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描训练应试中常见问题分析

 GOGOTOO 2012-11-06

1. 理解多少就能表现多少 
    总体来讲,素描是很理性的,素描的过程是脑、眼与手高度结合的人的活动。大脑是总指挥,充实的理性显得尤为重要;眼睛偏感性,生动、鲜活,但常常出现片面与误差;手只是实现脑眼商量的结果的工具,只要听话就行了,属于技术类(当然还有其它工具)。所以大脑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只有思考才会有创新,会思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首先,要学美术史,了解美术的发展过程,了解诸大师独特的成长过程、艺术理念、风格区别及技巧表达,经过不断评判思考后才能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促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从而避免茫然失措和重复浪费;学习素描就不能不学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鲁本斯、康伯夫,仅仅知道契斯恰科夫是不够的。解剖学、透视学诞生给素描注入了更多的科学理性因素,而解剖学、透视学这两门学科就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习与掌握,比如:表现一个人,仅仅了解表面的轮廓起伏而不知道其下的骨骼构造、肌肉走向作用及视觉上的透视变形是不行的;每画一条线、一个起伏都要能体现解剖学和透视学知识,这些内在知识能使素描作品更深刻、更完整。构图知识使素描作品更趋于完美和个性化,更有画面感、更有艺术性。对结构、特征、比例、形体、朝向、节奏、对比、点、线、面等要素的熟练运用与驾驭,无疑对素描的充分表达起到深度与广度的关键作用,几何概念的把握与深入塑造技能又起到画面的宏观与微观的调控作用。照相机的发明、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素描从客观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关注后工业化人的思想情感的无限空间,素描更呈现多元风貌。 

显然,拥有如此丰厚的知识储备,你就要做个优秀的指挥家 ,而且要在直觉、激情中尽情地艺术表现。
素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画面效果平淡,调子层次拉不开,显得没有精神;物体的结构转折关系及明暗层次画得琐碎、混乱;对于物体结构的理解表现过于机械,缺乏灵活性,对物象的形体抠得太死、太概念化等等。其实这就是灰、碎、浮、僵的问题。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灰 :是素描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一幅素描画得灰,是指画面效果平淡,调子层次拉不开,显得没有精神。造成画面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客观对象,由于写生的对象处于光线比较平均或微弱的地方,影响了物体的立体感,缺少层次上的差异和节奏感。如果作画的考生依样画葫芦,没有对物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及对画面明暗作恰当处理,就必然导致画面出现灰、平的毛病。纠正的方法是,根据对物象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对明暗层次进行排队,根据物体结构转折的强弱,大胆地加强明暗对比效果,使物体的结构关系更加明确而强烈。这种主动的艺术处理在素描写生中是非常必要的。造成画面灰的第二个原因是作画者写生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作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时,缺乏对整体明暗层次的把握,忽略大体,到处都画得一样,最后导致明暗层次拉不开。纠正的方法是把亮面、中间面及暗面反光几大区域明礁区别开来,同时在各明度区域进行更深入地比较和表现,这样就能画出结构分明、明暗层次丰富、结实响亮的素描作品。

碎 :考生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形,画面中的物象的比例、结构、特征都不错,但是物体的结构转折关系及明暗层次画得琐碎、混乱。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整体意识薄弱,缺乏归纳和概括处理能力。整体感在素描造型中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决不能轻视。克服碎的弊病主要的方法是加强对物象结构、明暗的整体比较,加强归纳能力,善于概括,敢于忽略次要细节的微小变化,从而加强和突出重点关系。说到底,只有看到整体,才能画得整体。

浮 :是指画面虽然表现了很多明暗层次,也注意到了主次的明暗对比关系,但是给人感觉物象表现不结实,抓不住结构的具体关系,显得很空泛。这主要是对物体的结构理解不深刻,没有真正的把握物象各部分结构的具体转折、起止、穿插关系,从明暗大块面上表现了层次的差别,但没能抓到具体的结构点。应该加强对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搞懂各部分关系,并用明、暗体现这些结构关系,这样,作品才能画得结实和实在。

僵 :造成僵的毛病主要是对于物体结构的理解表现过于机械,缺乏灵活性,对物象的形体抠得太死、太概念化,没有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虚实变化。纠正的方法要抓住物象在特定光源下的变化关系,同时,对那些关键性的结构细节的微妙变化也要牢牢抓住。“尽广大,致精微”,这样才不致流于概念化和僵化。                                                                      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四大原因美考素描得不了高分                                                                                                    以下是综合历年美考试卷不能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提出来以供2013年美术高考生学习参考。

  一、对人物头部的造型结构以及透视规律缺乏了解。画画上没有反映出合理的造型比例关系和肌肉的生长规律,对内在结构理解的不足使得画面外在形象显得像一张空洞的皮囊,或某些骨点、肌肉或器官的位置不准确。这是造型结构知识的不足造成的。

  二、对绘画表现意义的理解的偏差。考前研究过头部的结构知识,或临摹过一些作品,但不注意训练培养观察力,而多用心于“抄写”结构造型和刻板模仿一些“招式”,考试时便照版背出,甚至不看模特的具体特点和光线条件,结果是画面上毫无生动性,仅展示了画者的理性知识或机械的临摹功夫,却在感受力和观察力的项目上交了白卷。

  三、在观察和表现上对整体与局部关系分寸把握的不足。头部的造型既有较开阔的大面,又有不少细微的转折起伏,在五官等处相对独立的构造之间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有高低疏密松紧变化的对立统一体。不善于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毛病较多地表现为过于注重局部的刻画,使各部分显得孤立不相关联,或为了“深入”而罗列细节,平均使用笔墨,结果使画面没有整体的浑然而显琐碎,画面缺乏大小强弱的呼应转换变化。或者,有时候也表现为各部分笔墨分量的不均衡,如过分集中于眼、鼻、嘴等部分的精细。

  描绘而把另一些如头盖等边缘部分处理得过于草率粗糙,因而破坏了画面一定的整体协调和完整性。这是同观察方法—卜对大处与小处的综合认识,以及表现方法之收放分寸的把握的不足有关系的。

  四、在作画步骤方法上的不足。表现为画面表达过程中的缺乏条理,程序混乱。这当然会对画面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首先可能同观察方法的缺陷有关系,比如不知先取大后取小,先整体后局部,在没有确立整体关系素描基础时过早陷入细部描绘,结果不得不花。

  较大力气做调整修改。此外,也可能由于在乎时练习中不够注意养成较好的作画步骤习惯,对处理事情缺乏把握轻重缓急的分析和程序方法。这反映出一种作画经验的缺乏和表达方式的不够成熟。

空间感4要素空间感,是指画面有纵深和前后距离的感觉。

  (1)要使画面物体的形状有透视变形,以符合人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

  (2)要使画面前后物体的刻画程度不一样,以符合人近实远虚的视觉经验。

  (3)要首先确定和加强画面前后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即亮衬暗或暗衬亮,以符合人视觉的“同时对比”要求。

  (4)要将轮廓上、结构上、局部上每一根边沿“线”处理得有实有虚,以符合人视觉的“双眼视差”要求。                                                                                                                  素描的基础知识

线 条

  1.线条的语汇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在纸上的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的标志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而画家在画素描时所采用的第一种和次数最多的就是线。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

  线条的语汇很多,有直线、曲线、螺旋线,有粗线、细线、光滑线、毛糙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断断续续线、连点线或珠子线、零乱线、横线、竖线等等。在素描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线条。

  2.记号线

  素描和其他画种一样,当你经过对物象的观察和思考之后,立即着手布局。于是在画面的上方、下方、左边和右边用短线定出图形的位置,并且跟着用长线来画出图形的大体形状。譬如,画人像的时候,往往用竖线或斜线来表现头部的方向,用横线定出五官的位置。也有的时候,为了把物体的比例和位置画准确,往往在画面上先用线画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别的形状。画素描的时候,采用这种记号线的方法是常见的。

  3.象征线和辅助线

  线条还有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使用手段。如垂直线表示着平稳,水平线表示平滑,斜线代表运动。画家在画素描的时候,总是采用这三种线条作为造型的辅助线。当要确定物体的重心时,常常从力点开始向上画一根垂直线,用它来检查画中的物体是否稳定。在画一个对称的物体时,在画面上先画一根中轴线,然后再画出两边的对称形状。有时还用这根垂直线来测量物体偏左还是偏右。用水平线去测量这个物体与那个物体之间的联系,看这两个物体哪一个高些或者是低些,或测量同一个物体本身各个部分的高与低的差异。而用斜线去测量物体与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本身的倾斜程度。

  4.轮廓线

  ①外轮廓线。当小朋友画一个气球之类的物体时,他总是用铅笔或蜡笔画成一个圈。如让他来画一面红旗,他会画成一个三角形或是矩形。虽然画得都不那么逼真,但是他能用这些线表达出他对这些形的基本观念。这些线叫做外轮廓线。用这种轮廓线表示着物体与物体外形的差别。

  由此可见,外轮廓线的数量不等,就会产生出物象形的区别;同时,外轮廓线的数量相等时,而它们的位置和比例不一样,又会影响着物象的形状。

  另外,当明亮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其中受光的那一部分的外轮廓线给人十分清晰的感觉,而没有受到光照明的是处在背光的那部分轮廓,如果它的背景是受到光的照明时,那么,物体的这个部分轮廓也是很明确的。但和投影相连接的那个背光部分的轮廓界限被削弱了,并目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外轮廓线也是形体消失的界限。由此,可以看出外轮廓线由于处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些会显得十分清楚,而有些却变得模糊不清,产生着虚实变化。这样,不但使物体呈现着立体感,也呈现出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

  ②内轮廓线。一个物体除了具备着外轮廓线,还有一些内轮廓线。棱柱体和多面体除了那些清晰和模糊的外轮廓线外,它还有内轮廓线,这些交错的内轮廓线是形体中面与面的衔接线。

  物体的面在特定情况下,显示着它的某种特征。如果转动一下物体或者移动一下画者的视点,因透视的变化,这些轮廓线也会引起方向和位置的变动,物体的各个面会在我们的视觉上增大了或缩小了,它的形状也改变了,若继续变动物体或视点,其中有些面会更扁,甚至扁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成了物体的边缘,也就是成了物体的外轮廓线。

  这些轮廓线是透视的总和,它决定着物体的方向、位置、比例和形状。由这些线组成物体的各个面,又由面组成了物体的体积。所以,如果正确地表达具有各种透视的轮廓线,也就画准了物体的形体。

  5.排线

  无数线条相对平行的并列叫做排线。素描中调子的获得是借助于排线,利用不同的工具,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排线形式与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调子层次和各种物体的质感。

  面的形状、调子的深浅、物体的质感等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排线方法。

  排线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进行排列。这种方法与人的生理相适应,这种排线的方法在素描中用得最多。也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进行的。为了表现或者衬托某一个物体,往往是先按照它的边线形状进行排线,然后,再由右上方至左下方进行排线。

  一根根线条的轻重,直接影响着画面深浅调子的变化。在排线时,要避免线的两端深,中间浅,要力求线条均匀。因为调子的获得,不是一次排线所能达到的,常常需要多次排线才能成功。在第二次排的线不要与第一次排的线相平行。如果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排线相平行,势必造成有线条重复显得太深,而有些又造成空白,使调子不均匀。要让前一次排线与后一次排线交错进行,要使线与线交错成扁棱状。这样,线条的多层排列就可以达到预想调子的目的。

  为了表现一个弧形面,可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进行排线。也可以采用由密至疏或由疏至密的方法进行排列,钢笔画就是使用这一种方法。

  排线形式有如下几种:

  中锋、侧锋、平锋、粗线、细线、疏线、密线、长线、短线、排线后加擦再排线

  1.面的概念

  构成面的因素是点和线,有了点和线就可以构成面。任何数量的点和任何数量的线能连结成千变万化的面。

  无数的点的组合或无数线的排列的效果,在视觉上也成了面。

  2.面的形式

  在形体中,面的构成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①直线形平面。

  ②曲线形面。

  ③直曲形富于变化的面。

  ④组合成千姿百态的面

  这些面的空间位置不同,面的形状、大小、角度等不同,决定着物体的形体。

  3.面与体

  四个以上的面的组合,则成为体。立体的物体都是由很多面的组合而成的。有什么样的面就能组合成什么样的体,所以面限制了体的形状。

  面的形状决定体的形状。

  面的比例、位置和朝向影响着体的形状

  面的朝向与画者的视中线有着各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同样的面,它与视中线越垂直,它的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小,倾斜度也就越大。

  4.面上的光量

  面上的光量决定着物体调子的变化。同一个形体,由于面的性质不同,因而,它们受到光的照射不一样,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调子。

  同样的一个面,它的各个部分与光的距离和角度不同,会产生出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的渐变调子。所以在画任何一个物体的任何一个面,包括背景或写生,面都有渐变的倾向。

  若想画好形体,必须认真地找出物体的各个面。

基本形体

  1.竖立观念

  素描的核心问题是物象的形体。在现实生活中视觉感受的物象形体是多样的,为有效地表现它们的真实感,首要的问题是必须采取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在观察某一个物象的时候,应该撇开它的一般特征,有意识地用夸张的概括的手法,把它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基本形体。在素描过程中,头一个环节就是在脑子里竖立一个基本形的观念,利用这个基本形体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掌握物象的全局之后,然后才去考虑其他问题,这样塑造物象就方便得多。

  2.基本形体的类别

  任何物体的基本形体,不外乎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或棱柱体、棱锥体,或是介乎它们之间或是它们中的变形,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3.寓于基本形体之中

  最简单的基本形体能帮助你了解素描中一切物体形体的造型。很复杂的物体往往寓于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的表达之中。在你遇到类似这些基本形的物体的时候,你便利用这些基本形体的原理去认识它们。你必须利用这些基本形体的观念,来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4.认识基本形,运用基本形

  要想认识基本形,首先是要善于观察物体的基本形,观察的时候要整体,要简练还要综合,比如我们看到电风扇(座扇)时,去掉了不必要的细节,便感到它是个圆形,因为它的细节小而且特征不强烈,所以容易看到基本形。要是看到的是复杂的物体,就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才能综合。如人物头像是非常复杂的,人们经多次艺术实践,艺术家们把人物头像比作蛋形。同时又根据每个人物头部特征不同,而把人头像分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田”字形、“国”字形、“用”字形“由”字形、“申”字形等等。你所描绘的物体像还是不像,基本形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在素描中必须很好地抓住基本形,这是掌握形体感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如果你抓不住基本形,哪怕局部画得再好也是徒劳的。这些细节将是孤立的,互相之间是不会协调的,总的形体是不会准确的。

  画家们在素描的时候,首先要把大体形(基本形)画出来以后,进一步就采用增加法,减少法,或是增减法同时并用所谓增加法就是针对对象的特征需要画出的只是基本形,还没有把对象凸出的东西画进去,就采用增加的方法。所谓减少法,就是把基本形画多了的那部分减去一些。增减法交错使用的机会最多。

结 构

  1.含义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和构造,物体实际上都有着自己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的和结构关系,它们各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和覆盖,决定着物体的形体。结构是任何物体的本原,是物体的本质因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结构是不变的。而光线是可变的,并且是带有相对的偶然性。如果光线起了变化,只是影响着物体的明暗、虚实等因素的变化,对结构并无影响,结构总是存在的。它始终保持着高、宽、深3度空间,永远能显示出物体的体积形式。所以,结构在素描造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图画纸上根据光源关系,正确地合理地画出物体的结构,也就能画出好的素描。如果对所描绘的物体不作结构的分析,不去了解它们的结构,无论用多么高超的技巧,也不可能画出它们的形体来。

  2.体积结构

  所谓体积结构,是根据物体的结构特征,概括、简化而来的各部分的几何体及其组合。

  有些内部结构复杂,而外表结构单纯的物体,可用基本的几何形体去概括它们的结构。这些形体都具有体积,而其体积是由面组成并且还受到面的限制。为了把形体看得见的那部分的面画得正确,必须对整个形体包括看不见的那些部分的面要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即把显示结构的部分画成透明的图形,使其在结构中不致产生错误。

  ①切挖结构。对物体切挖结构的练习,能培养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增强描绘形体的能力。

  ②轴心结构。对称着的物体有一根轴心线,各部分的基本形体都依这一根共同的轴心线组合而成。

  ③复合结构。是复杂的和不规则的组合形体,如建筑、动物、人物等等,用基本的几何形体去概括它们的结构。

  经过对物象的观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这些几何体的基本观念,便可以默写出它的任何角度。有了这样的造型能力,在写生的时候,就能主动地把握住各种形体结构复杂的物体。

  3.解剖结构

  解剖结构是指人物和一切动物结构,包括其生长规律,运动规律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组合。在分析解剖结构时,必须借助于体积结构对于面的分析,才能较快地把握对象形体的组合。

  禽、鸟是解剖结构比较简单的动物,骨骼是决定其形体的基础,其结构的核心是头和躯干,其主要不同之处是各个部分的特征和比例的差异。想要画好它的形体,就要抓住其骨骼的结构特征。

  禽鸟的头部与其身体大小比例虽不同,但都近似于卵蛋形,我国有“画鸟两个蛋”的口诀,可见有了这两个主要部位的几何结构,同时,掌握住其透视规律和动态,就可以画出任何动态来。

  人物画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对象,而人体则是一个结构最复杂、最健全、最微妙的有机整体。因此,研究和掌握人体解剖结构,是培养素描造型能力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

  当你画人物素描时,无论是画头像或是画人体,画个半身或是画全身的肖像,在下笔之前,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人物解剖结构的观念。这样,你不但面对模特儿能够得心应手地将他顺利地画好,而且离开了模特儿也能默画出他们的形象特点,还能凭想象画出不同动态的人物画来。

  骨骼决定着人物的外形。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肌体,分为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骨骼是人体固定的支架,这些骨骼决定着人物的比例和形状。骨胳的上面是肌肉和皮肤,骨骼靠近皮肤表外隆起的地方称骨点,它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外形。瘦人和老人在这些部位更为突出,身体发胖的人在这些骨点处是凹形。又如,男女的躯体,在外形上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男性的骨骼、肩膀较宽,骨盆较窄,而女性的骨骼则相反。因此,如果把两种骨骼并列在一起,就能立刻知道,哪是男性的,哪是女性的。为此,要画好人物画,就必须认真学好人体解剖知识。

  利用几何结构。在学习理解人体解剖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几何结构的学习。对于人物的解剖结构,除了注意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他们的解剖特点以及透视的变化外,还要理解强调几何结构,用几何结构去表现。只有借用几何结构才能易于显示其不变的体积深度,然后才进行形体的真实造型刻画。

  头部。头部的骨骼是固定的。用几何结构去看时,就便于看出它的体积。它像6面体石膏模型那样有6个面,有顶面、底面、正面、后面和两个侧面。再具体地看顶面是个半凸起的球形,脸部是个楔形,正面看额面和颧骨呈扁平,额面向前突出,嘴巴像半个圆柱体,鼻子像个圆柱体,上部连在额面,下部连着嘴巴。最下面的下颌是个三角形,底面是个平面。侧面是颧骨凸起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度。

  由脊椎骨连结着胸廓和骨盆,两大体块组成具有人体中最大的体积,是人体的主体,上由似圆柱体的颈与头部连接。臂和腿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粗下细恰似圆柱体。两臂与肩连接,两腿与骨盆连接。躯干的运动都牵引着头、臂和腿,使全身产生着各种动作。

体 块

  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很复杂的,有时会使你眼花缭乱,为了把物体画得准确,首先就要把各个组成部分归纳成为简单的几何体块,然后利用这些几何体来造型,就易于掌握它们的形体。如大卫石膏头像,在头发的那个部分,有许多曲折凸凹的形状,如果从一个局部画到另一个局部,结果肯定会画得很糟糕。若把它们归纳成不同形状的体块再进行刻画,就会自然地统一起来。

  1.体块的分类

  一个物体由于形状和构造的不同,会出现各形态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体块形状的不同决定的。这些体块的形状和上面基本形一样,它们是立方六面体、圆柱体、棱柱体、圆锥体、棱锥体、圆球体等几个类型,或是它们中间的形状,或是它们中的变形,或是它们的组合(部分或全部)。梨子是圆球体和圆锥这两个体块的组合。而人体则是多种体块的组合。在画组合体块的时候,先要抓住主要的比较大的体块,删去其中的小体块。大的体块抓住以后,然后才抓大体块中的个别体块。

  2.体块之间的联系

  ①体块的位置。在观察的时候,已经明确每一体块之间属于什么样的类型之后,素描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它们的位置。这是为形象画得像与不像的主要手段。如画一个坛子,它的上、中、下3个体块若不是画在它们特定的位置上(即一根中轴线上),当画完之后,这个坛子必然是个歪的。

  画人的眼睛也一样,双眼是在鼻子的两侧,必须恰当地安排双眼的位置,如果模特儿正面对着你时,双眼以鼻子为中线处于对称的形状,如果是个大半侧面,并且模特儿是比你的视平线高时,离你近的一只眼要高些,离你远的那只眼要低些,但若是模特儿比你的视平线低时,前后眼睛的高低位置则相反。

  ②体块的比例。体块之间还有大小、长短不同比例,要想准确地画出物象的整体形体,就要找到它们之间的比例。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但它们与画家的眼睛处于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空间透视时,比例就能起变化,近的要增大,远的要缩小。要正确地处理好比例关系,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素描训练,要善于把各种形体归纳成很简单的几种体块,通过体块的比例来保持整体外形。

  ③体块的朝向。每个体块都有自己的朝向,而且都是很明确的,凡属圆锥体、圆柱体等类型的体块,它们的上部和底部都是以中轴线为转移的,它的底面总是保持着与这根中轴线90°角。在圆柱和圆锥的组合模型中,竖立的圆锥顶面朝上,底面朝下,从顶端如果向下画一根中轴线时,恰好在底面的中间。横着的圆柱体一面朝右前方,而另一面朝左后方。石膏像各个体块,它们也有特定的朝向,必须先找出鼻子这个体块的朝向,两侧和顶面与底面,后面就不难找出来。而它头部的各个体块,朝向是多样的,所以除了要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之外,还要紧紧抓住它们的朝向。

  ④体块的面。面的数量和形状:

  面的开头大小和数量能决定体块的基本形状和体积,有的物体中的体块的可视部分只有两个面,有的则很多面。它们中有平面、凹面、凸面、圆面等,找到了面就能找到体块。

  面的衬托:

  面要靠衬托产生其效果。同一色度的3块白色,它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着明显的变化。

  总之,一块白色面或黑色面,它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着不同性质。它们若处在那个环境色和它们的差别越大,就越突出,反之就不突出。在素描中常用这种视觉规律处理物体的宾与主,隐与露,强化与概括,零乱与统一,前与后等关系。

  面上光的渐变与空间距离:不管是受光的面或背光的面,光源与面形成直角的情况是常有的,但更多的还是面与光源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这个受光的面就有与光源远近的区别,近的一端亮些,远的一端暗些,中间灰些,所以面呈现着由亮到灰到暗的渐变过程。背光的面也是一样,由于距离反光处的远近不同,也呈现渐变的现象。

