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子费人考实》注译

 liangru 2012-11-06

曾子费人考

原著王雅量(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迁《史》作《仲尼弟子列传》[1],于曾参下著曰“南武城人[2]”,于澹台灭明下著曰“武城人[3]”,而缺一“南”字,遂启后人以“南武城”与“武城”为二邑[4]。而吉安永丰曾氏之后[5],因索嘉祥县有南武山者而立庙而家焉[6],不知费县西南关阳之武城即南武城也。于曾参下著一“南”字者,以左冯翊有西武城[7],清河郡有东武城[8],而费之武城在泰山之南,故别之曰“南武城”。杜预曰[9]:“泰山郡南武城县。即费关阳地也[10]”。汉晋相仍,原不少“南”字,然迁《史》于澹台灭明不著“南”字者,因此二传相连省文耳[11],非谓曾参与灭明两处人也。盖表灭明之里,亦可以称南武城人,称曾子而省文,亦直曰“曾子居武城”而已[12]。语出《孟子》,确然明白[13],童子皆知。但圣贤故地,人所艳谈[14],率相假借[15],不特曾参之武城。迁《史》著有“南”字者,可以南武山夺之[16],即灭明之不著“南”字者,亦得以纷纷武城之名窃之矣[17]。余请先表费县关阳之武城[18],的系灭明所居之武城,子游所宰之武城[19],而后辨其即曾子所居之武城可乎!按《左传》襄公八年“吴伐我[20],子泄率师[21]。”子泄者,公山不狃,鲁人也。“故道险[22],从武城[23]。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24],拘鄫人之沤菅者[25],曰'何故使吾水滋[26]?’及吴师至[27],拘者导之[28],以伐武城,克之[29]。王犯尝为武城宰[30],澹台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31]。懿子谓景伯[32]:'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33]?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34]?’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35],明日舍于蚕室[36],明日舍于庚宗[37],遂次于泗上[38]。”夫吴伐鲁[39],而子泄故导之由险地[40],欲其崎岖难进,而鲁知所备也[41]。今关阳以南,层峦叠嶂[42],险莫甚焉[43]。此其证一。所称鄫人者,沂州境鄫城也[44],

与关阳接壤,故熟知险道。此其证二。《传》称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蚕室、庚宗[45],遂次于泗上[46]。今五梧等处不可考矣[47]。东阳村在关阳北二十里,又八十里则泗水县,正泗上也[48]。此其证三。《传》称王犯尝为武城宰[49],澹台子羽之父好焉[50],以此知澹台灭明其父即居武城,世为关阳之武城无疑[51],而子游所宰者的系关阳之武城亦无疑[52]。此其证四。

曰:“然则何以证曾子所居之武城即关阳之武城也?”按:曾子,鄫之后也。莒人灭鄫[53],后人遂去其“鄫”字之傍以氏焉。今鄫城既在沂州境,去关阳不过八十里,曾氏自鄫城而徙居之,亦甚便也[54]。此其证一。

后汉王符《论侈葬》曰[55]:“毕高阝之陵[56],周公非不忠[57];南城之墓,曾子非不孝。”而唐章怀太子贤注之曰[58]:“南城在今沂州费县西南。”今曾点墓不可考矣[59],然唐章怀太子去春秋未远[60],当时古迹必有存者[61],其所注书[62],大率门客所考,必有亲见其迹而非漫称者[63]。此其证二。

又按《史记》“秦武王二年[64],欲以甘茂伐宜阳[65],甘茂说讽以对曰[66]:'昔者曾参处费[67],费有杀人者与曾参同名,有人三告其母曾参杀人[68],其母投杼而走[69]。’”如曰曾子居武城为宾师之地耳[70],非其家也[71],胡以其母皆在而且织也[72]?此其证三。

或曰:曾子至孝,为宾师而必将其母[73]。乃《曾子·杂篇》载:“鲁人攻费,人责其罪[74]。曾子谓费君曰:'请出避[75],姑无使狗豕入吾宅也[76]。’费君曰:'寡人之为先生厚矣[77]’今寡人见攻,而先生去之[78],安能为先生守宅也[79]?,曾子

不答而出[80]。及鲁攻费,责费之罪者十而曾子所陈者九[81]。费人后修曾子之舍而复迎之[82]。”夫所居不曰“馆”而曰“宅”[83],则武城果寄迹之地耶[84]?既称“居武城”,又曰“居费”。则迁《史》所谓武城人者其为费之武城无疑矣。夫武城可以混窃

