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心铭》直指(六)

 智觉居士 2012-11-09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镜,能由镜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能随境灭”,这个“能”就是能所的能。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主观的意识,境灭了,能也随之而灭了。能是哪里来?是由境界来反应的。境界没有了,能也没有了.反之“境逐能沉”,能没有了,境界也就没有了。它们是相对的,都是镜子上的痕迹。一个是见分,一个是相分,主观、客观的对立。我们的六根感觉是能,外面的六尘是境界,他们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说,从这里面你就会体悟到,如果把外境放下来,你里面的心也空了。如果你心空了,外境也没有了,他是相互的关系。所以说“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这个境是因为你有心思、分别才有境界的反应,境是由能而境的。能是由境而能的。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妄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境界反应过来。相互的关系。

 

“欲知两段,”你要想知道两段,那么,“元是一空”,内也是空,外也是空。能是空,所也是空。所以说过去祖师讲到:能所双亡性即真。能所双亡的当体之性就是真,没有能、没有所。如果误会了,执着一个能,他认为能够说话的就是本性,但是你有个能、有个所,这个能还不是见性。能也没有了,才是见性。

 

    一空同两,齐含万像

 

这唯一的自性本空的“一空”,同时也具备着这个能和所、具备着你的身心和世界。“齐含万像”,一切万法、森罗万像都在这里面,都具备。而这个空性的空不是死的,活泼泼地能够显现万像。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在显现的一切万法当中,不见精和粗,“精”是精细的物质,“粗”是粗浊的境界.如不执着于精粗的境界,无精粗也就没有偏党。精与粗是一种现象,在这里面你不去分别哪个是精、哪个是粗。所以说“宁有偏党”,就没有偏党,偏党就是偏向一边。偏向这边、偏向那边,你没有。你不偏向清净的地方、也不偏向污染的地方,不偏向世间法、不偏向出世间法。一切地方都不偏。没有偏向、也没有党同,没有聚一种观点形成党派。到此,祖师的知见、宗派的立处,都一一打破。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大道的体性,非常的宽广圆融、非常的圆满具足,这是大道。所以说,他没有容易、也没有难。也不执着容易、也不执着难。在庞居士的公案里,庞婆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说大道很难。庞居士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他说容易。那么大道不是难也不是易。所以,他们的女儿庞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说,肚子饿了吃饭,困了就睡。没有容易也没有难。如果悟了大道了,就知道了,既不容易也不难。因为没有这种对立的感觉、对立的分别。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小见”,知见偏小的人、心量狭窄的人、智慧不高的人,他就是像狐狸一样多疑,怀疑心很重。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开悟、怀疑这个法门是不是大法、是不是自己能够成就、怀疑师父是不是悟道的人或者证道的人。老是怀疑,那么“转急转迟”,越是急就越迟,修得越慢。智慧高的人,他知道本来是佛,知道一切显现都是自性的作用,那么他心就不急,他就定下来了。定下来了,当下就是。所以说,没有容易,也没有难。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如果执着的话,执着境界、执着法、执着自己的功夫、执着自己的知见,无论执着什么,一旦执着就会“失度”,就会因执着而失去正确的度量。就是说这个“度”是和道相应的一种智慧和方便。比如说,你打坐,你想早一点开悟,就拼命的念拼命的念,反而偏离了。如果你打坐念咒的时候,无心而念,念等于没有念,不觉得自己在念咒、不觉得在打坐、不觉得坐在这个地方、不觉得有什么境界好与不好,没有这些想法。那么,你就不执着,不执着就和道相应。执着的话,你会念咒的时候执着咒,有境界的时候又执着境界,有什么感觉的话又执着感觉。然后,执着了一些光明或者一些境界,就说:“噢!我开悟了。我达到了。”就是把执着这个拿出来用。那么他就偏爱了。所以说“执之失度,必入邪路”,必然地入于邪路,邪道里去了。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放之自然”,“放”,放开。比如说,拿一个东西,不要拿得太紧。让他自然地拿,轻轻地拿着。念咒、做人都是这样,要顺应自然。心里面不要执着、不要着急、不要控制他,让他真正的无心无为,让他自然。所以“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我们的本体,是法界之性,这个体没有去,也没有住,无来无去,没有停留,所以说“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任性”,任运之性。任运就是随种种缘起、随种种变化,你的心不动不变、契入本性显现的那种智慧光明、那种清净无为而合于大道,自然合于大道,所以说“逍遥绝恼”,很逍遥,修行不作修行想、吃饭不作吃饭想、说话不作说话想,非常地逍遥,没有什么另一个目标。没有什么一个东西来影响你、来控制你,而使你的心产生了一种执着。他是很逍遥的,所以说“逍遥绝恼”,没有烦恼。烦恼来自什么?来自商量,一商量就有烦恼了,如果你都没有商量,时时刻刻都在当下,那么你就没有烦恼了。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执着念头,控制他叫“系念”,盯着他,死死地抓住他,那么你就违背了我们的真性,这个真性是自然无为的,你就违背了。“昏沉不好,”如果你让他昏沉,那也不好。你的内心就不觉醒、不清朗。内心觉醒、清朗、明明白白才相应。内心糊里糊涂,那就修不好道,修一百年也没有用,不能落入昏沉,所以说“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不要劳神,不要劳累精神,做什么事,都是出无心,看书也是一样,不要掉在文字里。做什么事也是一样,打坐也是一样,要养精神,养一股清净的精神、养一股安乐的精神、养一股空灵的精神,这个精神要养的不能劳神。一劳神,修行又偏了。如果修得好,精神很饱满,精神越来越广大、越来越清朗,那是修得对了。非常清朗、非常有智慧,所以说“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不用分别硫和亲,这个人和我疏远点;这是我的亲人,就拉在身边;这些人与我无缘就不理他。这就起执着心了。疏亲的对象可以用在人上、感情上,也可以用在事物上。比如,我喜欢这个东西就把它珍藏起来,舍不得给别人。自己不要的东西:好,你拿去吧,我不用了。这就有疏亲了。我们对于任何人、任何事物,甚至对于自己的身体、对于自己的境界,都没有疏和亲,没有疏远和亲近的那种反映、那种执着。如果有疏亲就不自然了,就有做作、就有执着,就会在这个事情上有取舍。所以说“何用疏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