  不同的两个以上的面,它们离光源的位置不一样,深浅就不一样。离光源越近,对比越强,越远则对比越弱。在正常的光线下,你看到面的对比较明确,如果将物体从你的跟前逐渐往远处移动,你会发现深浅对比就会逐渐减弱。并且还看到前面的形体清楚,后面的模糊。

  我们在画一个石膏头像时,增强前面的对比,减弱后脑壳与背景色度差别,可以把头部的后面推向空间深处。

调 子

  调子是光线强度的物理特征,是形体中的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度。它是表现形体、立体、空间、质量等的要素,是造型的重要手段。在色彩画中也是用调子和色彩统一起来进行造型,在平面上构成一面凹下或凸起的既立体又逼真的效果。

  1.光和调子

  假如将一个白色的石膏圆球体放在漆黑的暗房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和调子。倘若将它放在有光线照明的地方,就不难看出,受光的那个部分很亮,背光则暗。在受光和背光之间还出现一种由浅到深的灰色,有了光线照明就产生调子,有了调子才看得出物体的形象。

  2.调子的规律

  任何一种物体在光的照明下产生的调子层次变化是无穷的,但只要掌握住它们的基本规律,就不难表现出它们的微妙的变化。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基本形体,在基本形体的基础上就可分析出它们的调子规律。

  第一,圆形物体的明暗调子规律。属于圆形物体中的有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他们都有5个调。

  即:亮调、灰调(也称过渡调)、明暗交界调、反光调、投影调。

  ①亮调。亮调是一个形体受光的部分。而在受光的部分有一处离光源最近,并且受到光源直射的焦点叫高光。亮调的最远部分到高光是浅灰到极亮的渐变。

  ②灰调(过渡调)。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这个调子由于没有受到光源的强烈照射,受到背光部分的影响较小,它最能显示物体的本质特征。因而它的层次最丰富,最微妙,它的调子从背光到受光是由深灰到浅灰的变化,是由背光到受光的一个过渡。

  ③明暗交界调。物体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交接的地方叫做明暗交界调,在圆形的物体中,这个部分面积较大,它不受光源和反光的照射,在5调子中除投影在某种情况显得最深外,是最深的一个调子。

  ④反光调。此调处于背光部分,它受到环境光的反射影响,这种反射光比光源暗些,所以它的深浅程度比起受光调要深些。如果将反光调画得很亮,就会破坏调子的统一性,就会给人一种混乱的印象。在此调中,接近明暗交界线的地方逐渐深些。

  ⑤投影调。被物体遮住光线的背景部分是投影调,这个调子的深浅取决于物体固有色度和背景固有色度的比较。如果将一个石膏圆柱体或圆球体放在蓝色的布上,由于布的色度比石膏几何体要深,所以这时的投影调要比石膏几何体中任何一个调都深些。倘若把一个棕色的篮球放在一块浅黄色的衬布上,那么这个投影就会比物体明暗交界调浅一些,甚至比物体的反光调还要浅些。所以我们在写生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和比较。从投影调本身看,它离物体越近就越深,反之就越浅。并且,它离物体越近和离画者越近的这一面的边缘就越清楚,离物体远的和离画者远的一面的边缘就显得模糊些。

  第二,方形物体的明暗调子规律。方形的物体具有十分清楚的面,想画准调子必须先找到面,而每个面的调子取决于这些面的反映光量的多少,它反映的光量多就浅些,反映的光量少就显得深一些,这些调子的规律如下:

  光源强些,面的调子就亮;光源暗时,面的调子就深。光源离面近时,调子就亮;光源离面远时,调子就暗。光源与面直射时,调子就越亮;光源与面的角度越倾斜时,调子越深。画者与面的距离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光源强弱、远近相同和角度相同时,画者离面近时,调子亮些;画者离面远时,调子就深一些。面的固有色和调子也有直接的关系,光源强弱程度相同。远近相同和角度相同,面的固有色深,调子就深,反之则浅。

  3.调子的整体感

  一组或一件物体受到光的照明以后,它们的调子层次是无限多的,用素描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调子也是难以计算的。但为了画面的整体感,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力求简练,要取消一切繁杂的多余调子。在无穷的调子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感到画面发黑,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调子的范围。不会观察也不会表达调子关系。如果把画中物体的整体分成零零碎碎的明暗陪衬的斑点,这是由于没有搞清楚暗面中的反光和亮面中间调的区别。不应该忘记:中间调子是亮面的一部分,而反光都是暗面的一个部分。反光虽然似乎很亮,但一般总是要比中间色的明暗程度弱些。如果我们眯起眼睛看物体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在素描中应看三个主要调子,也即是:黑、白、灰。利用这三个调子能统一画面,能控制画面的整体。在三个调子中,可以将灰调灵活处理。如果想突出亮调(也就是白调),就要有意识地降低灰色,使灰调与黑调接近。如果想突出黑调就把灰调提高,使灰调和亮调接近。

  4.灰调、高调、低调

  灰调——大多数画家在素描中都以灰调为主调。因为灰调的色阶比较多,其中主要分:极浅灰、浅灰、深浅灰、中灰、29 暗浅灰、暗灰等色阶。每个色阶的差别很小,每个色阶之间的差别较微妙,这种调子表现的题材很广泛。

  高调也称亮调,是整个画面以亮的色阶为主的,包括中灰、深浅灰、浅灰,极浅灰和白的阶层调子。但在画面中必须还要有面积较少的较深色阶,否则会给观者的印象似乎没有画完的感觉。而有了少许较深色阶的衬托,亮调才能更明确。使亮调表现出来的作品具有轻快感。

  低调——也称暗调,是以黑、暗灰、暗浅灰、暗中灰、深浅灰为主要色阶组成画面的调子。同时留出少量而集中的白或极浅灰,这一点亮浅色在明度上和其他的色度差区别很大,于是在视觉上会非常突出。低调能给人以平稳、宁静的感觉。

比 例

  比例是物体造型特征之一。在素描中,比例也是素描造型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比例主要是指物体与物体,或物体本身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宽窄、多少、厚薄、深浅等诸方面的比较,借助这些比例求得物体造型的准确性。

  1.比例与形态

  物体都有自身的比例,它的某一方面起了变化,会引起身比例的变化,因而会改变自身的形态。

  ①同样是三角形,因边长的比例不同而千姿百态

  ②物体各边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比例不等,物体的形象不同。

  ③外轮廓的比例相同,位置不同而形态各异

  以上种种类型说明,在画素描的时候,为把形表达得准确,既要注意物体各部分长短的比例,又要注意它们的形状的比例,还要注意这些部分比例已经准确后的位置。

  2.标准比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与物体的比例是千差万别的,人物的比例也是这样。为了便于观察和区分各个基本的部分,画家们将人物的比例定出一个标准比例。然后以这个标准比例为依据,定出每个人的比例特征。

  人的身高比例是以头高为尺度的,以头顶到脚跟分成若干等分。每个画家对人的身高概念和作画习惯都不一样,这个标准比例就有不同。米开朗琪罗把成人分成8个头高,绝大多数画家都采用这个标准。采用这个比例来画人物画是比较理想的,不但造型美,而且易画易记。在男女的身高比例看,这个比较的中高点(即全身的一半)正好是在耻骨。从耻骨往下看,双膝正好在全身的1/4稍上。以耻骨往上看,耻骨到脐,脐到乳头,乳头到下颌正好各是一个头高。两手向左右平伸时从左指端到右指端的长度等于全身的长度。我国古代画家将人的全身比例分成7.5个头高,即是:立七、坐五、盘三半。有些人还把人分成8.5个头高,甚至9个头高。所以这个标准比例是相对的。

  在头部的标准比例中,画家们的比例标准是统一的。把这个标准比例称为三亭、五眼。即自发际线起至下分成三等分,称为三亭,发际至眉,眉至鼻底,鼻底至下颌刚好相等。从左至右分成5等份,每等份正好等于眼的宽度称五眼。眼恰好在头高的1/2线上。

  有了以上这些标准比例然后按照每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作画,就容易得多了。

    3.感觉比例

  标准比例只是测量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比例的依据,但这些是画家平视和正面观察模特儿时的比例情况。往往画者与模特儿会形成一定的角度,以致会产生一定的透视现象。这时,比例也跟着起了透视变化,如果还是采用标准比例画出来的形象必然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感觉比例。

  在采用感觉比例时,会发生下列的错觉:

  ①两根同样长短的线,横线似乎比竖线长些。

  ②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明的总是似乎比暗的大些。

  ③同样大小的物体,其中一个含有细节,另一个没有细节,有细节的物体似乎比没有细节的物体大些重些。

  ④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其中一个远些,一个近些,远的物体似乎比近的物体小些。

  ⑤两对大的物体的距离和两对小的物体的距离相同,但总是感到大的一对物体距离近些,而另一对小的物体的距离要远些。

  4.明暗调子比例

  有些人相信素描中,那些感到明亮的调子,是由于与明亮调子相反的暗调子的对照而已。于是为了衬托亮调而将暗调画得很黑,而又将反光部分画得很亮,这是因为不懂得调子的比例所致。在素描中用明暗调子进行造型的时候,明暗调子也是以比例关系作为基础的。但必须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明暗调子比绘画中的明暗调子要丰富得多。因此,在素描中,不应用绝对的调子比例来表现明暗,而只能保持预先计划好的调子比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要缩小物体自然中的调子,减少物体层次比例,使邻近的调子接近。如果可以用三个调子的话就不要用四个调子,然后在规定调子的范围内,在亮调子中添上高光,在暗调子中添上反光,严格其间的比例关系。采用有限的调子表现物体,这样不但易画,而且也不至于破坏整个调子的关系。

  当一个物体受到较强的光线照射时,这时每一个部分,由于明暗分明,也就是受光的亮调子与背光的暗调子绘画反差大,而能清楚地辨别出它的轮廓和形状,给人们以清晰的印象。反过来,这个物体受光较弱,它的各个面的调子比例也应缩小,物体的形状也显得不很清楚。如果这个物体全部处在投影之中,它的各个面的调子比例会更接近而没多大的差距,这个物体的形状就会被隐藏起来。

  如果在一个或一组物体中,企图突出主要的东西,可以用这种比例调子来布置光线,在主要的地方使用较强的光线,而次要的地方布置微弱的光线或让它们处在背光或者处于投影之中,这样在视觉上主要的东西便能突出,并且整体感也很强。

  5.比例的方法

  在作画的时候,如何确定比例,这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画面分成零零碎碎的小块,是无法确定比例的。要确定比例,必须有一个连贯性,那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完善的、内容充实的整体。因此,首先目测或笔测它的整个高度与整个宽度的比例后恰当地安在图画中;第二是从中找出大的体块部分与总体基本形体的比较,大的体块部分与另一些大体块部分的比较,然后逐渐从这些大的体块中找出一些有关的小体块。假如从局部开始,就无法确定比例。比例不准,就不可能画得准确。

立体感

  在一张平面纸上向人们提供一个凸起或凹进去的幻觉构成一个逼真的立体形状,这就是立体感。

  1.立体的原理

  假如在桌面上放着一张纸和一个火柴盒,便会觉得纸是平的,没有立体的感觉。而火柴盒却感到立体。其原因是:纸只能看到一个面,火柴盒却能看到三个面,从而不难发现,立体的条件是具有宽、高、深三度空间的。也可以说立体是三个以上面的组合体。但是,初学者由于缺乏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没有树立一个立体感的观念,因而只是局部地观察物体。所以当他描绘物体的时候,不会在画宽和高度的同时,正确地画出它的深度,从而把物体的立体感画出来,却往往专心致志地去画物体的边缘轮廓线。