85],而古今以费名者无二地。费不可混也[86]。此其证四。

或曰:“曾氏之庙立于嘉祥,岂无据耶?”曰:“嘉祥古为大泽[87],《禹贡》曰[88]:'既潴[89]’,即此地也。汉武帝时,河决泄其潴水,历汉魏以来皆未成邑[90]。考之《春秋》,止闻鲁人'西狩于大野[91],获麟焉’[92],未闻至南武城也。尤可据者,'武城,鲁下邑[93]’,今嘉祥虽属之鲁郡,然兖州以西

在春秋为任地[94],非鲁下邑也[95]。”或曰:“鲁方百里者五[96],嘉祥非初封之鲁,或战国之鲁,是亦鲁下邑矣。”曰:“不然,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97],即战国之时,任自任也,岂得称鲁下邑耶?大抵圣贤世远[98],难于考据,后之好事者[99],偶得于地里之讹传[100],姓氏之仿佛[101],辄欲援古哲芳躅[102],以为梓里光辉[103];而当事者意主以地方之先觉[104],作高山之仰止[105]。义举可从[106],不必深考[107]。但史书何以传信[108],而圣贤在天之灵傥亦未妥[109]。”如据余考[110],曾点之墓明在南城,今关阳父老犹指云“曾子山”焉,然而杳不可问矣[111]。澹台双姓[112],姓所同也,而处处有之。悉为子羽[113]。以真为伪,以伪为真,真伪混淆,何止古人之里谱哉[114]!量闻见瘠驳[115],未能上下载籍[116],订讹证赝[117],勒一家言[118]。惟是世居费邑[119],侧附曾子之里閈[120],得于故老之传闻、诸书之考订久矣[121],作为曾子居武城辩[122],以俟修列传[123],议秩祀者当有取焉[124

]。噫!此考曾子之地也。量少读《孝经》,窃怪宋仁宗表章《四书》不及于此[125],何不并附大学为《曾氏》一书[126]?谨议[127],以俟司世教者[128]。

(原载清乾隆四十六年《山东通志·阙里志》、《费县艺文存》以及世存手抄本)

