上也注重自然通风;小区建立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全部收集并密闭存放,收集率高达100%。总之,生态住宅既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为居住者节约不少水费电费等生活费用。  (小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