  物体是由内部的结构决定立体的形状。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外形,所以结构是立体外形的因素。不同的结构呈现出来的表层面也不同(包括平面、凸面和凹面)。初学者以为物体与背影接界的边缘是外部形状。其实它只是外形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物体的外形应包括它本身结构的不同所产生的全部不同朝向的块面。所以在画外边缘轮廓的同时,还要画出通过面表现立体的结构。画面能表现出结构就会有立体的感觉。

  2.创造表现立体的条件

  立体性是物体的特征之一,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很好地表现出它们的立体感。只有在体现出它们面的组合和结构时才能较好地画出它们的立体感。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合适的角度。从某一个角度看,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或两个面。所以,选择的角度最好能看到物体三个以上的面。

  ②要善于归纳几何体。有些物体表面结构比较复杂,如人物头部的正面、侧面或半侧面,深陷的眼窝,向前突出的眉弓和前额,两块较平的颧骨,中间突出的鼻子,还有鲜明的下颌轮廓等。若把它们归纳成具有几块明确的面的几何形体就易于表现了。

  人体也是这样,把复杂的人体各个部分理解为几何体块,在光的照明下就不难发现它的立体感。

  ③有效的照明。微弱的光线或是全正面光和全对光,会影响立体的效果。要表现立体感最好是光线比较明亮而且集中射到物体的隆起或凹陷处,而不是它的边缘。光源与物体也要有适合的角度,如斜射光线、顶射光线、半逆光线,还可以加辅助光和反光。

  3.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表现立体感的方法,常常有以下三种:

  ①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物体由各种不同的面组合而成。在光的作用下,各种与光源不同转向的面,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深浅调子。在观察物体立体感时首先要考虑到体积,然后才考虑面,最后才考虑到线。在素描的顺序中则是一点、二线、三面,最后是体积。这就是用点与线来定出塑造形体的面之后,由深到浅地依次对比地画出明暗调子来。

  ②用明暗与轮廓线相结合的画法表现立体感。这种轮廓线是指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也就是结构线。用它去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以结构线为主,以明暗调子为辅,或以明暗为主,以轮廓线为辅。其作画步骤有以下两种:

  其一,先用线画出形体结构,再加上明暗调子。

  其二,先用调子画出立体感觉,再加结构线

  ③用变化轮廓线表现出立体感。用粗细、轻重、虚实等富有变化的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也可以像中国画的皴染那样,加少许阴影。

空间感

  所谓空间感,是指物体的深度层次。在平面的图画中取得空间感一般都采用以下五种方法:即几何透视法、视觉透视法、晕光衬托法、焦点透视法和遮露法。画家常利用这些方法来描绘物体的空间感的。

  1.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平行线的会聚,它像公路或铁路伸向远方那样,越远越小,而越近就越大。我们利用这个几何透视原理,可以画出任何物体的空间距离。在拒绝物体形体的时候也是这样近的大远的小。

  ①同样大小的图形感觉上远近相同

  ②不同大小的图形感觉上大的近些,小的远些

  ③相同大小的苹果感觉上远近一样

  ④不同大小的苹果感觉上大的近些,小的远些

  同样,任何一个物体,由于它们在空间时与观者的位置不同,在图画中也有高低位置的区别而出现空间感觉。俯视时,在图画中位置是近的物体低,远的物体高;仰视时,近的高,远的低。

  俯视时的图形:

  ①俯视时,不同大小远的高、近的低。

  ②俯视时,同样大小近的低、远的高

  仰视时的图形

  ①仰视时,不同大小近的高,远的低

  ②仰视时,同样大小近的高、远的低

  2.视觉透视法

  如果我们站在高山上,就会立刻发现,在我们前面的花草和树木,它们在阳光下明暗的强烈对比,清晰的形体和结构便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百米之外的这些物体,就看得不大清楚。如再看远一点,就会发现树林披上一层蓝色的色彩,并感觉它们连成一片,随着距离的增加会显得模糊不清,我们称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透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它们彼此都围绕着空气。可见空气是不完全透明的。不管是室外写生还是室内写生,由于物体周围都围绕着不完全透明的空气,都会产生视觉透视。我们可利用视觉透视的原理画出所有物体的空间距离。一个大半侧面的老人头像,他离我们很近的一边,应很好地加以研究它的明暗对比和形体结构,并要充分地把它表达出来。距离我们远的那一边,则它的处理方法也随之改变以后,便能呈现出较好的空间距离。

  3.晕光衬托法

  当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不易找出其几何透视的关系,也很难发现视觉关系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空间幻觉,仿佛是一个物体的后面有一些模糊的光带或光环,在心里感到它们依然有一个空间距离。在晴天的中午时间,如果我们走过公园就不难发现,在大树下的任何物体或人物都有这种联系。你就会发现,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环。若从光环中射出的一道道光带,再射到物体或人的背后,使物体或人突出在树叶的前方,造成空间距离

  人们画人物画和石膏像常用这种带晕光衬托的方法,衬托时可以采用有像背景或无像背景,在有像背景中可以处理一些光环或光带,在无像背景中可以在物体的周围画一层与边缘的部分相反色度的调子,而在物体的边缘的下部画一层接近的色度调子,使其产生一些似乎光带的变化,这样可以将物体推向前面。

  4.焦点透视法

  当我们的眼睛看到物体的时候,一次只能集中在一点上,并会感到这一点十分鲜明清晰,而这点以外的物体距离这个点越远就越不清楚,这一点叫做焦点。利用这种视觉现象来表现物体空间透视的方法叫焦点透视。当你要使前面的物体和后面的物体拉开空间距离的时候,你就要把前面的物体画得具体而清晰一些,而把后面的物体画得朦胧一些,从而就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如果你想突出一个物体的主要部分,让别的部分处于次要地位,你就把主要的部分充分而清晰地画出来,而将其他的部分画得模糊一些。

  5.遮露法

  人们认识物体的空间距离,不但通过视觉,有时还通过联想起作用。往往由两者结合在一起,来展示物体的空间感。譬如,我们手上拿着一本书,当我们看这本书时,不难发现,其他物体被书全遮挡住或部分被遮挡住,并且还会感觉到这本书距离我们最近,而被遮挡的物体距离我们远些。当我们看到被描绘在一幅画面上的物体,很快就会联想到露的在前面,被遮的在后面。

  如果将两个物体并列放置,它们离我们的远近是一样的。若我们变动一下角度,或将它们变动一下位置去看。其中一个物体全露,另一个物体被部分遮挡,它们之间便有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从而在前后的差异中产生深度空间的感觉。

  在描绘几个以上的物体时未必要物体全露,全露不但造成混乱,重点不突出。还会影响空间感。

  从以上五种情况可以看出,物体因位置不同,会出现以下的空间规律:

  近的大,远的小

  近的长,远的短

  近的宽,远的窄

  近的粗,远的细

  在两个物体中,全露的近,被遮挡的远

  俯视时,近的物体在画面的下方,远的则在上方

  仰视时,近的物体在画面的上方,远的则在下方

  近的物体层次多,远的则少

  近的物体形体清晰,远的模糊

  近的物体结构具体,远的简略

  近的物体明暗对比强,远的对比弱

  近的物体复杂,远的简单

  近的物体实,远的物体虚。

质量感

  不同的物体有着质地的区别,如金属、玻璃、木头、陶器、瓷器、塑料、纸张、丝绸、皮革、石膏、人像等都表现着不同的质量感。它们都有各自的坚实、松软、粗糙、光滑、透明等特点。作品中只有表现出不同物质的质感,才能给人逼真的实感。

  人们凭着生活的实践和经验,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的联想,发现物体不同的质量感。如感到金属是硬的,陶器是光滑的,玻璃是透明的等等。而绘画作品主要是通过视觉感觉和联想以及作品中物与物的对比去表现物的质量感。

  质量感是物体的表面特征,在素描中表现物体质量感常利用调子、纹理、形状、线条和工具等因素。

  1.利用调子去表现质量感

  物体因表层状态不同,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程度就不一样。而高光和反光是物体在调子中的主要特征。一般表层粗糙的物体,在同一调子中关系柔和,而表层光滑的物体对环境的反映敏感,并能在物体的表层中直接反映着光源的形状,也能反映着它附近的物体形象。表面粗糙的物体,它们反映的高光和反光不明显。有些高光已被吸收,光量减弱,光源的形状不明显,所以高光和反光虽然在物体中所占的位置不多,但它们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素描中,能敏锐地观察出高光与反光的特征,就能去表现物体的质量感。

  2.利用物体的纹理和形状去表现质感

  物体质地不同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有各自的纹理。如:在人物中,儿童皮肤细嫩,老人皮肤有皱纹,眼睛凹下眼球明显,眉毛浓而粗糙;毛巾松软,表面起伏不平,还有一定的厚度;而丝绸结实,表面光滑较薄;在水果中,苹果圆滑,桔子凸凹不平;生活用品的火锅坚实,玻璃杯子脆而透明;它们的质地在我们的视觉中能清楚地反映出来。为了表现它们的质感,就要认识它们的纹理和形状特征。只有紧紧抓住它们的基本形状、纹理以及富有代表性的细节,才能有效地表现出它们的质量感。

  3.利用线条去表现质感

  线条是表现质地的外部条件,是表现质量感的一种手段。采用不同的线条,能表现出物体不同的质感。所以质地不同,用线的方法就有不同。如线条的长短、挺直、弯曲、粗细、宽窄、轻重、深浅以及排线的方法、疏密、繁简、层次的多少等等,它们对物体的质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4.利用工具去表现质感

  工具也是表现质感的辅助手段。针对物质不同的质量,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工具。

  纸张是素描的工具之一,有些纸张表面纹路较粗,有些纸张的纹路则较细。物体质感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纸张。如表面光滑的瓷器,就不宜选用较粗的画纸,用表面较细的纸比表面较粗的纸画出来的物体质感会更逼真。

  此外,还有铅笔、木炭笔、炭精棒、橡皮、小刀、擦笔等工具也能很有效地表现出各种物体的质感。这些工具如能使用得当,也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5.其他因素对质感的作用

  质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其他因素,如象征与联想也能显示出物体的质感的差别。

  浅调代表白、亮、轻。深调代表黑暗、重。直线代表平、硬、方。弧线代表软、圆。细线代表光滑。粗线代表凸凹、起伏、毛粗糙。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把作品中的各种质感与生活实践中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联系起来。例如,看到作品中的苹果,会联想起它表层光滑和尝过的甜味;看到表层光滑的火锅,会联想起它是金属的质地;看到透明的杯子会联想起它是硬而脆的玻璃。

  在素描中认真地描绘物体的质感,不但能使人在视觉上具有逼真的感觉,并且还能体现出它们的重量感。质感和量感是紧紧相连的,如质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时,也能引起人们对物体轻重的联系,从而也就有了量感。

强调使画面物体具有体积感的4方面

体积感,是指画面物体有“圆雕”感。

  (1)要强调物体结构的透视缩变,以符合人前大后小的视觉经验。

  (2)要强调物体表面的明暗的对比,以符合人对立体的视觉经验。

  觉经验(3)要强调物体轮廓强弱的节奏变化,以符合人对实物的视。

  (4)要强调背景与物体的明暗对比,以符合人对物体环境的视觉经验。

素描的构图之三要点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
   
(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素描写生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只要将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背景底形不重复,就是成功的构图。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优美的构图形式。

“一点”“两线”“三块面” 的灵活运用                                    在素素描业过程中,对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描写生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

    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石膏素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在画人物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哪个骨点,哪个骨点下,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边不是右边,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头部的个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座标点找出来。