【注释】

1]迁:司马迁。史:《太史公书》,即《史记》。内有《仲尼弟子列传》。

2]南武城:地名,在费县西南,今平邑县魏庄乡境内。

3]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年。春秋武城人,字子羽,孔子弟子。

4]启:开启。

5]吉安永丰:地名,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在吉安市东北。

6]索:寻找。嘉祥县,在山东省西南,济宁市西。立庙而家焉:在那里建立家庙。

7]左冯翊:汉代郡名,约当今陕西大荔县。

8]清河郡:明清时属淮安府,在今江苏省淮阴市。

9]故别之:因此区分,区别。杜预:222284年,晋京兆杜陵人,字元凯。官至河南

尹、度支尚书。自谓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为流传至今最早的《左

传》注解。

10]费关阳地:关阳,费县西南村镇。

11]相仍:相因袭。省文耳:节约文字。

12]直曰:直说。

13]《孟子》:书名,七篇,为孟轲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纂辑。

14]艳谈:艳羡的评说。

15]率相假借:率,大都。相,相互。假借,借助。

16]夺之:占有,占取。

17]窃之矣:窃,盗取,盗物之人为盗贼。

18]表:陈述。

19]的系:即的确之意。子游,前506-?,春秋吴国人,姓言名驷偃,曾为武城宰。

20]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伐我:即吴国伐鲁国。襄公,为哀公之误。

21]子泄率师:比原文多一“师”字。公山不狃,春秋时鲁国季孙氏家臣,字子泄,为费县宰。

22]故道险:老路险。险,不平。

23]武城:即南武城。

24]田:通田攵,打猎。最初有人以为吴国是来打猎的,无意于进犯鲁国。

25]拘:逮捕。鄫,古国名,在山东枣庄境内。沤菅者。沤,浸泡。菅,草名,又称菅茅。

26]何故使吾水滋:滋,浊。为何使吾水发浊。这是借口。

27]吴师:吴国的军队。

28]拘者导之:被拘逮的鄫人,做了向导。

29]武城克之:攻下了武城。

30]王犯:人名,吴国大夫,曾任过武城的官。

31]国人:居住在城邑的人。惧:害怕。

32]懿子:即孟懿子(前531-前481),即孟孙,春秋鲁国大夫,孟僖子之子。景伯,即子服景伯,春秋鲁国大夫,子服昭伯之子。

33]斯:这。何患,愁什么。

34]求:邀请,责求。

35]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东阳,春秋时地名,在费县西南。舍,住一宿。

36]蚕室:春秋时鲁邑,在山东滕县东。

37]庚宗:地名,在山东泗水县境内。

38]遂次:遂,于是。次:驻扎。

39]夫吴伐鲁:吴国讨伐鲁国。

40]故导之:故意引诱走崎岖之路、难行之道。

41]难进:即难以行走。

42]层峦叠障:山峦层层相叠,形成屏障。

43]险莫甚焉:险阻没有比这更厉害的。

44]沂州境鄫城:鄫,古国名,为莒所灭,今属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45]传称吴师克东阳:见本文注释35。

46]遂次于泗上:见本文注释38。

47]今五梧等不可考矣:五梧有人推断为现在朱田乡的由吾。

48]正:恰好。泗上:泗水之上游。

49]王犯:吴国大夫。

50]澹台子羽之父好焉:澹台子羽的父亲和王犯关系很好。

51]世:世代。

52]无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53]莒人灭鄫:时间为春秋鲁襄公元年。

54]亦甚便:也十分方便。

55]王符:约85163,东汉安定临泾人。字节信,少好学,性耿直忤俗,郁郁不

得志,乃隐居著书,评论时政得失,反对谶纬迷信,不欲显名,故以潜夫为名。《论侈葬》,王符著作。

56]毕高阝之陵:毕高阝的大坟墓。

57]周公非不忠:并不是周公(毕高阝)不忠实于周王。

58]唐章怀太子贤:章怀太子,657684,名李贤,字明元,唐高宗第六子,封潞王,上元二年立为太子。

59]曾点:即曾子父亲,名皙。

60]去:相距,离开。

61]古迹必有存者:古代的遗迹一定有存在的。

62]注书:即注解书籍。大率:大都。

63]漫称:随意之说。

64]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8年,周赧王七年。

65]甘茂:楚国下蔡人,初为秦将,秦武王时任左相。领兵攻下韩宜阳。宜阳:今属河南省。

66]托讽:托他人以讽谕他人。

67]昔曾参处费:过去曾参居住在费县。

68]有人三告其母:别人三次告诉曾参的母亲。

69]投杼而走:放下织布梭子就跑了。

70]宾师之地:客居之地。

71]非其家:不是他的家。

72]胡:为什么。

73]宾师:不做官而受帝王尊重的人。此指名人客居(之地)。

74]人责其罪:有人谴责费君的罪行。

75]请出避:曾子对费君说,请先走出回避。

76]姑无使狗豕入吾宅:且不要让猪狗进入我的住宅中。

77]为:对待。

78]去:离开。

79]安能为先生守宅也:怎能为你守好宅院呢?

