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长历史续千年—渔家村文化遗存不完全盘点

 苏迷 2012-11-08

———渔家村文化遗存不完全盘点

  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到有宋一代老街繁盛的市井风情,从范蠡西施泛舟的爱情传奇到余觉沈寿画绣相辅的动人故事……石湖渔家村绵长的历史文足迹,丰厚的文化遗存串起了千年古城的珍贵记忆。

 套桶

鱼篓


  历史绵长

  新石器时代的见证

  越城遗址是研究苏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遗迹,它是苏州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越城遗址的城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是石湖范围内最早文明的体现,遗址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文化遗存是崧泽文化向典型良渚文化过渡的见证。

  春秋越王筑城

  至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进攻吴国时,将士兵屯于现今越城遗址处,越城遗址中尚有残存的城址,南北长约30米,高约4米的城垣,当地村民称“黄壁山”。土岗也曾经作为吴越春秋时期越军屯兵之地,故称之为“越城遗址”。

  隋代杨素筑城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以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镇压,平定江南。当时苏州破败至极,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据。杨素接受谏言将郡治移至横山之东即今上方山麓的新郭里。这是苏州历史上第一次在城外另建州城,意义深远,新城建成以后,居民纷纷迁入,手工业十分兴旺发达,商市繁华,历时共三十余年,直至唐初,才从新郭城复归苏州老城。所以民间传“先有新郭,后有苏州”之说。

  宋代的田园别墅

  石湖风景在宋以前并不知名,至宋代石湖山水田园景色开始兴盛,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建成石湖别墅后,留下了大量田园诗画,使石湖区域的田园风光特色及老街市的市井风情开始闻名。自宋以后,大批的文人骚客在此驻留,留下大量文人诗作字画,石湖文化渐渐兴盛。

渔家村19号百年老屋

天水一色的石湖风景区


  明清的行春桥盛极一时

  石湖之盛,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民间农历八月十八有游石湖之俗,期间各方人流船只皆至,参加庙会,兴盛一时。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必到石湖、行春桥游览观赏,作行春桥诗五首之多。

  遗存丰富

  石湖

  石湖是太湖东北出水支汊,湖水至东太湖北行,经越来溪汇于上方山下,形成一个内湾。
  早在春秋,已为巨浸,相传春秋时,范蠡带西施由此入西湖。后越人掘溪进兵,横截山脚,凿石开渠以通苏州。石湖周围湖光山色,素有“吴中胜景”之称。

  越来溪

  越来溪是春秋晚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见证,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对吴国发动的决战中,越国军队自南而来,从南太湖的白羊湾掘地而进,一夜之间从南太湖穿过石湖,打通了越军主力直达胥江的通道,遂灭吴而得名。越来溪北段与胥江交汇处,为石湖水陆交通的主入口,此处越来溪一段现已成为改道的大运河,被称之为“十里石湖八里溪”。

  越城遗址

  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进攻吴国所筑屯兵土城遗迹,二是土城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越城遗址现今没有得到很好的围护,省级文保单位的标牌被人为推倒,残存的遗址城垣已不能清晰所见,遗址范围内大量区域成为附近居民的田地。区域内违章建筑较少,便于今后的利用和改造。

  越城桥

  1982年10月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479年,经历多次重修。位于石湖北首,行春桥之东50米,因桥通越城并与之毗近而得名,又因跨越来溪,又名越来溪桥。越城桥上游人可登临桥顶远眺,近水远山尽收眼底。

  行春桥

  1963年3月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378年,于1953年重修,位于苏州西南横越路跨石湖北渚、茶磨屿下。新春桥最大特点是贴近水面,桥身有九个环洞,桥上可放眼四面湖光山色。行春桥现今保护较好,农历八月十八观串月之民风流传至今,苏州市民依然车水马龙,成群结队拥至行春桥畔,欣赏石湖串月之美景。

  人文璀璨

  范成大与石湖别墅

  范成大,江苏吴县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俗称范石湖,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南宋杰出的诗人之一,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清丽精致,题材广泛,特别是田园诗尤其有名,被后人誉为“田园诗”的典范。

  王宠与越溪庄

  王宠,自履仁,后更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越溪庄据考在行春桥左侧,16世纪初,吴郡书法家王宠曾在此居住,后人称“雅宜庄”,俗云“越溪庄”。

  张献翼与石湖别业

  张献翼,字幼于,或作友于。他是明朝中期苏州著名的诗文家,为有名的颠狂之士。他在石湖的居所被称之为“石湖别业”,也称石湖别墅,中有“浮黛楼”、“稽范斋”等建构,现已无迹可寻。

  余觉与余庄

  余觉,近代书法家,其妻沈寿,善秀。余觉于1934年购下据说是范成大石湖农圃堂,在其遗址上筑别墅,是为余庄。余庄简朴雅致,为砖木结构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庄前濒湖另筑方亭,名“渔亭”,遥对上方山楞伽寺塔,风景殊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