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病灶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niuniuyumami 2012-11-11

发表者:矫忻 

   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做好口腔保健,这是科学的,并不是瞎忽悠,如果不听真正的科学道理,就会长病,长病就要遭罪,还要花钱,花钱买罪受。不相信科学,也可能因为口腔疾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病而一命呜呼,那就更不合算了。

   口腔是消化道、呼吸道的门户,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危害全身。口腔是机体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口腔病症能反映出全身性的疾病,另一方面许多全身性疾病是由口腔疾患所引起。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表明:牙疼看起来是“小毛病”,但牙疼的危害已远远超出牙齿本身,牙病甚至会影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我们对待口腔疾病要有一个整体观念,有牙病应及时检查和治疗。我们建议应每半年到一年到正规口腔诊所或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一次,做到有牙病早发现,早治疗,不能轻视牙病,因小病误大病。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从“齿”开始吧!

 口腔病灶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口腔病灶指龋齿、根尖炎、牙周炎、牙齿残根残冠、根尖囊肿、颌骨骨髓炎等,病灶内的细菌与病毒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到达全身器官和组织,可引起许多全身性疾病,常见的有慢性咽炎、慢性胃炎、风湿热、关节炎、偏头痛、慢性肾炎、皮肤病、不明原因的低烧等。一旦去除口腔局部疾病或病灶,上述相应的全身疾病也随之消退。

心脑血管疾病

   牙周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其细菌感染不仅直接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而且还诱导宿主全身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芬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口腔健康状况差与男性突发心脏病死亡相关。牙周病危及心脏,已被国内外众多医学科学研究所证实。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研究显示口腔卫生习惯差与脑血管意外有明显的关系,不能独自生活的老人如果一年不能清洁一次牙齿,那么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是那些一年洗一次牙的老人的5倍。

 口腔感染的微生物学

  口腔龋洞中的微生物密度极大,牙齿菌斑中的细菌很多,1毫克菌斑中含有1011细菌。口腔中鉴别出来的细菌种类超过700多种口腔龋洞中的微生物可能进入血液循环、传播至全身。口腔来源的菌血症很常见,牙科治疗结束后,菌血症可能持续30分钟。对于防御系统削弱的脆弱机体,菌血症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是致命的。

  口腔感染的性质往往是慢性感染。包括牙齿的感染和牙齿周围组织的感染,

  长期感染,如牙周病,已经显示能够影响动脉硬化斑的形成,在无牙颌人群以及牙周附着丧失较大和失牙比例较高的人群中,冠心病的比率为1.8,口腔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中冠心病比率为1.5。但是,感染对心脏病的影响似乎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失牙和长期牙周炎与男性亚临床动脉硬化症相关。

   大多数失牙的老年人在失牙或者拔牙之前已经存在感染,因此,失牙数目可以代表从前牙科感染的次数。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机体保留的天然牙齿或者经过填充治疗的牙齿数目越多,这个机体死亡的几率就越小。在大体健康变量校准后,失牙对死亡率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能够增加死亡风险4%。 每失牙10个,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增高至1.3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至1.46

 糖尿病

   目前,牙周炎以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是双向关系,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其牙周病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而且进展迅速,还经常伴发牙龈脓肿和牙周脓肿;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患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而且血糖不易控制,因为牙周感染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而血糖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疗效的重要前提。

龋病:

  龋齿、牙齿缺失没有镶牙易引发胃病:食物靠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后吸收营养,第一关是在口腔内通过充分咀嚼的机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时和唾液混合后的化学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肠液消化吸收。有龋齿、牙齿缺失,进食时囫囵吞枣,食物在口腔内不能充分咀嚼消化,直接加重胃肠负担,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对于儿童,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影响发育生长。

  龋齿可引发眼病:龋齿内的细菌可以直接扩散到眼眶而引起眶内感染,龋齿进一步发展,引起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炎,其细菌和毒素或组织蛋白分解物经常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至眼部易引起过敏反应。对有眼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有无龋病,若有,应积极治疗。

男性不育症与牙病有关:医学专家观察,对患有死髓牙、根尖囊肿、慢性颌骨炎的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口腔治疗,结果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喜得后代,这是因为口腔炎症中的细菌通过口腔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进一步侵入生殖系统,令精子的活动力下降。

牙周疾病:

