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问道翰墨 2012-11-13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大同城墙是明代大将徐达在辽、金、元土城的基础上,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所筑。明朝的大同城池建筑壮丽雄观,是大同城最精美、最瑰丽的时期。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1369年,明军攻打大同,元朝守将弃城而逃。从此,大同城纳入了明朝版图。为了抵御元裔及北方蒙古游牧部落的入侵,明朝“高筑墙,广积粮”,修筑了工程浩大的长城、边墙,为中国历朝之最,并沿长城设置了九个边防重镇。由于大同地处最前沿,“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便成了长城一线的防守重心,驻军总数占明朝兵力总数的1/12,享有“北方锁钥”和“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3.1391年,朱元璋为了加强大同的防卫力量,将其第十三子、18岁的朱桂封为“代王”,坐镇大同,作为大同的最高统治者和指挥者。代王在大同共传袭14代,直到明末被李自成军满门抄斩。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4.明代大同城墙高14米,周长6.5公里,城墙上有望楼54座。站在城墙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5.大同城墙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堪称我国历代军事重镇的规划建设中最杰出的典范,是古代城防罕有的“巍然天镇”。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6.望楼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观察、隐蔽、机动、射击、接应、制高和前线指挥所。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7.东北角的洪字楼,是大同城墙“望楼之最”,在我国古城城墙建设中所少有的,也是研究城垣建筑的珍贵实物。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8.大同城墙的特点是——外轮廓不是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可以很好地发挥侧射、策应和了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现。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9.大同城墙外,还修有深5米、宽1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象一条彩带围绕着大同城,波光潋艳,荡漾着城墙的倒影,其壮美气势和秀丽景色,足以使人忘却战争硝烟,而作长日的观赏留连。明清两代,有许多文人学士都登临城池写下著名的咏怀之作。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0.明代,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举南下,大军直扑大同。22岁的明朝英宗皇帝朱祁镇,贸然亲征大同,酿成震动朝野的“土木堡”惨败——50万人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随行大臣百余人被杀戮殆尽,瓦刺铁骑直逼北京。大同总兵郭登,带领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半年之内连续击退瓦剌军6次大规模攻击,致使其不能全力攻取北京,充分发挥了屏障三晋、藩卫京师的作用。代宗帝朱祁钰感慨地说:“大同,吾藩篱也。”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1.1465年至1567年,鞑靼、瓦剌部先后骚扰大同地区24次之多。为此,明朝对大同城墙进行了多次加固——筑“三关”插“两翼”,建起了操场城、南小城、东小城三座关城;在城东和城西修筑了聚乐堡、高山堡,作为大同城的左右两翼。随着族鞑靼部的兴起,又在大同北边修筑了外长城和边墙五堡(镇边堡、镇川堡、镇鲁堡、镇河堡、宏赐堡)。到明朝中叶,大同镇所管辖的边墙(长城)长达323公里,城堡583座,如道道重障护卫着大同。明代著名将领于谦,赞叹大同为:“百二连营秦壁垒,五原封锁汉封疆。”诗人李贽游览大同后,在诗中感慨:“此城真与铁城同!”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2.明末,烽火连年的大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571年“隆庆议和”之后,汉蒙化干戈为玉帛,熄灭了长城沿线燃烧了几十年的战火,之后直到明朝灭亡的70多年时间里,蒙古族和明王朝始终保持着和好关系。双方重行“互市”,大同变成了繁华的“边贸中心”,也就是从那时起,象征着刀剑、战火的城墙,化作了“友谊的彩虹”。之后几百年,大同城和周围的边墙、兵堡、烽火台,或遭到人为的毁损,或年久失修,逐渐被历史尘埃所淹没。