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彰显积极的历史精神

 智慧旅游519 2012-11-07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历史遗迹、文艺会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等各种新兴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强劲势头。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的精品,如何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越来越引起业界及相关研究人士的关注。近日,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潼高端对话”上,与会专家学者纵横捭阖,从多角度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之路进行了分析研讨。
  让文化与旅游无缝对接
  “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战略格局重组中最后的财富资本,金融海啸之后人们抢黄金、抢石油,什么都不能保值,最大的资本是文化。旅游要有内容生产和内容供应,旅游业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经济变成非物质文化资源经济,就必须和文化融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说。
  皇甫晓涛认为,高起点规划,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科学灵魂;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是文化旅游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所在;基础设施和设施产业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设基础。只有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规划、目的地的建设、吸引物的开发,才能真正提高旅游档次,提升旅游的产业素质。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军民说,文化与旅游具有很强的天然融合性,应盘活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存量,扩大增量,优化两大资源配置以及融合,着力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协调机构,并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壁垒,实行文化与旅游的无缝连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集约化水平着力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和产品策划,建设相应的平台,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收益、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注入,鼓励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以及海外资本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一些条件成熟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并进一步支持其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旅游企业,做强做精一批具有创新性竞争力、专业水平高、特色明显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企业,使之发挥旗舰作用,促进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形成,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
  文化旅游产品正在细分
  谈及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市场推广部处长李俊介绍说,现在文化旅游产品趋热,游客对文化方面的诉求增多,文化旅游将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旅专门推出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游线路,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在入境游方面,北京、上海、西安是重要的目的地,吸引国外游客的还是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元素正在丰富,随着旅游消费不断细分化,文化旅游产品也在细分,除了古文化、民俗等,还有美食文化、艺术宗教等文化旅游也日益升温。
  “拥有文化遗产是好事,但因为有名气,往往会忽略产品的推介和商业运作,使旅游比较单一,反而使一些名气比较小的旅游目的地跟旅行社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对推介更加重视,这需要引起关注。此外,应该加强对国外游客的推介,外国游客接受产品的推介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一旦得到认可,国外效应可以带动国内效应,从长远角度来看非常必要。”李俊提醒道。
  彰显积极的历史精神
  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的孙皓晖从一位作家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现在文化旅游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少发掘历史遗产的积极意义。现在普遍状况是有历史遗址的省份都想将历史遗址开发成旅游资源,虽然中国大地上遍布着历史遗址,但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深入发掘历史遗址中积极的历史精神,从而使一些很大的历史遗址始终不太具备吸引力。
  “中国历史烟尘太厚,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用力擦试、发现,如果把历史遗产的积极意义彰显出来,青少年对历史厌倦的情绪可能会减少,社会对历史遗址的兴趣会重新唤起。我们对历史的感怀往往趋于暗淡,趋于虚无,在开发历史遗址,把其变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如果自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不论我们以复制的建筑物为基础的产业,还是以历史遗址为原型的文化产业,都可以推上一个新高度。”孙皓晖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古都特别需要做好吸引青少年消费者的工作,传统的旅游业正在衰弱,因为青少年正成为主要消费者,在文化产业里面非常明显,而青少年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正在衰退,但对活动的热情并不衰退。“很多地方建了仿古街区,实际上比较不适合现在的消费者,所以很多仿古的街区最后不太成功。里面卖文房四宝,青少年现在连字都不写,都是用电子产品,你卖文房四宝卖给谁?所以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要很好的考虑,才能做好文化旅游。
  关注产业融合短板
  中国旅游研究院管理学博士胡抚生提出,旅游经过30多年发展,文化与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从目前来看,更多体现在文化与景区的融合,和其他产业链融合相对比较薄弱。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很快,但文化与餐饮、住宿等其他旅游要素的融合程度明显不够,缺乏突出的亮点。同时,各地的旅游宣传给人感觉主要是宣传旅游景区,而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因此,政府需要更多关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短板,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对短板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业态,培育新的产业空间和消费能力。未来还需要建立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变文化资源管理职能交叉的状况,推动全国旅游部门制定和落实政策,对地方而言,需要建一个大的体制机制,需要融合的不光是旅游文化,还涉及工业、商业和其他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