80]曾子不答而出:曾子不回答费君的话而就走了。

81]责费之罪者十:责备费君的十条罪状。

82]舍:客馆。

83]馆:客舍。宅:住所。

84]武城果寄迹之地耶:武城果然是曾参寄居的地方吗?寄迹:寄托踪迹。

85]武城可以混窃:武城可以混叫。

86]费不可混:费县不可以混着说。

87]大泽:泽,潴,水聚汇处。

88]《禹贡》:《尚书·夏书》篇名。

89]潴:同注释87。

90]历汉魏:经历汉朝和魏国时期。也可统称为汉和三国时期。皆未成邑:都未发展成城市。

91]止:止,只。狩,围守攻取野兽。

92]获麟:猎取麒麟。

93]鲁下邑:国都的所属城邑。国都为上,邑为下,小城邑也。

94]任地:任:周国名。任即任城县,今济宁市。

95]非鲁下邑:不是鲁国的下属之地。

96]鲁方百里者五:鲁国有土地大约有一百五十多里。

97]季任为任处守:季任,指季友,封汶阳(在现宁阳县北)鲁国上卿,专国政。汶阳,春秋时鲁国地。

98]圣贤世远:即圣人贤人世代已隔的时间很长。

99]后之好事者:后代多事之人。

100]地里:地域。此指地方。讹传:错误的流传。

101]姓氏之仿佛:姓氏近似。

102]援古:引证、攀援。芳躅:前代先人贤哲的行迹。

103]梓里:故乡。光辉:增添荣耀。

104]当事者:当权者。意主:坚持。先觉:先贤。

105]高山仰止:指高尚的德行使人敬仰。

106]义举:合乎正义的公查事业。

107]不必深考:不必过度的深刻考察。

108]传信:传下可令人相信的历史。

109]傥:也许。

110]余考:我考察,即指王雅量自己考察。

111]杳不可问:遥远而无处询问。

112]澹台双姓:即两个字的姓。

113]悉:全。

114]何止:何只。里:乡里。谱: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或编排记录。

115]瘠驳:瘠,瘦弱。驳,驳杂。

116]未能上下载籍:上下,指古今。载籍,书籍。未能见到古今之书籍。

117]订讹:订正错误。证赝:证明假东西。

118]勒:把握。

119]世居费邑:世代住在费县。

120]侧附曾子之里閈(han):侧附,侧为旁边。里閈,里门,乡里。閈,墙。:即住在曾子家旁边或说是附近。

121]考订:考校、考察。

122]辩:辩论,辩解。

123]俟:等待。修,撰写。

124]议秩祀者:议论分级别去祭祀的人。当有取焉:应当有可取的地方。

125]《孝经》、《四书》:《孝经》是宣扬封建道德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126]何不并附:为何不同时一起附在后边。

127]谨:谨慎、恭敬。议:议论。恭敬的议论此事。

128]以俟司世教者:司,主持。世教,当时的正统思想,指孔孟之道。

【译文】

司马迁在他写的《史记》中,有《仲尼弟子列传》。在曾参一文中说他是“南武城人”;在澹台灭明一文中说他是“武城人”,因缺一个“南”字。于是引起后人以为“南武城”和“武城”是两个地方。江西省吉安永丰曾氏后人为寻求其根源,因为嘉祥县有座南武山,就

以为此是其祖先居地,故而建立了家庙。但是他不知道费县城西南关阳地界有武城,也就是南武城。

司马迁在曾参下用一“南”字,是因左冯翊之地有西武城,清河郡有东武城,而费县之武城在泰山之南,故而以“南武城”加以区别。晋朝人杜预说:“泰山郡南武城县,在费县关阳地。”自汉晋相沿,原不少一“南”字。然而,司马迁在《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一文中,没有“南”字。因二文相连,用的一种辞法而己,并不是说曾参和澹台灭明是两个地方的人。应该说澹台灭明的故乡,也得称作南武城,称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只是为了节省文字罢了。所以就直说成居武城。这话出自于《孟子》一书。这些事证据确凿,极其清楚,连小孩也是知道的。因是圣贤居地,为人们喜欢的谈论。大概都互相借用,不只曾参之居武城之别。司马迁《史记》中的“南”字,就被后人以南武山代替了。澹台灭明之居住地没注“南”字,那么全国各地凡叫“武城”的地名,就是他的故乡吗?

我先说费县关阳的武城,它的的确确是澹台灭明所居住地武城。是子游所任职的武城。后来再辨明是曾子所居住的武城可以么?依《左传》鲁襄公八年载:“吴国攻伐鲁国。由子泄率师北上”。子泄,就是公山不狃,鲁国人。“他有意让吴军走艰险难行的之道,经过武城。开始,武城人认为吴国人在田攵猎的田地不以为然。吴国军队就拘捕了鄫国的一个沤菅的人对他说:'你为什么把我们的河水变污浊了。’吴军到来之后,就用这个沤菅的人做向导去伐武城。随之攻下武城。懿子对景伯说:'怎么办?’回答说:'吴军到来,就与他战斗,愁什么?况且召之即来,有求什么呢?’吴军攻克东阳向前进发,在五梧驻扎了一宿,第二天又在蚕室住了一宿,第二天又在庚宗住一宿,于是就驻扎在泗上。”

吴国伐鲁,子泄引导他们通过不平之路行军,想着使他们在崎岖路上难以前进使鲁国有所准备。现在关阳司以南,山峦重叠,险峻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这是证据之一。所说的鄫人,是沂州境内的城,与关阳两地相接,因此(子泄)很熟悉险峻的道路,这是证据之二。

