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景的第六子,生于937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之日,据说他生有异象,他有一只眼睛是"重瞳",也就是一个眼眶里有两个瞳仁,故字为重光。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即位。 李煜是个才子,被公认为"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然而上天偏偏却捉弄了这个才子,让他当上了一个王国的君主。当皇帝--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史书上的李煜似乎总是不问政事,昏庸无比的。多年以后,宋真宗曾经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如此无能无识之辈,怎么可能守国十余年?" 当时的现实是:有心想回天,并不等于有力能回天。李煜即位时的南唐已经是宋的属国了,开始时李煜并不甘愿承认自己宋之属国的身份。他在自己的宫殿里,仍然穿着黄袍,所有规制仍然沿用帝王的档次。甚至于"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国家乃至于自己这个当家人的实力,远远不够与宋王朝较量的资格,初即位时的年青气盛逐渐被事实所消磨,李煜也越来越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国家终有一日会被强邻所吞噬,还不如趁着尚有机会尽情快乐。这位本来就精于此道的国主日渐殆于政事,花在享乐上面的气力也越来越多。 然而李煜注定是要背负厄运的,就象世上所有陶醉在情爱天伦中的人一样,李煜和周娥皇都不曾想过,他们在人世间的姻缘其实非常短暂。传说这段姻缘的终结也是有预兆的。 盛唐时有一部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原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自从唐安史之乱后世间就再没有人能够重新恢复它的悠扬之音。李煜知道妻子酷爱音律,费尽力气终于弄到了这部大曲的乐谱。但是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多了许多变异,乐谱本身又不够完整,专业的乐工也没法弄出个头绪来。周娥皇知道后加以钻研,进行一系列增删调整,终于使这部大曲得以重现,赢得一片称羡之声。然而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感到诧异,与乐工曹生私下议论说:"法曲余音本应缓缓终结,如今怎么却结束得如此急促?好好地把旧谱改成这样,只怕并非吉兆。" 果然,没过多久,周皇后便香消玉殒了。 娥皇死后,李煜非常悲痛,史书上形容此时的他形销骨立,走路需要拄着手杖。他还写了长长的悼文悼念娥皇,并自称"鳏夫煜"。"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便是来自这里,只可惜写这句话的人并不能与他爱的人偕老。 即使在娥皇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此外还有:"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层城亡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为悼念周娥皇所做的诗斌中最著名的还有是以下这两首:《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娥皇死后第三年,李煜立她的妹妹周薇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小周后也非常美,有人说李煜跟小周后其实早有一腿,据说那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小周后爱穿青碧之衣,她的脸庞在各色深浅不一的翠绿色映照下恍如娇丽的鲜花,姿态又有如仙子下凡,由此可以确定她的皮肤一定是洁白而且红润,要是换了其它的肤色穿一身碧绿,那会是个什么效果?宫人眼见皇后如此风仪,都纷纷效仿,以穿碧绿衣衫为时尚。由于宫外制品粗糙,宫人都自己动手染绢。有一次一个宫人将染好的绢拿出去晾晒,晚间却忘了收取。第二天一看,被夜晚的露水沾染过的碧色分外鲜嫩。从此后南唐宫庭便以露染碧,蔚然成风。李煜还为这种碧色丝绢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天水碧"。 然而千里之外的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忘了他和他的南唐半壁江山,公元975,十一月,赵匡胤挥师南下,宋军势如破竹一举渡过长江天险,大势已去,南唐后主李煜向宋军投降,南唐灭亡。作为亡国之君李煜被俘往宋都汴梁。第二年正月,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双双软禁于汴梁城里。作为才子的亡国之君,李煜成不了勾践式的人物,可悲哀的是,国家虽然被他给治亡了,在他的心里却还始终念着那个国家。而具有中国古代文人气节的他,又学不来阿斗那样谄媚婉转、自陈忠心的表演技巧。太祖赵匡胤倒还罢了,只是对其一笑了之。然而随着九个月后宋太祖的突然离奇去世,宋太宗的登场,李煜人生雪上加霜的恶梦也开始了。 赵光义早知小周后的美名,在命妇入宫参拜皇后的时候,赵光义躲在旁边偷眼一看,他本是个土包子,从未见过江南美女,一见之下,立刻惊为天人,口水大滴。于是就强行将小周后留在宫中住了好几天。据野史记载,当小周后从宋宫中被放回府邸时,小周后放声痛哭,大骂李煜:汝一堂堂丈夫不能佑一妇人耶?"之声远闻于墙外"。而对于这一切,优柔寡断的李煜除了逃避和忍耐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他躲着不敢见自己的妻子,只会一首又一首地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流传至今的无一不是李煜的代表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不肯逢迎的态度和词赋中思念故国的态度很快就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他对李煜的感觉越加反感,觉得李煜虽然是个无能的帝王,才华却实在过人,随着那些动人心弦的词话四处流转,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稳一天。不久,李煜接到昔日宫人庆奴的书信,他在回信中写道:"此中日夕以泪洗面"。不幸的是这封信也落到了宋太宗的手里。宋太宗阅信大怒,终于对李煜起了杀机。 转眼间,又是七夕之夜。这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他写下了一篇最为著名的《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一篇《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下葬不久,拒绝入宫的小周后自杀身亡。享年和姐姐大周后一样,都是二十九岁。 后来又有一个叫做黄沾的人,将《虞美人》词重新谱上了曲子,给一个叫邓丽君的女人唱了,如今这首曲子再次唱遍了大江南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