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斥资10亿修复的山西明城墙号称“铁城”清军曾炮轰9个月未攻破!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0-07-27

山西大同古城墙由大将军徐达奉命修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城墙坚固险峻,布防严密,设施完善,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古城墙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城墙高达14米。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西北角高大瑰丽的“乾楼”为“大同八景”之一。诗人李贽游览大同后,在诗中感慨:“此城真与铁城同!”

城墙以巨大条石为基础,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大同城墙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外轮廓不是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侧射、策应和了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现。

大同古城墙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城门外建有瓮城。瓮城是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可加强城池的防守。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清顺治六年,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出征率军攻打大同,用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轰击了9个月仍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开门降清,清军才得以进城。

颜面尽失的多尔衮入城后,亲自下令对大同“屠城斩墙”,除僧人道士,将城内的10万军民、官吏全部尽数屠尽,并把城墙削掉五尺,史称“大同之屠”。上图为位于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普度寺(清朝多尔衮府)的多尔衮雕像。

城墙外侧的护城河深约5米,宽约10米。千百年来因历经战火破损,大同古城墙只剩下几段残垣断壁。2008年,大同斥资10亿元实施古城墙保护工程,经过几年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做为城市新景观又重新活了过来。

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的雁塔高约14米,原名“文峰塔”,因春夏季节聚集众多飞雁来此栖息,故民间称其为“雁塔”。原塔已迁建至大同“府文庙”内保存,现在看到的这座是复建大同城墙时新建的,高约17米。

大同人对大同城墙情有独钟。日落之前,人们扶老携幼从南门台阶或两门台阶拾阶而上,在城墙上漫步远眺,古城内棋盘状的街市格局依稀可辨,近年来随着古城的改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大同城墙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