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华近日临书:《孔子庙堂碑》

 潜夫故里人 2012-11-06

 施兴国:
 沈尹默:
 
 
 
 
李文华近日临书:《孔子庙堂碑》《兰亭序》《千字文》,请不吝指正

用熟纸临习只为精确掌握、再现原碑帖的笔法和意韵,自觉进步明显。便扫描了一部分传上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先上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本扫描图(第5张是用另一种宣纸临),我认为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虞世南原碑书丹面目,但在笔法上还不够精到,笔力、气韵上也差一些。

我近日写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突然悟出古人的一些笔法之妙,比如虞世南最经典的戈勾等勾法,与习虞书的同道共享探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勾法有三种写法:
一、转笔,如“子”、“为”、“也”、“苞”、“手”字之勾;
二、折笔,如“藏”、“同”、“未”、“时”字之勾;
三、反笔,如“载”、“夷”、“月”、“闻”等字之勾,这是最关键的笔法,请临习时仔细体会,戈勾用折笔还是反笔,与勾的角度大小有关系,角度小用反笔,角度大用折笔,竖勾也是同理。

反笔的写法,以“载”字戈勾为例:向右下斜入笔,略向左移笔,调整为中锋,向右下以匀速、一定弧度行笔,到末端,逐渐提笔正锋至几乎离开纸面,然后反笔,往上按笔,笔锋朝向戈勾相反方向,向上提笔出勾。

临庙堂碑001.jpg (231.37 KB)

临庙堂碑001.jpg

临庙堂碑002.jpg (220.97 KB)

临庙堂碑002.jpg

临庙堂碑003.jpg (235.72 KB)

临庙堂碑003.jpg

临庙堂碑004.jpg (221.56 KB)

临庙堂碑004.jpg

临庙堂碑005.jpg (237.99 KB)

临庙堂碑005.jpg

 


再上临王羲之《兰亭序》全扫描图,于笔法上临的非常精,纯为学习笔法,但只得皮毛而已。这种状元卷不如方格宣,不太入墨,写行草比较浮,墨要淡一些才好些。

临兰亭序001.jpg (229.35 KB)

临兰亭序001.jpg

临兰亭序002.jpg (227.72 KB)

临兰亭序002.jpg

临兰亭序003.jpg (224.3 KB)

临兰亭序003.jpg

临兰亭序004.jpg (224.62 KB)

临兰亭序004.jpg

临兰亭序005.jpg (221 KB)

临兰亭序005.jpg

来自羲之故里临沂,专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QQ:1805854382    以书会友,共同进步。
轻轻一点,进入艺术品市场,里面都是书法家最新最新的作品供你看着玩。。。
再上通临智永《真草千字文》选扫图,主要为学其楷书用笔,用于参照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笔法,草书是附带着临的,我于草书还是初学,功夫差,莫笑。

临千字文001.jpg (227.11 KB)

临千字文001.jpg

临千字文002.jpg (221.28 KB)

临千字文002.jpg

临千字文003.jpg (215.06 KB)

临千字文003.jpg

临千字文004.jpg (222.21 KB)

临千字文004.jpg

临千字文005.jpg (230.35 KB)

临千字文005.jpg

临千字文006.jpg (232.78 KB)

临千字文006.jpg

来自羲之故里临沂,专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QQ:1805854382    以书会友,共同进步。
 
 

TOP

 


过奖了! 断断续续写有30年,但其中有10多年钻研电脑,几乎荒废了,书艺没大进步,近年才从头拾起,只可惜浪费了这十几年的光阴。

我写楷书中学时从柳、颜入手,临习到形神兼备,后来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写起字来还很俗,大学时就开始练九成宫,同时习二王小楷、智永千字文,此时打下了楷书根基。当时各种碑帖、各种字体无不临习,没能专攻一家,终无所成。
当时也是非常喜欢孔子庙堂碑,但功力不到,定力不够,没能好好临习,错过去了。参加工作后,又钻电脑,临池学书较少了,几乎荒废了十多年。近年重新拾起,把九成宫临到毕肖,最终转而专攻唐楷中最难学、但最有韵味、最具二王遗风的孔子庙堂碑,才算找对了路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此碑我决心终生临习不辍,由虞书一脉上追二王。

以上学书经历、经验教训很深刻,足可深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