    多种几何“块面”

   “三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较,这种方法可把时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提升素描画面四大切入点                                                      正确观察可提升画面表现力 

    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只有强调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如画素描头像、石膏要形成从整体——局部——空间的次序进行观察,进行分析比较循环反复,使画面的形体不断明确,塑造表现不断深入,最终得以丰富,这样一种观察方法是通过作者的视线适当运用而产生,作画者应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象而选择采用,画形体轮廓时,作画者的眼睛应上下左右地扫视,以定整体雏形,而后还要让目光停留在某一部分,这样的注视才能以眼带手深入地表现对象,但是扫视与注视的手法的应用不能忽略对比分析,没有对比,就不能比较分析出对象的形态、结构、调子、层次,也就不能达到提升画面的表现力的要求。正确的观察方法是需要反复强调,反复提醒学生,反复应用才能形成习惯的,才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中那种局部的观察方法,在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后,就为高考复习打下有效的基础,学生的提高将是“事半功倍”的。
  超量临摹可突破原有画面状态  

    开始临摹的阶段,技巧和笔法的范围可稍宽,因为作画者一时还不清楚那一种风格适合自己,在不断的临摹练习过程中,慢慢就会领悟到适合自己技巧和笔法,经过老师及时指导和指明正确的临摹练习方向,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也使临摹学习的效果不断显著。临近学习的后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收窄临摹的范围,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一种技巧和笔法的研究与发扬,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能表达自己方式的、最有画面效果的和自己最成熟表现方法。如精选两三张不断反复临摹直到可以大致地默画出来,巩固技法的同时又成竹在胸。在临摹最后阶段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整体临摹或局部临摹的调整。例如通过临摹改善表现较弱的人像五官之一的嘴部,那么除了在课堂学习和老师的指导外,还要在课外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模板临摹,包括正面的嘴部、侧面的嘴部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直到找到自己在表现方法和理解方面的不足,加深认识,多次反复临摹以达到能轻松自如地表现嘴部这一部位的效果为止。在临摹的同时还要注意要认真细致地进行临本和模板之间的比较,越接近模板越好,包括模板的表现形式、色调的深浅、线条表现的速度、线条表现的力度等方面进行临摹。
  直接辅导可加快画面操作进度

  美术高考中素描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考生在限定时间内表现造型达到素描考试的满意效果,这就需要培养考生在平时习惯于限定的时间内稳定发挥并完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的直接辅导、直接示范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画面的进展程度。例如课堂中学生画作业时,有些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可当场指出并加以改进和修改,避免了学生画面错误持续时间长,难以改进;有些学生的素描作业停顿不前,应及时找到指导教师帮助其分析画面的因素,找出阻碍的原因,从而加快画面的操作进度。  教师直接示范画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素描有直观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通过直接示优秀范画面充分地讲授这一过程的知识,让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直接感受到教师示范画面时的作画步骤中面块的安排、线条的运用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次的快速学习,教师直接示范画面,一小时内完成怎样的程度,两小时内完成是怎样的面貌,三小时内完成是怎样的效果都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直观性将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好考试的时间,达到考试时能自如应对,正常发挥的目的。
  具体分析、灵活应对可确保考试如常发挥

  高考美术专业的考场存在着考试人员数量多、场地有限、光源欠缺等许多不可预计的不利因素,因此考生要有一定应考的心理准备。为了使考生无论在何种环境都能如常发挥,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示范当中进行多方面指导。有的平时习惯于正规教室的光源,到了考场也许就遇到了光源偏暗或者自己的位置被安排在逆光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考生除了观察对象外,还应将画面比较模特(或石膏像)的真实调子按自己的要求稍微提亮一些,如果逆光处的模特或石膏像)太暗、结构不清,考生可将平时理解的结构充分表现,不要过分注重调子,这样画面可显得结实而通透;考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己采取一些预备措施以调整好自己在考场的状态。依据场地、光源、位置、对象的变化反映出考卷的侧重点,以求快、稳、准、跳。“快”就是要抓紧作画的时间;“稳”就是冷静的观察和如常的发挥应有的水平;“准”就是造型准确、构图完整、造型虚实得当;“跳”就是画面黑白色差对比大、灰面深浅和谐、视觉冲击强,不要过分暗、过分灰,黑白灰关系适宜,画面效果好。
  在美术高考的教学中,除了上述几点还有很多方面要求我们进行探讨和交流,以完善我们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使考生在高考中能以最佳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                                                     
素描静物的注意的问题及作用

1、静物写生的意义
    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白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1)体现生活气息,合乎情理

    这是首要的一点,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情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有构思,不要盲口拼凑一堆静物。

    (2)有中心、有变化、有对比。

    摆静物应先选一个主体静物,一般形体较大,也就是要大于从属的静物,占据构图的主要位置,在构思和色调上起决定作用。选择从属的,也就是配角静物,其形体要小于或低于主体静物。搭配的静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应该考虑它们在大小、高低、方圆、深浅及质感上的变化,不要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这样才能获得既有中心秩序,又有对比变化的理想效果。

     2、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㈩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

2)稳定而不呆板;
3)饱满而不滞塞;
4)活泼而不散乱;
5)有主有次;
6)有远有近;
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
8)考虑动势;
9)不分割画面。

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

    在静物组合,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致,则会加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具动势感,产生某种视觉平衡.

    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

    静物写生,对形体质感的表白现,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高考素描头像考试中常遇见的问题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 “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3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                               素描应试训练和美术考生谈几点体会:

一、你时刻在注意“整体观念”吗?

  “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死抠局部,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花、杂、乱。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处理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专注局部,忽视整体”将最终造成“整体”的失败。 

二、你是否在用“心”作画

  绘画是一种艺术,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作画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情绪、感受极大地影响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的画面是空洞、没有感染力的。有的同学认为“画得多了就提高了水平”,于是一味地增加作业数量,盲目延长作画时间,好像只有这样才算“努力”。而实际上呢?由于身心疲惫,作画时已经是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能集中了,何谈 “思想”与“激情”?其作品也只能是徒有形式,毫无神采。“多画”是在“画好”的基础上多画,而不是无目的的多画,在作画时出现厌倦情绪时可休息片刻,或改画色彩、速写,实行自我调节。只要用“心”作画,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 

三、你会取舍吗?

  有的学生素描基本功应该说不错: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体积感强,并且深入得十分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所画对象、背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像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技术熟练”,而谈不上“艺术高超”,因为画面没有重点、没有取舍,什么都画其实就等于什么都没画。所以在深入时一定要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结合自己的感受,将对象理性地、艺术性地反映在画面上。要大胆取舍,该突出的刻画入微,该省略的一带而过,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你重视临摹吗?

  在很多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喜欢画写生不愿在临摹上花费时间,也不屑于临摹。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临摹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每位成功的画家都通过深入临习、研究、借鉴前人的作品并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临摹优秀作品来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可以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头脑更具理性,实现作画水平的有效提高,实在是一件很“便宜”的事。在重视临摹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取法要高,一定要选有代表性的大师、名家的作品,也就是说要临“好”作品,才能汲取到营养;二是对临摹作品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全盘照抄,要做到去粗存精;三是临摹要有一个“度”,要与写生结合进行,临摹是学习手段,写生才是目的。要避免因盲目、过多地临摹而压制思维,束缚个性的发展。 

五、你是否在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

  有的同学忠实贯彻“苦练”战术,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水平却长期停滞不前,许多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他们很“勤奋”,但不会总结经验,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勤奋”只能算是漫无目的地蛮干。“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保持优点的同时,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存在的问题。  

