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塘书院

 文山书院 2012-11-11
雷塘书院

发布时间: 2009-4-2

        由于五代战乱,豪门贵族势力没落,而庶族地主经济发展,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这不仅对生产力是一种解放,而且在文化上有了进一步迫切要求,促进了书院的发展。而江西相对比较安定,且经济文化方面处于社会领先地位,故其书院建设发展较快。 
    建昌(安义)雷塘书院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书院之一。
    雷塘书院属江西建昌县(今属安义县),又名雷湖书院,亦称雷湖书堂。创建人为洪文抚。洪文抚在《宋史》有传。《宋史·孝义传》记载:“文抚六世义居”,“就所居雷湖创书舍,招徕学者”。北宋至道年间,地方官将洪氏累世义居及创办雷塘书院事迹上报朝廷,宋太宗派内待裴愈赐书百轴,文抚命有司修葺书堂以教子孙。之后洪文抚随即派其弟洪文举进京,进贡土特产以示答谢。宋太宗又亲书一幅“义居人”赐给洪氏家族,任命洪文举为江州助教。宋太宗又下诏,旌表洪氏门闾,并授以官资,免除洪氏徭役。自此以后,洪文抚每年都遣弟子入京进贡,宋太宗必赐答文。洪文抚侄洪待用,宋咸平年间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
    北宋时,书院的特点已比较鲜明,其中一类是由地方大宗族所建立的,它们往往经济力量雄厚,延续性长,影响大,出的人才也很多,雷塘书院就属于此类书院,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纯粹地为科考作准备。宋杨亿在《雷塘书院记》中有一段话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处士之兄子待用举进士得乙科,同时侪流登是竞者以十数。初覆一篑,盖由椎轮,后来之人贯鱼而进。以锡善流光之庆,加讨论传习之资;圭组相辉,将珥貂于七叶;生徒益盛,必著录者万人,然后臻夫极也。”这些是以表明科举对书院及读书人影响之深。
    雷塘书院广聚古籍经典,遍请当时名流俊彦,为之配述,讲道论义。当时已有浔阳陈氏东佳学堂、豫章胡氏华林书院,皆创办时间很长,声名卓著,三者并鹜,彼此鼎峙。不过浔阳陈氏东佳学堂在体制上比较充备,有15岁以前和15岁以后两个层次,主要是对家庭男子具有普及教育的性质,其余两所学院则具有选择培养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的性质,同时,均接待宾客游学。在体制上没有明确划分,并有接待游学的内容。
    洪氏于宋初兴旺一时,至北宋中期,又有师民父子5人,光照门户。洪师民,博学多才,宋熙宁三年进士,曾任石州司法参军。性至孝,其四子皆有才名。《豫章书》称,宋豫章有四洪,朋、刍、炎、羽,皆黄山谷(黄庭坚字)之甥也,皆能诗而位显;鄱有三洪,适、迈、遵,皆洪忠宣之子也,皆能诗文而位显。
    洪朋,字龟父,幼年丧父,受业于祖母文成君李氏。从小好学不倦,手不释卷,落笔成文,尤擅诗赋。其舅黄庭坚尝谓“龟父笔力扛鼎,异日不患无闻”。洪朋两项礼部,不遇。年仅36岁卒。著作有《洪龟父文集》与《清非集》。黄庭坚曾与洪朋信说:“龟父所寄诗,语益老健,甚慰相期之意。方君诗如凤雏出壳,虽未能翔于千仞,竟是真凤耳。”洪朋警句往往道人之所未道,惜早卒。
    洪刍,字驹父,有诗名。宋绍圣元年进士,靖康中任谏议大夫,性格豪爽,放荡江湖,不求闻达。因坐事流放沙门岛。著有《老圃集》、《豫章职方乘》及《楚江逸书》若干卷。又《香谱》2卷。洪刍诗尤工,曾与洪朋同游梅仙观,有诗说“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是以直节”,以期望其弟。
    洪炎,字玉父,于宋元{;占六年举进士。洪炎初任谷城县令,因元事占党人案,遭贬罢官。复职,官累至郢州太守,著俗郎,秘书少监。宋高宗时召为中书舍人,时值抗金,朝政繁乱,洪炎操笔立成,训词典雅,同僚无不拱手叹服,所作诗词,文风酷似黄庭坚。著有《西渡集》、《尘外记》及手录杂家小说行世。洪炎曾作《迁居》诗:“从官三十载,故山凡几归。昔归尚有属,再归已倾欹。”并建倦壳轩。黄庭坚题倦壳轩诗后有“洪氏四甥,才器不同,要之皆能独秀于时也”。
    洪羽,字鸿父,宋绍圣四年举进士,有诗名。吕居仁作《江西诗派图列》,以黄庭坚为开山祖师,后陈无已等25人为法嗣,其中有洪朋、洪刍、洪炎兄弟3人,而洪羽独不与列,当别有说法。
    洪氏兄弟感情深笃,洪刍坐事流放沙门岛,洪炎曾以不能出其于鲸波之外而悲。黄庭坚更作长句,以“洪甥人间汗血驹,爱莫助之湘淋浪”叹之。
    元代洪汝懋乃洪炎之后,贡礼部,官至东湖书院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