但由于大同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炽热的宗教气氛,其后的大同仍不失为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3.1644年正月,李自成50万农民军挥师北上,大同总兵姜镶开门迎接闯王入城。李自成在大同休整6天,杀死了第14代代王——朱传齌及全家,大同巡抚卫景瑗自缢。李自成军占据大同镇城,打开了通往京师(北京)的门户,长驱直入明朝都城,推翻了明王朝。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4.1644年5月,清军进攻大同,大同总兵姜镶看到难以为守,开门投降了清军。1648年,姜镶宣布反清,1649年正月,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征,坐镇城东御河东岸曹福楼真武庙,四面围攻大同,用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轰击大同。由于大同城高池深,防守坚固,大炮射程难及、无济于事。清军围攻了长达9个月之久,也没有攻下大同,多尔衮一筹莫展。最后因城内绝炊断粮,饥死殆尽,部将杨震威临危叛变,刺杀姜镶,开门降清,清军才得以进城。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5.用了9个月时间才拿下大同,摄政王多尔衮颜面尽失,清军统帅英王阿济格也因“久攻大同不下”而一度被罢除统帅,对大同深怀仇恨。清军进城后,把一肚子的羞怒倾泄在大同,多尔衮亲自下令,对大同“屠城斩墙”——除僧人道士,将城内的10万军民、官吏全部尽数屠尽,一时间,大同城尸横遍野,血流有声,顿成废墟。同时,城墙一律削掉五尺,毁坏一切防御工事。代王府也被付之一炬,只留下门前照壁——如今著名的大同九龙壁。姜镶住宅被掘盈丈,后成为臭水池,今称兰池。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6.多尔衮对大同屠城后,还下令把大同府治和总镇署移到阳和(今阳高县),县治移到西安堡(今怀仁西北),彻底“废”了大同。还降罪雁门关以北、大同周边地区的民众,三年内不致仕,不录官。4年后,总督马之先、总兵彭有德、知府曹振彦(曹雪芹的高祖)等人上疏朝廷,大同才复城移治。而此时的大同城,已是一座人烟稀少,荒废不堪,野兽出没的荒城、孤城,后来只好从周边移民入城,迁入人口。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7.经过1649年清军屠城的洗劫,大同城元气大伤,容光大减——人脉被斩断,文化被毁灭,灵魂被撕裂,气质被改变。永远失去了北魏帝都的霸气、辽金陪都的优雅、明清重镇的风光,千年古城从此沦为一个“有历史没文化”的庸涩之地。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8.多尔衮的屠城暴行,过了15年后,就连刚刚登上皇位的康熙都觉得过分。为此,康熙皇帝于1663年下旨——在大同建立“圆通寺”,专门超度这次屠城冤死的亡灵。“圆通寺”命名取佛经:“重诸圆而通一体之精髓,以天上之净戒而宏其以利其生”,意思是——死于屠城的冤魂们,你们既然已经死去,就请安息吧。“圆通寺”位于大同西门里原五一菜场(华丰)西侧,紧邻红旗广场。但是,99%以上的大同人不知道它的位置和来历。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19.大同被屠城后,留下的明朝代王府照壁——大同九龙壁。这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其艺术精美程度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0.位于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普度寺(明朝南宫,清朝多尔衮府)的多尔衮雕像。屠城大同时,清军主要将领—— 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博洛、尼堪。还有:固山额、真巴颜、佟养量、鳌拜、巴图昂拜、阿刺纳、博洛克、满达海、瓦克达、梁化凤等等。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1.清朝《重修大同镇城碑记》里多尔衮屠城血证。碑文记载:“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在清朝的200多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此碑是1656年曹雪芹的祖先曹振彦任大同知府,重修大同重建城墙时留下的记录。现在的黄花街、南关等大同老城墙就是当时的建筑。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2.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经大同时,住在大同总兵府(今雁北军分区大院)。慈禧太后还登临东街太平楼,纵览大同城。看到大同雄伟的城墙,以及上百座丹柱瓦顶、金碧辉煌的建筑,和井然有序的大街小巷,慈禧太后赞叹说:“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3.大同是“福地宝城”——慈禧老佛爷的这句话,直到现在仍在大同百姓中流传着。
大同城墙的传奇故事 - 威笑 - 云晓雾绕
 
 24.几乎所有现代版本的地图,都完整标注着大同城墙。但是,在大同人心中,它仿佛只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远古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