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现场管理经验精髓

 Red365 2012-11-11
 常听到有同事说,身边某位同事离职了,设备上的某些关键部位的技术只有他会,以后可怎么办啊。这也是很多公司的问题,由于公司人员的流动,某些关键技术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中小企业里边。这对企业是很危险的,那么如何归辟这种风险呢,那就是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不利于公司的成长,当一个熟练的工程师离职的时候,新接手的人又要重新开始摸索那些关键技术,重复之前走过的弯路,再换一个人再摸索一次,公司的无形资产不能累积。假如做到个人知道的组织也知道会怎么样呢,那么公司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逐渐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就是我这里特指的公司的无形资产,那么如何如何去实现这种积累呢,那就是标准化。
  
标准化的实现。当我们的工程师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有于个体差异,每个人讲出来的同一样东西可能效果就不一样。对于机器上的关键技术参数指标定性定量,我们用视频或者PPT的形式做成文档把他保存下来,把一些原始的数据存档分析,只是做成文档,指导书 。还不能叫标准化,只有对成员培训指导之后,才是真正实现了标准化。
   
  对标准化的几个要求:
1.面向对象:直接面向要描述的,如磁头飞行高度要求多少纳米,其他废话少说,做到精简。
2.现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制定标准
3.量化:如“对到合适的位置"
可以写成点的坐标是多少X:3322.375  Y5433.752  Z:111.004
4.用数据说话;尽量使用图片和数据,如螺丝扭紧,可以写成3.5公斤的扭力批,扭到听到咔的一声响。
5.易于操作:就是防呆防错和省时省力符合人体工学那些啦
6.修订:改善和标准化是公司的俩大法宝,当有更好的方法时要及时修订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创新改善保证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标准化则是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不至于下降的制动力。上次回家路上遇到一个日产的朋友,他说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跟不上来,原因在于管理不够细致具体,我想这和标准化的不够具体,是有关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