高考素描考试常见毛病和解决技巧浅谈

【内容摘要】:高考素描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素描知识的理解。考生在素描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理解,绘画中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作品凌乱,空间、虚实和体积关系都没很好的体现,画得较平。很多考生急于求成,一开考就进入局部刻画,出现死抠局部的情形,失去对整体的把握。 
【关键词】:高考 素描 毛病 解决技巧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初学者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所有高等专业院校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在历年美术高考中,也是美术考生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每年的美术高考中,都有部分考生因为素描基本功不过关或对素描考试要求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考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影响了最终的成绩。
为了使同学们能对素描技法和考试要求有更全面的了解,在素描考试避免出现各种毛病,最终考取理想的成绩,我们对历年素描高考中,考生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有以下几点:
1、缺乏画面整体观念,处理不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缺乏整体观念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2、对物体结构缺乏科学理解,机械抄袭对象表面光影。
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物体本身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3、不注意捕捉对象个性特征,缺乏对物体观察的敏锐性,出现概念化的毛病。
很多素描考卷粗看不错,但最终却评不上高分,原因在哪里?这类考生的问题主要是画面概念化,缺乏敏锐感受。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4、不注意最后的画面调整,出现画面灰、弱、锁碎等毛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我们要学会分析。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另一种现象是画面琐碎。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和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统属,互不相让,像一盘散沙。一个物体在一个固定光源的照射下,必然会出现强弱、远近和虚实的物象。因而就产生了物象主次关系———秩序感。这个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安排的。如果画面上没有这个秩序,那就是画者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认为每一个部位都重要,都要强调和突出,那么秩序就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被破坏。没有整体感的素描,是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的。
还有部分考生的试卷画面虽然表现了很多明暗层次,也注意到了主次的明暗对比关系,但是给人感觉物象表现不结实,抓不住结构的具体关系,显得很空泛。这主要是对物体的结构理解不深刻,没有真正的把握物象各部分结构的具体转折、起止、穿插关系,从明暗大块面上表现了层次的差别,但没能抓到具体的结构点。应该加强对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搞懂各部分关系,并用明、暗体现这些结构关系,这样,作品才能画得结实和实在。
总的来说,高考素描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素描知识的理解。考生在素描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理解,绘画中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作品凌乱,空间、虚实和体积关系都没很好的体现,画得较平。很多考生急于求成,一开考就进入局部刻画,这样难免会出现死抠局部的情形,失去对整体的把握。因此,拿到试卷后,一定要仔细阅读,然后按命题要求定好构图和大的框架,并在头脑中形成透视关系的远近、虚实,再铺色调。其次,很多考生容易把黑白灰的关系理解为亮部、暗部和次暗部,其实这三大关系是体现人物面部的三大块关系,即正面、正侧面和侧面的关系,我们在处理画面黑白灰的关系时,不要眼睛看到什么就完全照搬,要根据需要进行艺术化处理,一定要巧用光源,用对结构的理解来处理光线的强弱变化。考试时,尽量注意整体出发,局部入手;大胆落笔,细心收拾;适时调整,把握关系;突出重点,强调特征;气韵生动,兼备形神。只要做到了上面几点,无论考什么内容,我们都可以自如作答,考取好成绩。
  考生如何画好素描头像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 “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
  查阅近几年各大美术院校、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素描试卷,不外乎考头像或者带手的半身像,也有初试考石膏像的。考生理所当然地将注意力放在主攻素描头像上。我觉得考生在头像素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人物的基本形不准确。包括头部动势,头部的外轮廓以及脸部轮廓,五官位置,人像与脖子和肩的关系等等。
  二、对头部结构的不理解。缺乏解剖知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紧紧地抓住骨骼和主要肌肉来表现,使得形体松散,线条、明暗不能落在实处。
  三、立体观念不强。由于几何石膏立体清晰易辨,而头部形体比较复杂,往往陷入局部的描摹之中而忽略立体地观察与表现,缺乏应有的深度。
  四、整体感不强。不厌其烦地抠眼、鼻、嘴。头发、耳朵草草了事,脖子与肩的关系不予重视,画面凌乱而不协调。
  五、不注意顶骨的位置。因头发覆盖住头颅,往往将额骨与顶骨之间缩短,看上去极不舒服。
  凡此种种,说明有些考生尚不能宏观上把握整体感,掌握基本形,深入中讲究完整的处理画面,常常被细枝末节所缠。必须提高艺术修养,在观察方法、作画步骤方面亟待提高。
  下面,我结合头像素描概要谈谈作画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构思、构图。考生在作画前要养成观察对象的特征、酝酿自己情绪的习惯。根据对象的职业、年龄、气质、爱好等考虑该如何表现,最后欲达到怎样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笔就大胆潇洒。不要仓促作画,构图时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适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间要大些。虽然这是老生常谈,却是决定整幅画是否完整舒服的关键。
  第二步,狠抓轮廓。这点非常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墙基不堪设想。轮廓即墙基,要抓准,就要抓住头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头与肩的关系。要画准轮廓,就必须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多运用辅助线帮助确定位置。在抓外形时要狠抓特征,要画得像。外形初见端倪,形象呼之欲出。就如公园门口的艺人用剪子剪影,轻而易举地将人物形象显现出来,尽管看不清过细的内部结构,我们照样能够认出他来。有些同学不注意这一步,形还非常含糊,便匆匆忙忙去画五官了。这样画出来的画怎么能逼近对象呢!
  在画准外形的基础上,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功夫。在画五官时要注意中轴线的运用,除绝对正面外,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孤线,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一点,画稍侧的角度,头总是转不过去,当然感觉就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据三停五眼的基本规律,在共性中找出人与人的形象特征,画出人与人的千差万别。在打轮廓时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长和宽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这一步画不准千万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画眉毛要注意眼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所呈现的眉深眉淡。画眼则要将四个眼角处于一条平行线上,否则眼睛就有高低,感觉不舒服。画眼很重要,上眼皮和下眼睑有区别,一般上眼皮较重,原因是有厚度,且眼睫毛较深,阴影投射在眼球上,往往这里是整幅画的最深处,很有神,也易将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睑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戏妆了。嘴的刻划也关系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确定上下嘴唇的厚薄,还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线勾得过死,嘴的上翘下垂,非常微妙。画耳要与眼鼻嘴联系起来看,有些考生不愿多画耳朵,甚至将耳朵当作负担。要么虚不过去,影响空间,要么跳得厉害,破坏整体。
  明暗交界线是决定头部深度、体积的关键,颧骨处在交界线最突出部位,有高有低,有突出也有柔和,可视特征而定。尽管受光处颧骨不那么明显,但必须与暗部对称地画。顺便说一下,人物写生非常重要的是对称,诸如两眼、两耳、两个鼻孔等都要同时考虑。
  头发固有色是黑色。只要仔细分析,绝不是漆黑一片,也同样有明暗对比。头发是在颅骨上形成的,发型、明暗都必须考虑结构。头发力争画得蓬松,富有质感。
  第三步,深入刻划。此时要好好审视一番,看看哪些部位最深、最强烈,就从这些地方着手,一般先从眉、眼、鼻、颞骨处开始,一下子即可抓住特征,画出大的关系,但是一定要避免抓住一点反反复复盯着画,使局部画得过分而关系失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可根据对象特征来考虑,如角度有些偏,颧骨比较突出,有的剑眉浓重而富个性,有的眼睛炯炯有神,那就由此展开。
  在深入中要始终保持整体关系,明白一幅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幅画面的整体感,完整感,如果只是将笔墨停留在五官上,以为是画龙点睛,而忽视其它方面,整个画面就不会好。我们在看画展时,总是站在较远处端详整幅画,对某些部分感兴趣,再走近细观,没有人看画展时直冲到画前死盯着局部看,如果那样岂不滑稽可笑?在深入中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的明暗对比,我将它比作为主要矛盾。然后是暗的与暗的比,亮的与亮的比,我将它比作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抓住了大的关系,又注意了微妙的关系,整个画面就有主有次,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深入。每深入一层,即从最凸处开始,带动次明部。画眼注意整个眼轮匝肌周围的关系,画嘴考虑口轮匝肌的块面,画鼻注意鼻骨、鼻翼与脸颊的联系。同时,还要考虑这一局部在整个脸部中的比例关系。总之,在深入中时时考虑整体,主次各得其所。
  第四步,调整。一般考生画画时总喜欢一个劲地往下画,直至结束,感到气都喘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琢磨一下,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调整大的关系。其实这样的想法很要不得。调整既是深入也是概括,使画面的总体效果更趋完整,要做减法,将琐碎的细节综合起来,加强大关系。调整还是考生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究竟以怎样的画面效果呈现在主考官面前,以怎样的画面效果在众多的考生中出类拔萃,这点值得深思。
  要画好人像,特别要画得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机械式的描摹,好像人物形象是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总是那么呆板、没有生气。人物要画得像,首先是形神兼备,注重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划。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眉、眼、嘴的情绪变化的表现,在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来画,就能使画面有生气。我觉得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绝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
 总之要画好人像素描,获得扎实的基础,精确的造型能力,还是要靠多画才能得到。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好的范画,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多方面地进行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实现自己的理想。2013年湖北美术联考教程:空间透视与画面构成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明暗与调子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
“三面五调”

     A: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
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
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
      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
1)不同位置的组合,(2)不同质的组合,(3)不同量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上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1)框太长 (2)框太大 (3)框为宜
     以上关于素描的基础知识就讲完了,希望大家能认真去体会,并能运用到之后的练习中。这样会使大家事半功倍。造型基本因素
 
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
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
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怎样突出立体感
 速写只要经常画就会好.你要做到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画.随身去哪都带上可以绘画的纸和笔,看到想画的东西就画下来.做绘画日记是练习速写的最好方法,又可以记录身边的事情.
刚开始的话建议你对着照片画画看,或叫人固定一个动作让你画.不要介意画得慢,虽然叫速写,但也不要求快.而且速写要宁繁莫简,就是不要可以去简化看到的东西.
速写不同素描.画的时候尽量用曲线去画,不要出现直线,而且线最好连贯.
我跟你说,速写不是别人教就可以画得好的,一定要练.如果你可以坚持每天画满10页A4纸以上,那么不出一个月你一定突飞猛进.
 另外,速写多素描的构图很有帮助.
素描-开始系统学习构图,各个角度的几何形体,石膏像,人体解剖(重要),头像,半身像(带手)在学习每一个的时候穿插大量临摹(这是让你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画面闪亮点)和速写(素描和速写十分不开的)素描主要是提高你对形的理解和黑白关 色彩-色彩构成 ,先学会用颜色造型,水粉-单色写生(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人物),两三种颜色写生,全颜色写生 ,尽量少加白色(刘晓东,佛罗伊德的可以多看)学会画小搞,其中大量临摹,不要沉迷于水粉,水粉是中国特有的廉价产物如果是油画最好找个老师指点,条件是水粉素描功底扎实!
 速写-准备小本一天50张随时画,对象不限,临摹,默画,记住画速写一定要放松考试的之前背几个场景(如果每天50张速写不用) 总之高考专业进步最快也是最害人最折磨人,做到意在笔先方是高手
 如果你是高一的学生,你更要多注意意识上的培养,从一开始就灌输正确的方法方式,避免以后学生走弯路.首先要
眼高手低,要提升自己的眼光,要多看好画,技法不是问题,要用眼光观察,就是说用心观察,而不单纯的用眼睛来看!
 要细心体味物体的结构转折,不要只是拘于表面,勤画速写,画画时不要上来就画,做到胸有成竹在动手,不要怕画坏,画的时候要专注,这方面想的多,那方面就想的少,找到自己的目标,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今天学这个人,明天学那个人,画画一定要画完整,不要半途而费,每次自己画完都要贴在墙上和上一张进行对比,不能让上一张的问题还出现在这张上,不要仍自己的作品,记得保留,每天对比,多和其他同学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的问题也出现在自己身上!
  一定要坚持速写!当然画几何形体是为了锻炼学习基本形体的造型能力,开始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交学生打型,对比联系着画,不要让学生急着上调子.要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接触的画种要多,多拿好画给学生,选择书籍要谨慎,市面上美术方面的书好多,不要乱买!你和学生一起努力吧,就像我说的,要用心用眼光,而不只是用眼睛!

素描常见的弊病:

一、黑——缺乏明暗的层次,为素描最忌。

原因: 1.将受光面调子画暗了,背光面无力再加,只好拼命画黑了。

           2.过分追求调子层次的无限丰富而又无力识别层次差别,缺乏控制地一味画黑。

           3.心中无数,来回往返,原地踏步,重复用笔而将画面加重导致黑。

二、灰——素描最常见的弊病

原因:1.灰色过量,缺乏黑白两极的调子层次。

            2.缺乏控制,将受光面亮的画灰,灰的画深又不敢加重背光面。

三、花——“还严重,不成其调

原因:1.只重局部刻画,缺乏整体比较。

           2.明暗不分,将受光的调子画到背光面,又将背光的调子拖到受光面。

           3.细部黑白对比过度。

四、乱——“更严重,为素描最大弊病

原因:1.造型不明确,显得凌乱。

           2.横七竖八,心中无数,大笔挥挥,画面散乱。

           3.调子运用无序,明暗混乱。

五、脏——并不是干净的相反词,而是指由于中间调子雷同混淆,普遍偏灰偏暗而形成“脏”。

原因: 1.形体转折模糊不清。

           2.明暗调子含混,东一块灰,西一块深,没有严格按形体及明暗规律作画。

           3.滥用橡皮擦、手指擦揉,造成画面含糊混浊。

六、平板——体积意识不强,刻画时只重局部调子变化而忽视整体调子。用笔用线及调子的表现单调,缺乏强弱虚实的变化

七、僵紧——表现方法简单概念,不问面与面交接处的具体转折变化,对形体轮廓抠得太死,一律用方而带棱角的笔触交叉表现。过于拘谨,平铺直叙,每处局部均是精心描画,只有科学性没有艺术感。