《左传》说:“吴国军队攻克东阳前进,驻扎在五梧、蚕室、庚宗,接着驻扎在泗上。”现在五梧等地方已没法考查。东阳村在关阳北二十里,再向前八十里路就是泗水县,正是泗上。这是证据之三。《左传》说:“王犯尝为武城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从此可知澹台灭明的父亲就住在武城。世代为关阳的武城毫无疑问。那么子游所治理的,确实是关阳之武城也是毫无疑问的,这是证据四。

有人又问:“这样那么拿什么证明曾子居住的武城,就是关阳地方的武城?”按,曾子,鄫的后人。莒国人灭亡了鄫国,后代人就去掉“鄫”,字右傍作为自己的姓氏了。现在鄫城既然在沂州境内,离开关阳不过八十里路,曾氏从鄫城迁到武城居住,也是非常方便的。这是证据之一。东汉人王符《论侈葬》中说:“毕高之陵,周公非不忠;南城之墓,曾子非不孝。”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对此作注释:“南城在今沂州费县西南。”现在曾点的坟墓已没法考察了,但章怀太子离春秋还不远,当时古时遗迹一定还有存留。他所注的书,大多数为门客考证,一定有人亲自看到遗迹不是泛泛而谈。这是证据之二。又据《史记》载:“秦武王二年,欲以甘茂伐宜阳,甘茂托讽以对曰:'费有杀人者与曾参同名,有三人告其母曾参杀人,其母投杼而走。’”如上文所说曾子住武城是暂居之地,并非是他的家。为什么他母亲在那里而

且还织布呢?这是证据之三。有人说:曾子是最孝顺的,作为宾师一定会携领自己的母亲。于是《曾子·杂篇》载:“鲁人攻费,人责其罪。曾子谓其君曰:'请出避,姑无使狗豕入吾宅也。’费君曰:'寡人之为先生厚矣,今寡人见攻,而先生去之,安能为先生守宅也?

’曾子不回答就走了。到了鲁国攻打费邑,指责费君有十条罪状,但曾子陈述的是九条。后来费县人给曾子修了宅舍请他回来。”住的地方不叫“馆”而是叫“宅”,那么武城真是寄足之地么?既然说是“居武城”,又说“居费”。那么《史记》所说的武城人,它是费县的

武城毫无疑问了。武城可以混淆互用,但古代现今以费做为名称的没有第二个地方。“费”不能乱用,这是证据之四。有人说:“曾氏之庙立于嘉祥,岂无据也。”回答说:“嘉祥古为大泽。《禹贡》说:'既然是大泽,就是此地。’汉武帝时,(黄)河决泄其潴水,经历汉魏皆未成邑。考证《春秋》,只听到鲁国人'向西到大野打猎,在那里得到麒麟。’未听说到南武城。尤其可以作为根据的是'武城,鲁下邑。’现在的嘉祥虽然属于鲁郡,但是兖州以西在春秋时代为任地,并不是鲁国的下邑。”有的人说:“鲁国方圆百里,嘉祥不是初封时的鲁国,或者是战国时的鲁国,这也是鲁国的下邑。”回答说:“不对,孟子住在邹国,季任为任处守,就是战国时代,任地自是

任地,怎么能称鲁下邑呢?大概由于圣贤所处时代久远,难以考证,后来的多事之人,偶然间从地方上听到错误传说,姓氏相近,往往想着援引古代圣贤的踪迹,作为自己故乡的光辉;而且当事之人思想上主张把当地的先圣作为高山仰止的人物。合义的行为可以尊从,不必

从深考纠。但历史书籍根据什么传达真实的情况,圣贤们在天之灵来说也许并不妥当。”如果根据本人考证,曾点的墓明明白白地在南城,现在关阳父老还指着它叫“曾子山”,但具体问起来却毫无线索。澹台是复姓,同姓之人,各处都有。都叫子羽,以真为假,以假为真,何止古代的人乡里相传的史籍呢!本人见闻单薄驳杂,不能对上下通史,订证它的真假,编纂成一家言论。只是世代居住在费县,在曾子故里之傍,得到古老的传说、诸书的考订已经很久了。作为曾子居住武城的考辩,等到编写列传、讨论依礼分等级祭祀的人时当有所尊奉。哎呀!这是考证曾子的居住地。

我小时候读《孝经》,私下里怪罪宋仁宗表彰《四书》时没有涉及到此事,为什么不一并附大学到《曾氏》一书中?恭谨地议论此事,以此等待管理社会教化的人。

                      ——王如良注释并译文1988年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