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贸易学

 疾风馆 2012-11-08

第三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需求相似论

1、主要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从而人均收入提高会使该国代表性需求向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或奢侈品转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改进技术,其结果是产量增长速度超过需求增长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

需求决定一些新产品的出口市场,这些新产品的出口市场,应是能够接纳这些产品的市场。

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作为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

2、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

3、提出时间

1961年出版的贸易和转移支付提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4、理论提出的背景

微观经济学中,当消费者的收入在增加或减少时,其对具体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动。

在说明和预测收入与需求的变动上,德国经济学家厄斯特做出了重要贡献。恩格尔之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比重会越来越少。

5、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

偏好

收入水平

6、与传统理论的差异

恩格尔认为,当经济不断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产品。而,林德认为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消费者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7、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比较利益说的一个补充;林德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做出了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