八、飘浮——用笔胸无成竹,渺然虚物,似是而非,或者投影位置不明确,形体缺乏重量感。形体不结实,抓不住结构的具体转折关系,显得很空泛。

九、松软——形体缺乏内在骨力,松散软弱,一律用圆弧而无力的笔触表现。

十、油腻——过分强调明暗调子层次变化的无限丰富,过分追求形体块面的细微变化,用笔用线磨蹭啰嗦,而将画面画过了头,产生油腻而令人生厌。

素描基础理论:
一. 素描基础知识
1.点线面
        点,可以辅助观察对象,定点找线,正确抓形。如利用结构点,
     光影点的串联概括形体的观察方法.
        长短,粗细,轻重,曲直…线是素描最常用的表现手段.如:轮
     廓线,指形与形之间的衔接线,分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结构线,指两
     个形体相互衔接所形成的线;棱线,指两个不同方向的面相交所形成
     的线.在运用时应结合对象的形象特征,注重它们的轻重.虚实.穿插
     关系,灵活运用.避免生硬.死板. 除此之外,辅助线和排线的运用不
     可忽视.
        面,是指物体形体凹凸起伏或转折所形成的变化关系。面是组成
     物体的重要因素,任何物体都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正确理解和运
     用面是造型的重要手段.
2. 形体
        形是指二维空间的长度,宽度或斜度,是平面的。形的正确与
    否关系到作品的好与坏,一般的抓形方法较多用目测法:比较法是
    较主观,较灵活的抓形方法,比较线条的长度,斜度,弧度,比较
    块面的大小,方向,轻重,上下比较,左右比较,四面八方整体比
    较,形里看形进行比较,才是获得准确形的正确方法。
        体是构成物体的主要要素,是立体的,具有长宽高(深)三维
    空间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由N个体构成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
   “体”是表现画面体积感或立体感的重要“意识”。
3. 结构 
        是指物体本身的构造,分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几何结构是把
    复杂的物体概括为无数不同的几何体构建而成的一种理解方式,世
    间万物都是由几何体构成的;解剖结构原为医学用语,指内在的组
    织构造关系,是判断一张头像作品好坏的关键,所以,对头骨和头
    部肌肉的理解至关重要。如图:
4. 构图 
         指经营位置,就是在画面上我们怎样摆放对象的一种形式.一
     般情况下,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上紧下松,宁上勿下;模特面部朝
     向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可以多留些空白;如遇到正面,就看光源,
     光源方向可以多留些空白.总的来说,构图要恰当,均衡,饱满,有一
     定的艺术修养,遵循宾主呼应,空间合理的原则。
5. 比例 
         是反映物体各部分及其与整体之间的大小,长短的相互关系。
     分标准比例,如“三亭五眼”;目测比例,指利用目测棒所获得
     的比例;感知比例,是指对表现对象进行观察,比较的感受所得,
     是一种较主观获得比例的测量方法,注重比较。正确熟练的掌握
     此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6. 透视 
        分为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视平线上视点的
    位置来决定表现对象是处于平视.仰视还是俯视,或大小的位置.其
    规律为:近长远短,近大远小。空间透视是表现空间距离远近而
    形成的虚实及色度的视觉效果变化的原理.其规律为:近实远虚,
    近强远弱。
7. 明暗  
        指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所产生的光影关系.在表现时应先明确
    对象的亮面和暗面,寻找灰面,再区别最亮面,次亮面,最暗面,次暗
    面等有序的层次变化,有节奏的表达.
      亮面 透亮,结实      亮面 亮中有灰,要实,
     灰面 灰中有亮,要实,追求丰富
     三大面 灰面 丰富微妙   五小调 明暗交接 黑得到位,注重起伏变化
     反光 暗得有东西,透气,要虚
     暗面 暗得透气        投影 虚的黑,透气,不死
        黑白灰指整体画面的色调区别,与明暗不可同意而语.黑白灰
    关系是否明确是画面效果是否鲜明,生动,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的
    关键所在.一般在头像作品中常见的安排方法:头发是黑的,脸是
    灰的,衣服是白的;头发是白的,脸是灰的,衣服是黑的;或头
    发和眼睛是黑的,衣服和脸部背光面是灰的,受光面是白的等等。
    在某种情况下,黑色区域和灰色区域对比不够强烈,我们可以主观
    提亮灰色区域或加重黑色区域;白色区域和灰色区域反差不鲜明,
    我们可以主观提亮白色区域或加重灰色区域.总之,一张好试卷黑
    白灰一定要分明,黑要够黑,黑得透气;灰要灰到位,灰得丰富;
    白要白得透亮,厚实。
8. 体积感
          简单讲就是立体感,就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即内空间。在二
       维平面体现出来的就是给人于厚度感。体积感的有无是衡量素描
       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理解和运用“体面”法对体积感
       的表现有很大帮助。
 9. 空间感
          空间感相对体积感来说是外空间,是画面的深度,是一种氛
        围,如;鼻子与后脑的前后距离感或头部处于什么样环境氛围
        等,就是空间感。正确处理好空间感可以用轻重强弱法,虚实
        法,繁简法等。
 10.       质量感
           质感就是给人于一种触摸感,是光滑柔软,还是粗糙刚硬等。
       在表现时,光滑柔嫩的质感,如女人的皮肤,就可以用较细小含蓄
       的线条或柔和的面来表达:相对粗糙的男人皮肤,可以用较粗重
       毛躁的线条或较强烈的面表达,有时,具体情况还是需具体分析,
       不可概念化,也有小白脸男生的不是?量感即是重量感,头部有
       头部的重量,应该没有人的头部像气球般轻的吧?所以,在表达的
       时候分量感一定要到位,该重的就得重下去。
 11.       整体感
           整体感不是完整,更不是完成,它是指在作画过程或画面完
       成后的一种绘画意识。整体的观察,整体的造型,整体的刻画,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等的绘画理念始终贯彻整个绘画意识,才
       能游刃有余的把握画面,人物形象才生动传神。  
      正确理解和运用以上素描几大要素,是画好素描的关键!
 二. 素描提高秘诀
  1. 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强弱虚实,都是光线作用于内在形体结构的外部
 表现,要想深入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理解其内在的结构,体面
 关系.而不只是机械概念的照抄照搬表面的华丽和”帅”气.所以,要想提高头
 像素描,就要认真,主动地去研究头部骨胳,肌肉的结构,头颅和肌肉人面像画
 它十几二十个不过分,就算现在小有成绩而对结构还不够理解的话,建议还是
 再研究研究!真正理解对象才能表现对象。
 2. 注重感受
       很多考生在训练时一味的追求画面效果,错误的认为模特儿像不像不
 重要,效果好就行,表现的对象千人一面,反正阅卷老师也不知道模特儿长什
 么样.当然,像不像不是衡量一张作品好坏的标准,但它却是体现考生是否具
 备有敏锐的感受力.如果考生没有感受对象,而是固执的去编造和追求所谓的
 画面效果,废弃对客观对象的感知能力,失去了作品的神韵,无疑,这样的试卷
 是很难得到高分的.富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老师。
 3. 整体观念 
       由于高考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考生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
 考试中不是怀着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进行,而是只看到某个局部,一味死
 抠局部,造成画面各局部相互间的关系衔接不自然,乱了套。常常是某些局
 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却不知道这个部位该处理到什么程度,而其它
 局部还是空白,却也不知道这个部位该怎样表现,如此这般作画,效果可想
 而知。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等等,都有着它的规律
 和秩序.这种关系一但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不完善了.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
 局部组成,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不真实的,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
 也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局部都有它存在的位置,该黑的要黑,该白的也要白,
 该虚的就虚,该实的就得实...颠倒了任何一局部,都会破坏掉整体。或者每
 个局部都刻画仔细,平均对待,局部与局部之间缺乏联系,没有统属感,整
 体自然被破坏。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是判
 断画面效果好坏的关键。如何解决这种关系?比较,比较,再比较的原则是
 正确掌握整体关系的有效方法,比较形体大小方向,比较透视远近,比较色
 调深浅,比较主次关系,比较虚实关系等等。
       素描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练就一手“好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整
 体观察事物的“看法”,培养整体掌控画面的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总
 而言之,养成“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念是画好素描的秘诀之一。
 4. 把握画面
       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是体现在画面效果的把握上,老师给学生改画,
 有时只是稍微动一下笔,画面效果就决然不同,这就很好的表明老师有较
 强的画面处理能力,而学生缺乏。要想很好的把握画面效果就要从主次,
 虚实,黑白等寻找答案。
       主次就是画面中的主要,精彩部分和次要,起陪衬作用的部分:虚
 实就是指体面过度柔和,形体模糊,对比弱的部分和塑造充分,形体清晰,
 体感强的部分,它们都是一种对比关系。正确处理主次,虚实的对比关系
 可以有效的增强画面效果。准确深入刻画主要部分,高度概括次要部分,
 区分主中有主,次中有次的层次关系;主观的加强实处的刻画,削弱虚处
 的描绘,拉开虚实对比,有些部位要细细斟酌,有些部位只需点到为止。
 是获取好的画面效果的关键。
     黑白关系涉及到画面的层次感和明暗调子关系。黑白关系不明确就会
 使画面灰脏腻,所以,仔细观察分析每一个层面在画面中的分量是很必要
 的,该黑的要大胆的黑下去,该亮的不可弄灰了。正确理解和掌握体面关
 系的处理手法对画面效果把握会有很大的惊喜。
      最后,建议多看多临摹些好的作品。要深入研究,一张好的作品会给
 你带来很大的启发。

怎样学好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的写生主要是训练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于初学者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逐渐把握构图的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可用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写生步骤:
  科学、严格的方法步骤不仅能够保证作业顺利进行,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确立构图

  推敲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

2.画出大的形体结构

  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

3.逐步深入塑造

  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文要的、关键性的
细节要精心刻划。

4.调整完成

  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形体素描
  以结构线条来描绘对象的素描,我们暂且称它为形体素描。在这种素描静物画中,作者对被描绘的物体以几何形体结构为原则,予以简化和强化。由于采用透视的截面剖析的描绘方法,物体的结构组合关系以及物体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在画面上肯定、明确,清晰可见。这种形体素描的优点在于锻炼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与空间的想象能九 由于线条本身具有多种的表现力,因此,使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更为自由、生动。结构线的运用,直接表现出和暗示着物体之间的质量、体积、远近、方位、对比等特点,并且排除了那种如实的描绘物体明暗和细节的方法,代之以线条表达形体复杂的体与面的结合,因而获得比自然形态更强烈的艺术形象。

 

学习素描的“点、线、面、体”:

 “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辨证地认识三者的相关理论,对我们学好素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现杂七杂八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先观后察的观察方法是合逻辑的、科学的,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

  “先观后察”先观,观什么呢;后察,又察什么呢。这里要分为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先观大的体积,大的动态。要求视线放得很宽,有些同学在这里很容易犯错误,因为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体上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盯着那个小地方画;其结果是到最后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但出不来,而且到处都是七零八乱的碎形象。二、观调子时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线。两条主要交界线:后脑到下颌的与颞骨到下颌的,他们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体现头部结构的转折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头像是否有体积,有空间。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体中的大体。这要求我们始终要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形体,坚持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筹局部的观念。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表现”。这是因为它是整个素描教学实践体系的核心,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围绕着“表现”进行;一幅画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将直接取决于怎样表现。上面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怎样观察,那么如何运用这些观察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呢?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四方面:一、学会用大的长短线概括形体的大动态,强化形体的大印象。二、学会用排线概括形体的大明暗,表现形体的大体积。排线是点、线的结晶,由于它很容易形成体积,而且概括性极强,因而在素描作画中运用地相当频繁。三、找出两条主要明暗交界线,并加强其对比。注意要用大的长短线、大的排线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强。明暗交界线不是两条单薄的线,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质,体的厚度,加强它实际上就等于加强画面的大体积。所以,整个作画过程中要反复抓住这两条主要交界线,把握它的结构转折变化。四、深入刻画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情感,传达画者主观思想情趣的的地方; 因此,需要切切实实重点刻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五官的形体,2、五官的空间3、五官的体积4、五官的质感。深入的刻画其目的就在于塑造形体的严谨,空间层次的分明,体感的强烈以及质感的真实。

  最后,让学生学会整体“调整”。整体调整是作画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但其作用不会因为它是最后一步而减弱;有些时候反而在加强。这里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恰当地处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这种完整性必须包括:1、大的体积完整,2、大的块面清楚,3、大的线条节奏感强, 4、小的“点睛之处”精彩耐看。

  综上所述,“点是线中的点,线是面中的线,面是体中面”深刻地概括了点、线、面、体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辨证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作画的全过程,并且大大地推动了素描教与学的往纵深方向发展。
静物素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美院附中素描基础教学基于它与学院本科教学上的链接关系,同时又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这一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附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为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高质量的后备生。