   我国人群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比例高达90%以上,研究人员曾从牙周病患者的病灶处检出300多种细菌,细菌和毒素通过血液转移至心脏易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牙周炎的菌血症。这些病菌可以经口腔内的小伤口进入血流,使血管内壁出现炎症,再通过炎症的免疫反应损害血管内壁,形成斑块且不断增厚,造成血管狭窄。

   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引起牙周病的牙周细菌感染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耸人听闻的说法,但美国佐治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研究都表明,牙周细菌所产生的酶,能促使体内血栓形成。

   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等于在口腔内有一个20厘米长的慢性伤口,一些细菌毒素经伤口进入血液,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质,它能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国内外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或无牙者其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痛和心脏骤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某些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发作之前的牙颌疼痛预示着病情的加重,应引起重视。

   牙周病易引发胃病:口腔牙周组织存在的螺旋杆菌,可以在吞咽时进入胃,(消化内科只管开对胃里的幽门螺杆菌的杀菌药,不管口腔的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的螺旋杆菌感染,造成胃炎、胃癌。
   龋齿、牙周病可诱发肺部感染:研究表明,老年人肺炎与各种牙病关系密切。因为口腔内的大量细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因此,口腔清洁对老年人预防肺炎,是一个不容忽视又不难做到的防病措施,搞好口腔清洁对老人预防肺炎有重要意义。


  牙周病可诱发糖尿病研究证明,牙周炎和糖尿病有双向关系,牙周炎不治疗会诱发糖尿病,因为牙周病是在血糖正常的年龄已经发病了,在牙周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诱发了糖尿病糖尿病反过来可并发牙周炎。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如果牙周感染得以有效治疗,患者肌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就能恢复正常。


  牙周病易引发早产:研究证明,有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是正常人的7.5倍。因此,妇女在怀孕前应重视口腔疾病的诊治。怀孕的妇女如果有口腔炎症,即使只是牙龈炎,也可能使引发牙龈炎的细菌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引起早产。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曾对早产儿与其母亲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过调查,他们在一些早产儿体内,发现了与其母亲口腔存在的细菌相对应的抗体,证实有些早产与母亲患有牙周病有关。在工业发达国家,死婴中有2/3是早产造成的,而有18%的早产儿可能与母亲的口腔疾病有关。所以,孕妇早晚和三餐之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孕期口腔卫生,既可洁齿护牙,又是保护胎儿的重要措施之一。

牙列缺损、缺失——咀嚼力降低与老年性痴呆

   牙列缺损、缺失后对脑功能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与咀嚼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牙列缺损、缺失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核磁影像学在医学上研究表明,在老年性痴呆早期新皮质还未出现病变以前,海马及内嗅区就可出现大量的神经元缠结及明显的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有加重的趋势。这一发现提示,海马及内嗅区的病理改变可能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及进展有一定的关系。磨牙缺失依赖学习能力的海马CAl亚区神经元缺失,同时该区域与年龄相关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和肥大。认为咀嚼功能的降低与海马神经元缺失和及空间记忆能力损害可能存在一定联系。磨牙的缺失,导致SAMP8小鼠海马区发生结构的异常,进而促进衰老过程的发生。

牙列缺损后脑血流改变及神经递质变化:

    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咬合支持对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长期缺牙的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老年性痴呆患者口腔功能和营养状况较差,和健康人在营养状况中存在差别。摄食的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许多研究表明,脑功能代谢的维持依靠充足的脑血流,咀嚼时,大脑相应功能区血流量增加,提示充分的咀嚼,可促进脑部活性化的作用,大脑皮层在咀嚼过程中主要起精细调节作用,这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同时,咀嚼功能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咀嚼又对脑的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改变是评价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关系的重要方面,脑血流图是应用于检查脑功能的一项简便有效的实用技术。刘洪臣等在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研究中发现,咀嚼运动可使脑血管的血流流速增加,使脑血流量增多,在促进脑的发育及功能的行使方面有重要作用

    缺牙后,咀嚼刺激减少,脑血流下降,脑部活化程度可能受到影响,继而神经递质的分泌受到影响。提示充分的咀嚼可以促进脑部活化。咬合支持丧失后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咬合功能与脑的老化有一定的关系。咀嚼运动通过维持良好的脑部血液供应,可以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牙列缺失影响神经递质含量改变的化学机制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究竟如何影响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及发展,也是今后的重点研究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