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本书】—稻盛和夫《活法》读书笔记 | 在职场

 quasiceo 2012-11-12

【每周一本书】—稻盛和夫《活法》读书笔记

去评论?

 

(书籍封面照片)

第一章、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的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的差异。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对于瞄准“创造”这一高山之巅的人们而言,不惜一切努力做到“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这种态度非常重要,甚至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

只要事先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让它们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素质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就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必须的态度。

人生是随人的心态变化而变化的。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的,病患也不例外,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心相”在现实中原封不动的投影而已。众生烦人可悲之处于此,就是说,心态、心相这东西实在不易改变,所以坎坷的、曲折的人生还将继续。

心态决定命运。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反倒想开了。既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干脆全身心沉浸于研究。作为心境变化的反应,研究成果也开始显现。这促使我更加投入,于是产生更好的结果。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只有坚信自己可能性的人,才能开创新事业。所谓可能性,就是“未来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设立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竭尽全力在未来某一刻达成这个目标。让“思维之火”不停燃烧。这样不仅能获取成功,而且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将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全力过好今天,这才是实现理想最切实的方法。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今天比昨天稍微前进一步,把事情越做越好,持之以恒,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进成功的秘诀。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首先从心情上说,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同时亲临现场,仔细观察,眼睛凝视,耳朵倾听,心灵贴近,这样才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的办法。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其特点是“集中力”,来自于思考的强度、深度、大小程度。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而见闻同一件事,是否获得重要启示,则在于日常有无“问题意识”。

 

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美好为好。事物的本质其实极为单纯。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考方式。

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即是所谓的事业的“原理原则”。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原理原则”。

绝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即是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循的哲学,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觉悟,就是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行自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公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有方向性,即有好有坏。因为存在负数,所以热情和能力越高,而思维方式是负值时,三者相乘的结果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数。

保持火一般的热情,不论时候场合事情,一概以“极度”认真的态度面对,日积月累就能创造人生的价值。“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这种迫切的心情—加上如实审视事物的谦虚态度—那么,就能抓住平日忽略的极为细微的线索,将难题解开。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成就大事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才能获得。

拼搏就在当下一刻。无杂念,全心全意活在当下这一刻,“极度”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获得自燃型这种特质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喜欢、热爱,热情澎湃,努力不在话下,就会进步神速,而自己也不觉得苦。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所谓“战胜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面对讨厌的难以忍受的工作时,也要保持极度认真地、拼命地、诚实地工作的态度。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做出公正的、准确的判断,关键是有一双纯净的不带偏见的眼睛,不被细枝末节所蒙蔽,直奔问题的根源。摆脱私心,利己心的束缚,走出厉害和执著的圈子,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就能具备把事情简单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

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问题越是复杂,越要依据单纯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判断和处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不为狭隘的心理所束缚,洞察真理,一举抓住事物的本质。

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衡量的尺度,是他们自己秉持的原理原则和价值观念。

 

第三章、磨练灵魂、提升心志

杰出的才能,由这才能创造的成果,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只是从上天借来之物,我所发挥的作用,所具备的能力,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自己的才能为“公”是第一义,为“私”是第二义,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做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因此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即道德,即人格。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练的慈悲之心。

磨砺人格的“六项精进”。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⑵谦虚戒骄;⑶天天反省;⑷活着就要感谢;⑸积善行、思利他;⑹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随时准备说“谢谢”。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

喜悦要直率表露。不管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具体做法上除了持续实践诚实、感谢、反省这类简单修炼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事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实感,它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练人格,奠定我们做人的基石。

将释迦的“六菠萝蜜”:1、布施,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利他之心;2持戒,必须着力抑制“贪、嗔、痴”三毒的纠缠,控制好自己的言行;3、精进,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4、忍辱,不屈服于苦难,努力做好该做的事;5、禅定,每天至少一次,静心,集中精神,直视自我;6、智慧,做到上述5点,即可开悟。

 

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

地狱天堂之分由心态决定。住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天堂。

利他本就是经商的原点。追求利润绝不是罪恶,但其方法必须符合为人之道。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

利他拓展视野。为了超越底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只要证明了动机至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以利他精神赚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这样才能“正确散财”,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处理同一个问题,结果可以大相径庭,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首先要尊重对方的立场,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体谅对方的处境,以这种利他之心为基础,推进相互交流和谈判。

 

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叫“命运”,一只叫“因果报应法则”。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这两种力量之间也存在力学上的关系,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因此,我们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甚至可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驰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与宇宙意志和趋向是否“同源”,这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想要达成却没能达到,反省自己的不足,从明天开始依然坚忍不拔,朝向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拯救。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地反省,严格地自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懈地磨练心志、提升人格。全力以赴去做好上述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之所在。





*关于每周一本书介绍请看这里:http://www./?page_id=2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