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罗“万象”平襟亚

 锦字香痕 2012-11-12

  平襟亚(1892—1978)评弹作家、小说家。名衡,笔名网蛛生、襟亚阁主人、秋翁,江苏常熟人。赘于沈家,又名沈亚公。幼年家贫。据说他父亲临终前想吃马鲛鱼,家贫终不能致之,含恨而逝。从此,平襟亚终身不食马鲛鱼。后来他借钱考入常熟简易师范,毕业后即在本地小学任教。1915年,穷小子赴上海闯荡,忙着为沪上各小报撰稿,同时编辑《开心报》、《滑稽新报》和《武侠世界》。
   初在《时事新报》等报刊撰写杂文,1926年以网蛛生的名义出版了在苏州写的小说,题为《人海潮》。《人海潮》轰动一时,一举奠定了平襟亚在文坛的地位。翌年创办以出版长篇章回小说为主的中央书店。曾为《平报》、《福尔摩斯报》等撰文。
   这些年来,平襟亚逐渐为人所知。因为他有个堂侄叫平鑫涛,在台湾亦从事出版业而发达起来。他的妻子即小说家琼瑶。施蛰存感慨平襟亚沪上出版枭雄,“霸才”。他握有“中央书局”和“万象”杂志,影响极大。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今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因宣传抗日他曾被日本宪兵拘捕数十天,科罚巨款。抗战胜利后,因将威海卫路住处供郭沫若、田汉等进步人士开会之用,被当局觉察而受到干扰。
    张爱玲的小说在《紫罗兰》杂志上刊出后,引起上海文坛的一些人关注。《万象》杂志的主编柯灵读到小说,简直惊为天人,赞不绝口:上海有这样一个人才怎么我们搞出版的竟然会不知道?负责杂志发行的平襟亚见他坐立不安的模样觉得好笑:“真有这么好?请她来谈一谈嘛!”柯灵仰首问天:“你没看见我坐在那儿唉声叹气三天了吗?我在想上哪儿去找这个人?”怎么不问瘦鹃兄?”“好意思吗?那不等于是挖人家的墙根?大家都办杂志嘛!”
  这时窄小的杂志社门前伫立着一个窈窕的身影,一身丝质淡色碎花短袖旗袍,手里抱着一个报纸包,手绢子擦着鼻头的汗,正张望门前的木牌。柯灵与平襟亚互看了一眼。柯灵迎了出去问:“您贵事?”
“我姓张,我叫张爱玲,我有一篇小说,不知道贵杂志是否有兴趣愿意刊登?”柯灵眼睛登时一亮,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那就是随后发表在《万象》上的小说《心经》,还附有她手绘的插图。
   张爱玲像一团野火,一阵春雷,在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轰轰烈烈地炸开来。稿费汇票和约稿信纷至沓来,其中又以《天地》杂志主编苏青的约请最为别致:“叨在同性……”看了也觉得有趣。
   1944年1月起,张爱玲的《连环套》在《万象》上连载,六期以后,却嘎然而止。时人猜测纷纭,不少人怪傅雷的“酷评”——“《连环套》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断了《连环套》的后路。谢其章先生文史勾沉,从一本叫《语林》的老杂志里打捞出当时公案。事关稿费。当年《万象》老板平襟亚声言张爱玲因《连环套》多拿了杂志社国币一千,张爱玲则在《不得不说的废话》里更正说,当年平老板在小说还未起头刊载的时候当面交了张二千元支票,她则坚持每月拿,所以平老板另开了一张一千元支票。但是不知为何《万象》帐簿登记的是张爱玲收下了两千元。谢先生更推算了当时的通货膨胀形势,计算出张爱玲在1944年7月的稿酬“千元”其实已不到1月的三分之一,所以他的结论是张爱玲可能是因为“加薪”的要求未被答应而与《万象》闹翻的。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1950年7月24日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在解放剧场开幕,张爱玲以笔名“梁京”的身份被分配在文学界代表第4小组。这个小组里都是极有名声的作家与文学工作者。组长是赵景深,副组长是赵家璧、陆万美。组员名单依次有:周而复、潘汉年,孙福熙、姚蓬子、谷斯范、刘北汜、平襟亚、梁京、邓散木、陈灵犀、陈涤夷、张慧剑、柯兰、姚苏凤、严独鹤等。张爱玲与最不情愿再见面的平襟亚分到一个小组,名单上两人也是紧挨着的。我们无法猜想俩人当时是否打了招呼。
   建国后,平襟亚的中央书店参加通联书店,后来公私合营。1950至1956年间,致力于评弹事业,先后任上海市新评弹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主任委员。1954年著名评弹演员徐丽仙正和刘天韵搭档,在仙乐书场弹唱长篇《杜十娘》和《情探》。那时徐经常在上午出入平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专门请这两部书的作者平先生讲解唱词的含义。经平先生逐字逐句详细讲解后,徐丽仙仔细领会,分段哼唱定腔,再和刘天韵、周云瑞等共同加工而成的。有的时候,徐丽仙还邀同精通音律的周云瑞带上琵琶、三弦来到平家,对业已初步定腔的唱段,再边唱边征求意见。逢上白天无日场演出,她会花上整整一天功夫,不断揣摩唱词意境和人物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哼唱,仔细修改,寻求最贴切、动听的旋律。 1957平襟亚年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长篇小说《人海潮》、《人海新潮》,另有《中国恶讼师》、《民国三百件奇案》、《新编评注刀笔菁华录》、《人心大变》等;创作和改编的弹词作品长篇有《陈圆圆》、《三上轿》、《杜十娘》、《王魁负桂英》,中篇有《十五贯》、《情探》、《借红灯》、《钱秀才》等。
  “文化大革命”中平襟亚受冲击,丧失记忆力,双耳失聪,靠他侨居卢森堡的儿子经常汇款接济。1980年8月5日逝世。 


 
 
琼瑶老公叫平鑫涛,台湾皇冠出版社老版,平鑫涛是辛庄顾泾村人,他的父亲叫平冠球是个商人,有个伯伯叫平襟亚,是民国时期作家、中央书店老板。平襟亚有个女儿在香港(另有一子一女在卢森堡和美国),叫平初霞,住在香港,琼瑶有本书叫《剪不断的乡愁》,里面很多地方写到了平初霞。
 
 
平襟亚的长子名沈东海,长女名沈小霞(这是由于平襟亚过寄给沈姓的缘故),次女名平初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