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一点苦逼才能多一点牛逼:效率时代到后效率时代的历史

 联合参谋学院 2012-11-09

从初三到高中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对学习效率这个东西很着迷,那时候在家乡有个叫席殊书屋的书店,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柜台,放的全是关于如何提高效率的书籍,比如卡耐基的时间管理,哈佛女孩刘亦婷,10倍速学习效率,右脑学习记忆,影象式阅读记忆等等。我会专门在周末跑过去呆在里面看这些书,成天在想怎么样才能更有效率地生活。学校里老师也会告诉学生怎么更有效率,比如利用排队的时间背单词,早上坐班车的时间看英语,上体育课的时候做数学lol.几门学科交叉着看,形象记忆法记英语单词,等等。

跨过半个地球,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2004年,程序员Merlin Mann开始写blog,关于怎么样利用各种新技术使人更有效率地工作的主题,网站名叫43 folders,后来火了,他辞掉工作,仅靠blog就可以赚钱生存。

2005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叫“Meet the life hacker”,里面介绍了HCI(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里的“Science of interruption(干扰科学)”的研究,背景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不停地被各种email,电话打断,计算机屏幕很容易就会出现满满的各种页面,人们可能同时在做着几十件事,每20秒钟就要更换一个页面。information is no longer a scarce source-Attention is.”微软和苹果在相关方面都有一些措施,其中一个就是对打开文件的分类,打开的众多文件会根据类型在下面有不同的组,让人更容易切换。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也有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来判定来的email的重要度,甚至用摄象头,话筒来收集人的说话,动作,进行行为的学习分析,试图建立一个虚拟的个人秘书,使人工作更有效率。苹果公司追求的简洁界面模式也是相关方面的一个表现。一个有趣的矛盾在于,无论是苹果还是微软,都在尝试推出更有效率,简洁的界面,同时它们却也是无数app的生产者,推销者,即在丰富化复杂化人们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在推出vista的时候,研究出的相关HCI(人机交互)的部分功能并没有投入市场。

这一年,被study hacks的主人称之为“The birth of the Age of Productivity(效率时代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关于效率的blog和书开始流行起来,如何用新的技术使效率最大化的研究越来越火。

 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这些新技术确实让人觉得很方便,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也让人提高了效率,一个人可以做以前几个人做的事情了。但是,在2008年,同样是Merlin Mann,在他的43 folders上发布了一篇“Better”.以下是一点节选:

To be honest, I don’t have a specific agenda for what I want to do all that differently, apart from what I’m already trying to do every day:

  • identify and destroy small-return bullshit;
  • shut off anything that’s noisier than it is useful;
  • make brutally fast decisions about what I don’t need to be doing;
  • avoid anything that feels like fake sincerity (esp. where it may touch money);
  • demand personal focus on making good things;
  • put a handful of real people near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All I know right now is that I want to do all of it better. Everything better. better, better.

苦逼有限定律:每个人在一天内,能够集中精力做复杂,高难度,能让自己有实质进步的很苦逼的事情的量是极其有限的。

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哪怕你是做自己很喜欢的事情,实质进步的过程所需要消耗的苦逼值数也是很高的。我自己而言,每天真正能集中精力投入到复杂内容学习的时间有三个小时就很不错了。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再用高效率的想法去分配给各个不同的任务,到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分配给其中每一样任务的时间又能有多少。

像文章“Better”里做的,与其每天去更有效率地去多做几件事,不如去想想,怎样更集中地去少做几件事。去destroy, shut off, avoid所有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有限的苦逼值数投入给最重要的任务上,才能有集中的牛逼回报。对我来说,每学期集中做一个对自已最重要的project上,其它的能省的全省掉。当别人在评价你的成果时,只会去看你做好了哪些事,而不是做了多少一般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工作质量更高,还可以让我有了正常的作息,休闲的时间,包括现在写blog的时间lol。

我今天做的一件事情是,打开电脑屏幕,看了看堆得乱七八糟的文件,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不是主要项目相关的材料,直接扔到垃圾箱。让桌面上只剩对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当你这样清理一遍生活安排的时候,压力的值数会大辐下降,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自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不是更多)。

跳回中国,从上大学(2007年)开始,就接触到了一个新的文化,叫“牛人”。学校里有人年年成绩第一,还是优秀干部,双专业(甚至还听过三专业),掌握数种语言,GRE托福高口四六级雅思会计计算机证书一个都不缺。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很普遍,在学校里本科生学双专业的人很多,每天忙着赶各科的due,参加各种社团来丰富简历,很多人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都是”burnt out”并且以此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骄傲,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幸福课的老师Tal说:“Simplify your life. Doing less is doing more, and it makes your life both happier and more successful”.

Study hacks的主人有相关的研究,“Being productive does not make you accomplished”, “what you need, put simply, is the drive to keep working, with a laser-like intensity, on something even after you lose your interest.” 

Scott young说:“The act of becoming accomplished is almost entirely unrelated to  being productive.”

现在在美国,越来越多的blog开始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主题,转变到怎样的生活理念能使自己更加有成就而且很开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有成就的人工作时间并不比普通人长。他们并不是拥有铁铁般的意志,爱因斯坦的大脑,而是更加了解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压力的正常反应,从而有选择地像激光一样地专注于一个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并且做得更好。忙得不可开交并不代表充实,也不值得骄傲,而是代表你的生活处在一种混乱的缺少控制的状态。还是那句话:Give yourself the permission to be human。想要牛逼,就要首先正视真实的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常人来看待,而不是“牛人”。

study hacks的主人将“Better"发表的2008年称之为“Post-productivity age”(后效率时代).由此, 效率的重要性在大家的blog中开始得到越来越少的关注。

我的新浪blog

相关的日志:

我想做的: 给中国人读的积极心理学(为什么我在写这些东西)

passion(关于我自己的一些相关的经历) 

money and passion (我认识的几个美国朋友的经历)

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我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