素描——多角度练习作画
     省联考测试范围:头像、石膏像、静物等。表现形式为写生或默写。
     素描评卷标准:主要考查学生四方面的能力:一是构图、形体、比例、透视、结构及体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二是物象的质量感、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的表现;三是对画面主次、虚实关系及整体的处理能力;四是对物象个性特征的感觉及自觉把握能力。如果要够上高分试卷的话,阅卷老师还会在造型手段和语言技巧上有所关注,即看作品中能否体现出学生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透视原则】
     备考期可练习:素描静物:包括:(1)水果类:苹果、梨、桃、香蕉、橘子、葡萄等。(2)蔬菜类:白菜、土豆、青椒、油菜、萝卜、茄子、西红柿、大蒜、洋 葱等。(3)器皿类:陶瓷品、金属器皿、啤酒瓶、酱油瓶、饮料瓶、玻璃器皿、砂锅、刀具等。(4)食品类:桶装方便面、带包装的饼干、面包、馒头、糖果、 肉类等。(5)文具类:字典、书、书包、眼镜、台灯、颜料盒、画夹、水桶、钢笔、墨水盒等。(6)衣物类:牛仔衣、皮手套、运动鞋、帽子、毛巾等。(7) 花卉类:百合、菊花、玫瑰、康乃馨等。
     素描头像:包括男青年、女青年、老头、老太太、中年男子、中年女子肖像等。
     素描胸像、半身像:包括男青年、女青年、中年男子、中年女子等。但要求模特胳膊和手的姿势摆放要有变化,如有交叉放胸前的,有手里拿道具的等。
     石膏像:包括常见的 “海盗”、“伏尔泰”、“阿古里巴”、“塔头”、“罗马青年”、“小卫”等等。
     素描训练得分要点:紧紧围绕素描评卷标准合理训练,一是要重视理解形体意识,注重分析解剖知识,把握住画面大的黑白灰效果;二是练习内容由易到难,一步一 个脚印狠抓落实,要理清学习思路,学会总结归纳,要养成随身带笔记本的好习惯,把练习过的内容画勾,有不懂的记下来及时找老师帮忙解答。三是训练方法多种 多样,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写生与默写相结合,局部临摹、对着模特照片写生等。四是多角度练习,考生不要只在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画画,放弃其他角度的练习, 要知道考场上是抽号入座的,不一定就能百分百抽到你最擅长的角度考试。
 

色彩——好的构图赢得高分
     省联考测试范围:人物头像、静物写生或人物头像、静物、风景默写。
     色彩评卷标准:一是画面整体色调的组织、处理、协调能力;二是对色彩冷暖关系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三是有一定的用色、
造物的塑造能力;四是对画面整体构图、黑白灰及空间层次、主次、强弱、虚实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备考期可练习:色彩静物、人物头像、石膏像类:(练习内容和素描科目大致相同),但须着重强调一点,就是衬布的练习颜色要丰富。因为素描静物中衬布颜色只 需要黑白灰层次,而在色彩练习中需要有不同的色调练习,决不能单一化。针对色彩风景练习,可以先临摹好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实地写生;还可以选取一些风景摄影作品,进行再创作。
     色彩训练得分要点:
     一是多做构图练习,绝大多数院校色彩考试采用默写形式,这就为考生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一张好的构图是得高分的前提。最典型的构图有S形,△形,○形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构图进行分析研究、练习,在考试中彰显个性。
     二是色调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到位,多练习画小色稿,在训练中要有目的的记录整理自己练习过的色调,哪些是还未练习过的。比如某校在命题默写色彩考试中要求考 生画出一幅冷色调的画,大多数考生第一反应就是画蓝衬布,也许平时画的蓝衬布比较多吧。所以,考生在考试时要审清题、理解含义,要学会画面出彩,给判卷老 师留下深刻的好的第一印象,绝不能偏题跑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美术书籍,可以挑选一两本进行临摹或记忆练习,开阔自己的视野。要作色调归纳总结:暖色调 有红、黄、橙、褐色调等,冷色调有蓝、紫、绿(也有称绿色为中性色调的)。还有明亮的高级灰调子:浅粉、浅黄、浅绿、浅蓝、浅紫等。再有白色、深色、花 布、格子布等相互搭配,会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大大提高考生的练习水平。
     三是要掌握一定的调色技巧,整幅画面切忌笔触太干或太湿,适中最好。画面用色太干,像油画色堆积的效果,反而颜色容易剥落龟裂,影响考试成绩。用笔太湿, 过于追求水彩的用色技巧,画面会斑斑驳驳,凹凸不平,塑造力不足,发挥不出理想状态。要学会做到处理亮面用笔厚重,暗面薄润透明,会收到虚实有度、层次丰 富的最佳画面效果。
     四是注意物体细节的刻画,虽不能和素描静物相提并论,但是最基本的细节刻画还是要有的,这也是高分试卷的得分点。比如:处理好苹果的凹陷、对陶罐口的塑造、高光点的虚实、盘子厚度的刻画等。
     五是注意作画速度,色彩测试要求在2.5小时内完成,考生尽量安排出半小时至15分钟的时间晾干画画,防止交考卷时相互粘画,影响考试成绩。【色彩的最高境界:感受自然,统筹兼顾】

速写——勤动脑勤动手
     省联考测试范围:人物(单体或组合)动态或静态写生、慢写或默写等。
     速写评卷标准:一是构图完整新颖,人物结构与比例准确,神态生动。二是用线流畅生动,疏密得当。三是注重整体效果,重点刻画到位。四是画面有美感,有自己独特的用线特点。
     备考期可练习:静态速写:单人、双人组合(坐、站、蹲姿势),场景组合(要求三人以上)。
     动态速写:跑、跳、推、拉、穿衣服、系领带、喝水、吃饭、洗头、扫地、跳舞、打电话、打篮球等。
  速写训练得分要点:速写,不论是河北省联考还是省外院校的校考,越来越重要。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在2010年招生中,就把速写从素描的应试中剥离出来,作 为单列,分值定为60分,而素描、色彩各为百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10年招生中,把原来4科中的设计和创作科目去掉,提高了速写科目的重要性,各科 目比值变为速写(250分)、素描(250分)、色彩(250分)。在刚刚发布的浙江省2011年美术统考政策中,也将速写列入了考试范围。素描、色彩、 速写这三门考试,最终拼的还是速写。即便素描和色彩拿了高分,速写很弱的话,三门成绩不平衡,还是会丢分很多。

   那么,考生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几大要点】:一是坚持每天画速写,画身边动态的人、事物,做到勤动脑、勤动手、勤默写,为考试积累知识。二是不能看一眼画一眼,整 体结构要把握住,要做到心里有数后再下笔画。三是学会控制画面,学会取舍,抓主要的能够表现对象特征的进行刻画,不要面面俱到;大的动态关系要明确,重心 要稳;头、手、脚应生动刻画。四是遵循“由慢到快”、“快慢结合”、“由形到线”的规律,坚持临摹和写生相结合,多看大师的速写作品,比如西方的马蒂斯、 毕加索、安格尔,中国的陈丹青、何家英等,吸取营养。   

  总之,美术备考,多画是硬道理,多看、多想、多问是保障,你准备得越充分,心态就越好,发挥就越稳定,竞争力也就越强。要补偏救弊,踏踏实实地解决每一张 画中出现的问题。专业高考,画面说了算,平时训练,不管哪一科,都要注意画面大效果,大关系的把握,对于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因为那可能就是 你在考试中的失分点。要知道,现实很残酷,一分之差,名次往往相差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放弃。许多事情,不 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放弃而失败!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考前一定要加强基础训练

 

为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更灵活的绘画手法,表现技巧以及有针对性报考学校和专业,适当地变换 一些临摹、默写、命题创作课程是必要的,临摹一些优秀的范画,可以直接吸取别人好,的方法和表现技巧。默写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形象思维能力。创作又是对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的全面培养。为了适应高考的多变形式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加强默写训练

1. 默写目的 : 默写考试是对考生知识面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组织画面和造型能 力的考察。它能够充方休现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性。

2. 默写的要求 : 考生要对绘画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物体的基本比例、结构、位置、透视、大小、明暗、 组织画面、色调。

3. 默写的内容 : 默写考试的内容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也是我们在平时训练中接触最多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默写试题来看,如罐子、水果、盘子、杯子、酒瓶、花卉、面包、蔬菜、鱼、书等较为常见。

4. 默写的形式 :

①全默写:以文字形式说明的, 如:“ 一个酒瓶、一只杯子、三个水果、两块衬布 ” 这种形式对物休的造型,色彩不做具体的说明及规定。另一种形式,如“ 橙黄色衬布一块、瓷盘有面包一块及用刀切过后的面包两片,水果刀一把,大号玻璃杯内有褐色饮料,两个苹果、一个桶子”等。这种形式,对水果的种类,衬布的 颜色等做了相应的规定。以上这种全默写的形式对考生难度比较大,因为没有任何参照和直观的感受。这对没有经过默写训练的考生来说,可能不知从何画起,这就 要求考生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比较扎实的造型能力。

②半默写:对考生的色彩、素描、速写知识和造型能力以及组织画面能力的考察、半默写的形式有:提供相关的图片作为依据,供单线黑白构图,提供物品随意摆放在考场里,由考生自己组织画面。

5. 风景默写:从近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色彩考试情况来看,默写的内容基本是以静物为主,但也有风景默写。因此,在考前要做好风景写生,风景临摹,风景默写训 练。风景默写是测试考生对室外风景写生、表现自然风光的造型能力以及色彩知识的把握程度。①以命题的形式默写风景画,如:冬、夏、春、秋或“ 春游 ”、 “假日”等。②提供图样或黑白照片形式,如:进行设色和表现。给一张风景画(小包稿)要求考生改变色调。如“暖色调 ”、“ 冷色调 ”等。③给出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默写出一张风景画。

二、命题创作的训练

命题是近几年美术高考内容之一,也是美术高考中变换的考试形式之一。命题与默写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相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和丰富象能力,都是对考生绘画能力、理论知识的测式;差别,前者是考试的内容为考生提供一定的文字说明或提供图片等依据,后者是带有创作性,在试题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艺术想象和创作构思,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

命题考试要求考生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根据平时对生活观察、记录、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发挥绘画表现技巧。创作出立意新颖、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术作品。比如《市场归来》、《假日》、《春华》、《秋实》、《书桌一角》等等。

三、临摹训练

1. 临摹的意义和要求:临摹是美术基础训练学习的方法之一,也是学习和借鉴优秀美术作品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说 “花时少,见效快”能够较快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绘画技能。

临摹的要求 : 从起稿到最后,整个作画过程要清楚,一定要明确目的,从大局着眼,不要照抄小的局部细节,始终要明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切勿机械地照抄。临摹的目的是吸收别人的作品思路和技巧,为我所用,借助前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作画水平,避免走弯路。

2. 临摹范画要严格选择:①选择自己欢的,档次较高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②吸取作品中表现方法、技巧和表现风格。③研究作品构图的完美,造型的严谨、绘画的语 言、表达方法等。④临摹作品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如纯绘画类和设计类,由于画种的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样了。⑤学生在选择临本的同时 , 专业教师要给予一定指导 , 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和应付性。

       四默写的考察目的

        各院校的考题内容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不管考试的内容如何变换,万变也不会离开艺术规律这个宗旨:测试美术考生的最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掌握情况以及艺术潜质,艺术的可塑性是最重要的。 1  越是到最后,越不能急燥(把心沉下来,心态很重要)!!

 

 越是到最后,越要回归基础!!

 

 无论素描还是色彩,注意抓大关系,注意整体!!!(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画素描时,形是首要的,大形必须要准,不要被一些琐碎的小形所干扰!
   注意对人体比例,结构的理解!

 

 画色彩时,色是首要的,色彩关系必须正确,不要拘泥于素描的关系和单个物体的刻画,
   注意对整体画面色彩的把握!

 

 别一味的猜题,基础不好,告诉你题目又能怎样?

 

 作画的时候(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一定要去分析,理解!!!(切不可照抄对象)

 别太注意所谓的画风,好的作品人人都会认可!

 

 我们作画是在塑造对象,绝不可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